【疫情1.30】捷克數千人抗議防疫限制

人氣 1406

【大紀元2022年0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戴芙若、顏抒綜合報導)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美東時間週日(1月30日)下午6:15,全球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新冠病毒、冠狀病毒、COVID-19)病例總數超過3.74億(374,154,748)例,死亡人數超過566萬(5,662,220)人。

以下是週六(1月29日)部分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統計數據(部分數據根據worldometers調整):

美國192,028例確診,1,127人死亡;
加拿大12,947例確診,134人死亡;
澳洲49,923例確診,96人死亡;
英國72,727例確診,296人死亡;
法國332,398例確診,178人死亡;
德國143,518例確診,91人死亡;
印度234,281例確診,892人死亡;
巴西207,316例確診,695人死亡;
俄羅斯113,122例確診,668人死亡;
越南15,150例確診,115人死亡;
日本80,994例確診,44人死亡;
韓國17,540例確診,34人死亡;
台灣48例確診,0人死亡。

以下是有關中共病毒疫情的實時更新:

巴西單日新增逾13.4萬確診 死亡添330人

在過去24小時內,巴西衛生部報告新增134,175例COVID確診病例、330例死亡病例。

至此,巴西確診總人數達到25,348,797人,死亡總人數達到626,854人。

法國單日新增近25萬確診 死亡添約130人

在過去24小時內,法國公共衛生局(Santé publique France)報告新增249,448例COVID確診病例、127例死亡病例。

根據公共衛生局的數據,目前有31,536人住院(比前一天多254人)、3,641名患者接受重症監護(24小時內增加了7人)。

迄今,法國已有約19,058,073人確診,另有130,583人死於COVID感染,其中103,180人死於醫院。

捷克數千人集會 抗議防疫限制措施

週日(30日),捷克成千上萬人聚集在首都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廣場(Wenceslas Square),抗議防疫限制措施。

2022年1月30日,捷克民眾在首都布拉格示威,反對防疫限制措施。(MICHAL CIZEK/AFP via Getty Images)

抗議者們揮舞著旗幟,高喊反對限制措施的口號。

他們主要反對對未接種疫苗的人實施更嚴厲的限制,包括禁止在餐館用餐。

示威者沃扎博娃(Zuzana Vozabova)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國家應該傾聽人民的要求。這些安排和限制將我們引向地獄之路。」

這個擁有1070萬人口的國家週三(26日)錄得54,689例新增病例,創下單日最高紀錄。近來其它幾天的病例數也位居疫情開始以來的最高水平。

儘管感染人數激增,但中右翼政府上週還是取消了一項法令,該法令要求關鍵的專業人員和60歲以上的人必須接種COVID-19疫苗。

自大流行開始以來,該國已有37,184人死於COVID感染,是世界上人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土耳其單日新增逾8.8萬確診

土耳其衛生部報告,過去24小時內,新增88,145例COVID確診病例、189例死亡病例和81,530例康復。

過去24小時內,還進行了約428,214人次病毒檢測。

衛生部新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1月啟動疫苗接種運動以來,該國已施打超過1.4177億劑COVID-19疫苗。

以色列司法部長確診

以色列司法部長吉迪恩·薩爾(Gideon Sa’ar)被驗出對COVID呈陽性反應,成為本月第八位感染該病毒的部長。

以色列司法部長吉迪恩·薩爾(Gideon Sa’ar)COVID檢測呈陽性。圖為2021年3月24日,他擔任司法部長之前,作為新希望黨黨魁在特拉維夫對支持者發表講話。(JALAA MAREY/AFP via Getty Images)

薩爾發推文說,「(新的)一週開始之際,(我)檢測呈陽性,我們所有人都將待在家裡」,並附上一張照片證實自己感染了病毒。

以色列交通部長、國防部長、外交部長、財政部長、文化部長、住房部長和公共安全部長也感染了這種病毒。

意大利單日新增逾10.4萬確診 低於前一天

意大利衛生部週日(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內新增104,065例COVID病例,低於前一天的137,147例;單日新增死亡人數也從377人降至235人。

COVID患者住院人數從前一天的19,636人降至19,617人。重症監護病房新增95人,低於週六的118人。

迄今,意大利已有超過146,000人死於COVID感染,為歐洲第二高,僅次於英國。

此外,意大利至今已有1,090萬人確診。

英國單日新增逾6.2萬確診 但不含蘇格蘭

根據英國政府的最新數據,過去24小時內,該國新增62,399例COVID-19確診病例。但蘇格蘭的病例要到週一(31日)才會添加進來。

過去24小時內,還有85人在檢測呈陽性後的28天內死亡,使死亡總數達到155,698人。這並不包括北愛爾蘭的數據。

英國國家統計局單獨公布的數據顯示,死亡證提到COVID-19的已有177,000人。

韓國新增17,532例新病例 創歷史新高

2022年1月26日,首爾市政府病毒檢測中心前,人們在排隊等候接受COVID-19檢測。(Jung Yeon-je/AFP via Getty Images)

據韓聯社報導,高度傳染性的Omicron變體推高疫情,韓國週日(1月30日)新增病例達到17,532例,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韓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KCDC)說,週日報告了17,532例新增感染病例,其中包括17,303例本地病例,總病例數累計為828,637例。

韓國近期疫情延燒,每日的新增病例數已連續第六天打破紀錄,從上週二(1月25日)的8,570例飆升至週日的17,532例。

當局早些時候表示,週六(1月29日)的新增病例數為17,526例。

東京新增病例創週日新高 日本全境重症患者續增

2022年1月30日,東京新增COVID-19病例創週日新高。圖為東京新宿區的人流。(Philip Fong/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央社報導,日本全境COVID-19疫情延燒,東京都今天(1月30日)新增15,895例確診病例,創週日的新高紀錄;日本全境重症患者增至767人,是前一週430人的約1.8倍。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東京都目前專用病床使用率已達到48.5%,接近東京都啟動是否籲請中央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50%門檻。大阪府今天新增9,135例確診病例。

富士新聞網報導,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表示,截至今天為止全境重症患者數為767人,較29日增加33人,相較上週22日的430人增加約1.8倍。

鄰近東京都的千葉縣和埼玉縣今天分別新增4,258例和5,315例確診病例,雙雙創疫情爆發以來的單日新高紀錄。

琉球新報報導,沖繩縣今天新增838例確診病例。駐沖繩美軍基地今天新增89例確診病例。

越南新增病例29,766例 比前一天增逾1.2萬

越南週日宣布新增病例29,766,從週六的17,376例急劇上升了12,390例。

荷蘭新增75,199病例

荷蘭報告了 75,199 例新的冠狀病毒病例,創下每日新增病例的紀錄,但這是因為在過去的13天內燒爆了131,000例病例後的結果。

德國新增118,970病例 59人死亡

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週日(1月30日)報告了118,970例新感染病例,比上週日增加了39%。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還報告說,有59人在病毒檢測呈陽性後死亡。

俄羅斯報告121,228例新病例 再創新高

俄羅斯週日(1月30日)報告了新增病例121,228例,高於週六的113,122例,再次創新紀錄。

俄羅斯政府疫情工作組還報告在過去24小時內617人死亡。

北京冬奧會新增34人確診

2022年1月30日,北京冬奧會宣布新增34人確診。圖為一名軍人在國家體育館前站崗,旁邊停著一輛裝甲車。(Carl Court/Getty Images)

北京2022冬奧會組委會週日(1月30日)表示,在與奧運會有關的人員中發現了34例新的COVID-19感染,其中包括波蘭短道獎牌獲得者娜塔莉亞‧馬利舍夫斯卡(Natalia Maliszewska)。

其中,13人是週六(1月29日)抵達北京機場後檢測呈陽性的運動員或運動隊官員。

在總感染人數中,有23人是新抵達機場的人,而11人是已在將活動人員與公眾隔開的「閉環」泡沫中。

閉環系統只允許奧運會參與者乘坐官方交通工具,在其住宿和奧運場館之間移動,不允許他們在北京市內移動。包括媒體和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奧運會相關人員每天都必須接受測試。

波蘭奧委會週日表示,馬利舍夫斯卡是第八名在北京檢測呈陽性並已被隔離的波蘭運動員。她與另外三名受感染的波蘭女速滑運動員一起在隔離中。

隨著500m預賽將於下週六(2月5日)開始,馬利舍夫斯卡正在與時間賽跑。檢測呈陽性且無症狀的運動員只有在間隔24小時連續兩次檢測呈陰性的情況下才能解除隔離。

澳大利亞週日宣布了在其團隊成員中有人COVID-19檢測呈陽性,但沒有說明是感染者是運動員還是教練。

澳大利亞運動隊負責人傑夫‧利普舒特(Geoff Lipshut)表示,迄今為止只有一例病例,且感染者與其他團隊成員沒有密切接觸。

「對於這種意外情況,無需感到焦慮或壓力,每個人都做好了準備。」利普舒特告訴記者。

接觸確診者 新西蘭總理自我隔離

2022年1月30日,新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在與確診者接觸後進入自我隔離。圖為資料照。(Mark Mitchell-Pool/Getty Images)

 

新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週六(1月29日)晚間表示,在與一名感染COVID-19的人密切接觸後,她正在自我隔離。

阿德恩是在1月22日從凱里凱里鎮(Kerikeri)飛往最大城市奧克蘭的航班上,與感染者發生的接觸。新西蘭總督辛迪‧基羅(Cindy Kiro)也在該航班上,目前也在隔離中。

這兩名女性元首是為了2月6日新西蘭的國慶日慶典,到北地(Northland)地區拍攝。

阿德恩的辦公室週六晚上在一份聲明中說:「總理沒有症狀,感覺很好。」「根據衛生部的建議,她明天(1月30日)將立即接受檢測,並將隔離到週二。」

週六晚些時候,衛生官員將十幾次航班列為病毒暴露事件,這表明可能有更多機上的人被感染。

新西蘭週日記錄了103例新的COVID-19感染病例。截至目前,這個擁有500萬人口的國家,累計確診15,910例病例和52人死亡。

卡車隊抵渥太華 萬人聚集國會山抗議疫苗令

由數百輛卡車組成的2022年「自由傳遞「車隊(freedom convoy)1月29日(週六)抵達渥太華國會山,來自全國各地的加拿大民眾趕來支持,抵制特魯多政府的聯邦疫苗強制令。(任僑生/大紀元)

由數百輛卡車組成的2022年「自由傳遞」車隊(freedom convoy)1月29日(週六)抵達渥太華國會山,來自全國各地的加拿大民眾趕來支持,呼籲廢除聯邦政府的聯邦疫苗強制令。

參加遊行和集會的民眾,有的表示,他們參加集會並不是反對疫苗、而是反對疫苗的強制令;有的人表示,因為沒有注射疫苗,他和他的家人無法飛去英國參加親人的葬禮;有人已經注射了疫苗,但是他們參加集會是為了對要求自由的人表示支持。

警方估計,當天有上萬人參加了活動。

加拿大聯邦政府的疫苗強制令要求卡車司機全部接種,才能自由出入加美邊境,否則每次過境都得隔離二週並做核酸檢測。卡車司機們認為,疫苗強制侵犯個人自由,是打壓個人生計,並影響了加拿大的食品和物資運輸。

為表達抗議,一週前(1月22日),「自由傳遞」卡車隊從卑詩省出發,經過一週行程,週六抵達渥太華。

詳情請閱全文

台灣新增54例確診 本土14例及境外移入40例

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月30日公布,國內新增54例COVID-19確定病例。圖為資料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1月30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公布,國內新增5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個案及40例境外移入(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天新增本土個案為6例男性、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英國(5例)、中國(4例)、越南(3例)、柬埔寨(2例)、澳大利亞、香港、法國、日本、南非、菲律賓、加拿大及匈牙利(各1例)移入;另1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4日至1月29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8,735例確診,分別為3,633例境外移入,15,04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另13例為境外移入。

BA.2亞變體傳播速度快 是Omicron的1.5倍

Omicron變種病毒示意圖。(Shutterstock)

一種新的COVID(中共病毒)亞變體正在迅速傳播,速度之快,甚至是以高傳播性聞名的Omicron變體的1.5倍。

據為丹麥進行傳染病監測的史泰登血清研究所(Statens Serum Institut)稱,該亞變體的傳播性是原始Omicron毒株——BA.1的1.5倍。

據英國衛生安全局(Health Security Agency)稱,新的亞變體似乎並未進一步降低疫苗對無症狀感染的有效性。

丹麥負責對COVID變體進行監測的委員會主席特羅爾斯‧利勒貝克(Troels Lillebaek)說,BA.2在幾週內超過了原來的Omicron,成為丹麥主導變體病毒。

丹麥衛生部稱,丹麥新增COVID病例正在攀升。這個擁有580萬人口的國家週五報告的新增感染病例超過5萬個。利勒貝克說,可以肯定的是,BA.2目前正在推動丹麥新增感染病例。

BA.2能夠被發現,要歸功於更廣泛的基因測序。藉助這種方式,科學家們可以更迅速地檢測SARS-CoV-2所發生的變異,並確定這些變異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影響。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疫情1.25】研究:Omicron可在塑料上活8天
【疫情1.26】英國65%的Omicron病例為再次感染
【疫情1.27】英格蘭解除大部分防疫限制
【疫情1.28】歐盟藥管局批准輝瑞口服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