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屆台灣影展「裂縫與光」波士頓上映

人氣 185

【大紀元2022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波士頓報導)波士頓台灣影展今年來到第四屆了。10月1日和2日在波士頓公共公園AMC電影院,8部知名影片輪番上映,還有波士頓地區的行業專家和3位台灣導演現場座談,為觀眾們詮釋本屆影展「裂縫與光」的主題。

10月1日上午,第四屆波士頓台灣影展的觀眾與嘉賓合影。(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提供)

影展放映的影片及座談皆包含對各自議題的深入探討。例如週六下午放映的《我兒子是死刑犯》,記錄了台灣3名死刑犯與他們家人的經歷與情感。

來到現場參與座談的導演李家驊說,希望通過這些故事,讓觀眾認真思考死刑的意義。他認為,受害者家屬最需要的是真相和道歉,而不僅僅是「殺人償命」。例如2014年鄭捷在台北隨意砍殺4人,在他被處死刑後,一名受害者的妻子仍然質問:「為什麼鄭捷這麼快要死?我還不知道我丈夫為什麼被殺。」

李家驊認為,死刑是讓政府便捷的刑罰,而通過教育讓犯人講出真相和真心道歉,是長期的、艱難的努力,但也應該是司法系統的目標。

10月1日下午,《我兒子是死刑犯》的導演李家樺來到波士頓台灣影展,與觀眾交流。(劉景燁/大紀元)

今年放映的影片有《魔法阿嬤》、《老鷹之手》、《通道》、《我兒子是死刑犯》、《尋找神話之鳥》、《乘著光影旅行》、《苦伶的臉譜》和《聽見歌 再唱》。主辦方在其中3場放映之後安排了座談會,分別有王小棣、李家驊、梁皆得這3位導演與觀眾對話。座談會的主持人分別有哈佛大學商科副教授黃樂仁(Laura Huang)、麻州監獄感化教師Sandy Liang和哈佛大學動物學家Scott Vernon Edwards。

目前就讀哈佛大學的蕭同學說,最令其印象深刻的電影為《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這是他第一次有機會認真思考死刑這個議題,並能以更多角度去分析,而非單方面吸收媒體所陳述的看法。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人簡永達則特別提到,在《魔法阿嬤》的座談中,有位當地觀眾不解,「為什麼選鬼當主題?」;導演王小棣回答,「因為我們的阿嬤相信。」講到心坎上的對話,讓其難以忘懷。他認為用一場影展向美國人介紹台灣是一項相當有挑戰性的任務,而「波士頓台灣影展完美完成了這項挑戰。」

10月1日下午,不少觀眾來到波士頓的AMC電影院,觀看第四屆台灣影展。(劉景燁/大紀元)

影展呈現缺憾與勇氣

「有了裂縫,光才能進來。」本屆影展的節目冊中說,裂縫象徵生命的不完美,而光便是填滿裂縫的契機與希望。邁入第4年的波士頓台灣影展,今年以「裂縫與光」為主題,想與觀眾們一同探討,生命中的缺憾是如何帶給人們力量,是以何種面向使人們重拾勇氣,再次迎向未來。

據策展人李宜庭介紹,影展團隊為這次活動做了長期的準備。策展組瀏覽了近50部電影的主題和大綱,從中選出20多部電影,由所有志工一起觀看。最後,大家共同選出最具話題性,同時能表現台灣多元價值的影片。

關於這次影展的主題,李宜庭說,每一部影片都記述著「不完美」的事物,正如新冠疫情帶給了人們很多缺憾,但這些畢竟都是人們的共同記憶。

「我們想要擁抱這樣的不完美,然後敘述每個不完美中的獨特性。」她說。◇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2021波士頓台灣影展 10月首週揭幕
《美國女孩》波士頓首映 展現台美文化的衝突和解
台學聯迎新派對 展望新學年
波士頓台灣影展10/1-2舉辦 邀導演王小棣、梁皆得、李家驊座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