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善行讓人延壽二紀 讓亡子轉生續前緣?

作者:允嘉徽
蓮花,荷花
蓮,憐世人,愛人如己。(王嘉益/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274
【字號】    
   標籤: tags: ,

善待他人可以得到好報,那麼,怎樣善待他人呢?是施捨錢財嗎?還是不計他人之過?或者是有更深的內涵、更高的境界?

積陰德延壽福澤子孫

唐朝彭城人劉弘敬,字元溥,世居淮河淝水一帶。弘敬一生努力修德,從不誇耀自己。他的家境非常富有,助人錢財不會怨悔,施人恩惠也從不望對方報答。

長慶初年的某一天,元溥在壽春道上遇到一個善於相面的人對他說:「吾有話與君言。再過三年,就是君生命的大限了!君想過怎麼辦嗎?」

元溥一聽禁不住眼淚汩汩而出,哽咽著說:「壽命的長短,是天定的。先生能有辦法麼?」

相者對他說:「決定人的壽命福分的,面相不及德性,德性又不及度量。君雖然命中壽元不長,然而有厚德,度量更是寬大。從今而後,尚且還有三年的時間,可以勤修美德,或許有可能可以延長壽命。因為有德可以消百災,還可以享爵祿,更不用說延壽了!」說完話,相者就離去了。

元溥知道自己只剩下三年的壽命,就開始為自己的女兒謀定婚事,並且為她尋找女奴當陪嫁的婢女。

元溥買到了一個婢女,名喚蘭蓀。蘭蓀的風骨姿態不像為人奴婢之流。元溥就詢問她的出身隱情。

蘭蓀一開始並不願說出自己的身家往事,因為元溥善意的關懷,她才道出了原由:「賤妾原本住在黃河、洛水間,世代為名家。先父在淮西當小官時,當地有姓吳的盜匪非常猖獗,魚肉郡民。因為賤妾家剛好與盜賊同姓,因而先父遭疑是盜賊的近屬,受刑冤死,且家也被抄了。賤妾投訴無門,無家可歸,家人也四散飄零,不知去向。賤妾孑然一身賣身作奴婢以求生,被轉賣二次來到了這裡。」

說著說著蘭蓀的臉上已經掛著兩串淚珠。元溥也嘆息道:「你是名門之女,且又身抱重大冤屈,吾如果不為你重振身名,神明也不饒我。」

元溥問她是否還有親戚,得知有一劉氏,是自己的外戚,於是就收她為甥女。元溥幫她找到有名望的好人家,用了自己的家財五百緡給她備辦嫁妝,而且先於自家女兒為她辦了婚事。

數日後,一個穿著青衣官服的人來到夢裡向他道謝,說道:「我是蘭蓀的父親。感謝君對待蘭蓀的厚恩,因為知道君的壽命將盡,我大力請求了天帝,允許延長君二十五載的壽命,且富及三代子孫。」

元溥醒來後,以為這夢中事不能信以為真。誰知沒多久,先前那位相命的又來了。迎他進了廳堂,對方就高聲道賀他說:「君的壽命已經延長了!是因為積了陰德感動了上天。」這時,元溥才說出夢中蘭蓀父親告訴他的那番話,兩方得到印證了!

人的所作所為,即使誰人都不知道,然而,神目如電,在人頭上有一本這個時空看不見的帳冊,一筆筆都清清楚楚地記錄著!果報會在不知不覺中降臨,不在今生,也會在來生!

守心不欺,可能積陰德福惠子孫,或冥冥中得遇神明相助。《西遊記》有句詩文說:「儘管行善,天自周全」,誠如斯言。(Shutterstock)

不究他人差錯  亡子轉生再續前緣

司徒馬森出生的時候,父親四十歲,父母結婚多年才得到這個兒子,對他愛護有加。司徒馬森四歲的時候,眉清目秀,長相如畫一般,人見人愛,父母寶貝他宛如珍貴的玉璧一般捧著。

一天,婢女抱著他出外,不意從高處失手,懷中的司徒馬森跌下地,左額先著地,不幸當場就跌死了。這時司徒公見著了,立即讓婢女快跑去躲起來,自己抱著死去的孩兒入屋,對妻子說:「吾失誤讓孩子跌死了。」

妻子驚痛異常,發飆衝撞丈夫,把他撞倒數次;隨即又轉身要找婢女來鞭打,但是已經找不到人了。驚悚的婢女藏身到娘家,告訴父母原委。婢女的父母雙雙感泣,日夜誠心誠意請求上天,讓司徒公早早再生貴子。隔年,司徒夫婦果然又生下一子。這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左額就有赤痕,和司徒馬森撞地受傷的傷痕一模一樣。原來這孩子就是司徒馬森再來轉生的。

第一個孩子與父母的緣分已盡,意外失手看似意外,該是被安排來結束一段親子緣的。因為原諒善解,因而得到意想不到的美好的補償,孩子隔世又來到這一家,再敘前緣。

後語
上述兩個故事的主角都是從善待他人中得到好報,他們的善不僅僅是施捨錢財而已,而是能捨下自己,犧牲自己,甚至在生命的大慟中還能為對方著想,善待對方。這種捨是自我的捨棄,也是生命境界的提昇,所以在神佛的認同讚許之下,命運也得以再造!@*#

資料來源:《德育古鑑》《太平廣記卷一百十七》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