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確定三連任 分析:中西方難免對抗

人氣 6325

【大紀元2022年10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易如採訪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獲得歷史性的第三個任期,並且全面掌控政治局,有學者分析,由於習近平重視意識形態甚於經濟,中國與西方未來的合作將少於競爭與對抗。

10月23日,中共新一屆七名政治局常委名單公布,習近平再度任中共總書記,其他六人為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

分析:習完全掌握政治局 集體領導不復存在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10月23日告訴大紀元,從七常委名單可以看出,習完全掌握政治局,而且一尊獨大,其他人只是執行他的政策,說明中共之前集體領導的政治格局已經不復存在。「李強、蔡奇、丁薛祥、李希,都是習的舊部或跟隨者,說明這次二十大換屆中,習完全主導了政治局。」

李元華表示,這些人入常不代表他們在地方主政時有多麼好的政績,例如,蔡奇擔任北京市委書記時清理北京低端人口,鬧出了國際笑話;可能在明年春天接任國務院總理的現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他在今年執行上海封控政策中,讓這座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完全處於停擺,因為他在過程中堅持了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他在這次新常委名單中排名第二。

習重視意識形態甚於經濟 中美恐走向對抗

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10月23日告訴大紀元,習近平在二十大的開幕報告中多次提及安全與社會主義,而經濟改革與開放等用詞被大幅削減,而且在報告架構中強調與西方對抗,尤其是與美國對抗。而且首度將不放棄對台動武寫入報告,並藉以警告干預台海的美國與西方國家。

沈榮欽表示,中國正遭遇房地產景氣低迷、民營經濟信心受挫,國際經濟景氣也不好,但是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幕上的講話,又一次強調動態清零,「就說明經濟發展在中共未來的施政政策上會被排到比較後面順序,把意識形態,尤其是跟西方對抗的架構會變成一個主導的架構。再加上過去比較關注經濟發展的團派人物被排除在政治局決策外,將沒有人可以扮演踩煞車的角色。」

此情勢的發展,令人感到擔憂。沈榮欽說,美蘇冷戰時期,很大程度是基於意識形態的對抗,近年來,儘管美中關係緊張升高,但美中對抗與美蘇冷戰有明顯的差異,原因在於美中經貿體系高度交錯,再談脫鉤已不可行,「但是現在看起來,習近平在往另外一個方向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3月稱,美國與中國應在「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必須對抗時就對抗」。沈榮欽認為,這個戰略在現實的情況下,越來越不可行,因為習走向第三任期後,可以預估的是「經濟已經完全屈從於政治和意識形態之下,能夠合作空間越來越小,取而代之是對抗與競爭會更加激烈」。

專家:習眼中世界影響中共對外關係

「外交事務」期刊近期刊發澳洲前總理陸克文的文章「習近平眼裡的世界」。文中提到,習近平主政下頒布更多以意識形態驅動的政策,同時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相信歷史決定論的深層力量站在中共一邊,中國將贏得勝利,而西方處於結構性衰落。習的這種馬列主義觀點將影響亞洲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盧業中10月23日告訴大紀元,「基本上就是習近平的權力集中掌握在他一人手上,從人事布局,再次確認了這一取向。因此在外交政策的變化上,我們的重點就是在觀察習近平本身對於世界局勢的研判,以及他與大國之間的關係拿捏。」

至於在外交政策上,盧業中認為,「與中共十九大相較的話,亦即從2017年至2022年這段期間,我覺得中國的世界觀是更趨向保守一些,換言之,習近平先前認為的東升西降的局勢,在這一次他的二十大政治報告中,並沒有被特別強調。」

兩相結合來看,盧業中說,未來習近平個人如何詮釋中國與美國關係,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就會深刻地影響中國外交未來的走向。而69歲的中共外交部長王毅雖然打破「七上八下」的規則進入到政治局。但習近平的權力如此集中,王毅未來在外交上恐怕更要貫徹習的意志。

責任編輯:方明

相關新聞
分析:廣東書記李希入中紀委名單 或晉升常委
分析:李克強汪洋出局 習近平掌控政治局
全球四億人退出中共 台灣政要聲援
分析:二十大表述有變化 中共政權風雨飄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