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采風】世上沒有人能全部親見的「三神器」

作者:脩實
日本天照大神繪像。圖:《岩戸神樂的起顯》(局部),1857年歌川國貞畫。 (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1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伴隨電子產業的興起,流行語「三神器」應時而生,著實紅火、風光了幾年。所謂「三神器」,是指黑白電視、洗衣機、冰箱。當時,這些產品價格不菲,不僅是時代的寵兒、人們渴望的奢侈品,也被視為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徵。

其實,「三神器」一詞並非新語,是借用了古説,對其進行了譬喻式的時代詮釋。真正的「三神器」,是指日本天王代代相傳的三件珍寶,即「八咫鏡」、「八尺瓊勾玉」、「草薙劍」,皆被視為神器。

史上,「草薙劍」「八尺瓊勾玉」合稱為「劍璽」,被定位為「與天王王位一體」之物,即不能離開天王,而另一件神器「八咫鏡」,則作為天照大神之神體,始終保存在伊勢神宮的内宮中。因此,「三神器」不僅是日本天王的傳代至寶,更是其王統、道統、權力、地位的象徵。故此,天王駕崩或禪讓時,繼位者都要舉行「繼承儀式」,來承接神器。

2019年,日本明仁天王禪讓,德仁天王即位,年號從「平成」改元為「令和」。

「令和」年號的出典,來自「初春令月,氣淑風和」。(pixabay)

(2019年)5月1日,在東京王宮中,舉行了莊重的「劍璽等繼承儀式」,日本首相等一衆政府要員,立法、司法長官以及王室重要成員與會,將「八尺瓊勾玉」、「草薙劍」等傳給了新天王德仁天王,標誌著德仁正式即位。同年10月22日舉行的「即位禮正殿儀式」等即位系列大典時,「劍璽」也都伴隨德仁天王左右,以示君權神授,告示天下繼位者係王統,合禮法,尊神意。

三神器的由來

據《古事記》(712年)記載,太陽神天照大神,曾隱居於天上的岩屋内。於是,世界便失去了光輝,天地一片黑暗。對此,八百萬神仙集會,商討對策。思兼神提議,由製鏡神造出了「八咫鏡」,並用各種方法呼喚天照大神走出岩屋。在衆神的喧囂、呼喚下,天照大神打開岩屋門戶時,看到自己的身影映在門外的一面鏡子上。天照大神覺得奇怪,想看個究竟,便從岩屋裡走了出來,於是世界重現光明。這面鏡子,就是後來成為「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鏡」。

從洞穴內現身的天照大神。圖:《岩戸神樂的起顯》(局部),1857年歌川國貞畫。 (公有領域)

據史料記載,「八尺瓊勾玉」是作為「八咫鏡」架的裝飾品,在天照大神隱於岩屋時由玉祖命神製作的。此玉之名緣於其形狀與尺寸。形如彎弓,又似陰陽魚,故名勾;八尺是形容玉石長大。

「草薙劍」是素戔嗚尊(《日本書紀》記載為此名,《古事記》等為「須佐之男命」)智斬八頭巨蛇時,從其體内獲得,實為上天所賜。然後,他將此劍獻給了天照大神。

瓊瓊杵尊是天照大神的孫子,受天照大神之命,降臨人間,管理地上之國。這就是日本神話傳説中所説的「天孫降臨」。在他下世前,天照大神授予他三件寶物,就是上述的「三神器」。天照大神囑咐道:「此鏡即吾魂,祀鏡如祭我,拜時需淨身心。」如今,日本的許多神社的神壇上,供的不是神像,而是一面鏡子,還有正月時要供奉「鏡餅」等,皆由此而來。

似這般,「三神器」本為居於天上的天照大神所有,是其孫瓊瓊杵尊將其從天上帶入人間。日本王室為萬世一系,將天照大神視為在天祖神,而受命下世治理人間的孫子瓊瓊杵尊,是日本首代天王神武天王的曾祖父。故此,繼承王位時,必須傳承「劍璽」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神器的傳承與保管

瓊瓊杵尊為日本初代天王神武天王的曾祖父,他將「三神器」傳給神武天王。從此「三神器」代代相傳,終生不得離開天王左右。

自神武天王至第10代天王崇神天王,天王都與「三神器」形影不離,謂之「同床共殿」。但是,據《日本書紀》記載,崇神天王因畏懼天照大神的威光,便將「草薙劍」與「八咫鏡」移出宮外。

而後,他又獲得神諭,要求將「三件神器放在同一間屋内」,於是便造了仿製品,保存於身邊,分祀其神力。雖為仿製品,卻將其與原物同樣對待,視為神力、神靈的分體。因此,與其説是仿製品,不如說是替代品,抑或分身。

至第11代天王垂仁天王,真「八咫鏡」便被移至伊勢神宮,作為天照大神的之身體供奉,其複製品放置在王宮賢所内。因為天照大神曾說「觀鏡即觀吾」,因此在「三神器」中,唯「八咫鏡」被奉祀在宮中最深處。

「八尺瓊勾玉」在世上只有一個,沒有仿造品,被保存在王宮御所的「劍璽室」内的神櫃内。而真「草薙劍」則保存在愛知縣的熱海神宮内,其替代品與「八尺瓊勾玉」一道,也被置於御所的「劍璽室」内。

三神器不許面世

「三神器」,平時匿於密室,每年只有11月23日在宮中舉行「新嘗祭」時才拿出來。天王參拜伊勢神宮之際,有時「劍璽」也會伴天王出行。

雖然「三神器」在世,但迄今卻沒有一個人三件神器都親眼見過,即便是天王也不得打開放在身邊的寶盒。其理由有多種,通常的説法是:「三神器」本為聖物,不面世是為了保持其聖潔,免於世俗污染。平日,在王宮中掌管神器的宮中掌典等人,皆為神職人員,他們會嚴守相關戒律。

據說,江戶時代,曾有一個神職人員偷看過神劍,結果被判刑流放。又有傳,明治初年,明治天王曾親眼見過神鏡。見到此鏡如此神聖,明治天王不無感慨地說:「我子孫今後不可再拜見此鏡。」自此,即使天王,也不得見。

在三件神器中,唯有「八尺瓊勾玉」被安放在宮内。據昭和天王葬禮時掌管該玉的宮内侍者說,雖然看不到玉石,但雙手捧著盒子,會感到很沉,裡面似乎放著一個圓圓的、宛如嬰兒頭大小的東西。

時間與歷史,是嚴厲無情的,但卻又是公平的。她將該留下的東西留下,該淘汰的東西丟棄。

日本的「三神器」之所以能傳承至今,必有個中的道理。從中,人們看到:「三神器」不僅伴隨著美麗而神祕的歷史傳説,更是傳承著亙古的信仰,維繫著傳統的禮制。@*

─點閱【東瀛采風】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