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新時代網路禮節 助你在雲端建立好人脈

作者: 希瑟.漢森/譯者: 費克森

人氣 385

很少有人居心不良而蓄意要傷害別人。但我們很容易感到被冒犯,往往不是因為某人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而是因為這個人在你我心中引發的感覺。

如果你對某人的意見、評論,甚至是社交媒體上的發文感到驚訝或難過,問問自己,你是否對某人有誤解。這時可以要求對方澄清他們的意思,並真正傾聽他們的回答。想一想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可能與你不同,以及為什麼會這樣。

這需要非常有意識的溝通者展示真正的同理心和理解。不過表現出同理心與理解,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同意。

擁有同理心並不是要求你要對每個人都特別好,從不批評或挑戰任何人。金.史考特(Kim Scott)在她的《徹底坦率》(Radical Candor )一書中,稱這種做法為「破壞性同理心」(ruinous empathy)。一味地附和,或者只是為了討好而給予空洞的讚美,會阻礙團隊的進步,也是作為領導者走向失敗最快的途徑。

壞環境、不好的影響

我們可能很容易認為,沒有人抱怨,就代表每個人都很高興。不幸的是,這是非常危險的假設。

你可能認為團隊成員個個都是工作狂,可以獨力翻轉數字並完成目標,但如果團隊成員不和你說話,可能就有問題。當自信和自覺的溝通者被困在脫節、不良的環境中時,他們就會按下靜音。以下是團隊靜音的一些原因:

▪他們失去內心的信任,因為你沒有表現出誠信。

▪他們失去大腦信任,因為你無視團隊共識,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他們覺得自己與你或公司的願景無關。

▪他們擔心自己所說的任何話都會對自身和職務產生負面影響(例如,負面的績效評估、失去下一次晉升機會或被解雇)。

▪他們覺得被忽視和低估,並認為自己的想法並不重要。

▪他們擔心自己的想法不夠好,所以不再發表意見。

▪他們害怕人身攻擊。

環境是建立安全和相互聯繫的高績效團隊的關鍵。「技術」發揮作用?當大眾將絕大部分的交流轉移到網路上,似乎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更密切。

但是當談到關係時,重要的是聯繫的品質,而不是可以聯繫地多輕鬆。超聯繫(hyperconnectivity)可能會產生負面效果:無數的溝通管道使我們被資訊淹沒,使我們更難克服干擾,更難確認什麼對你我來說才更重要。

我們能否像面對面交流那樣,透過技術滿足我們的人際關係需求?我們在虛擬會議中能獲得與真實會議相同的感覺嗎?研究顯示,我們做不到。

微軟公司在大流行疫情中追蹤工作場域的聯繫時,他們獲得一些有趣的發現。

當全球各地進入第一次封鎖時,人們轉向他們最親密的網路、朋友和同事尋求支持。在大流行的頭幾個月,他們與這些人的聯繫比平時更多。

這樣的選擇,其代價是犧牲了原先更為廣泛的人際網路。人們大大減少了與不那麼親近的人的互動,導致許多組織成為孤島,組織領導者感嘆他們無法讓跨職能的團隊進行聯繫。如果像這樣分工混亂的狀況繼續下去(各種跡象都表明會這樣),可能造成分散團隊的嚴重現象。

然而,微軟的研究人員樂觀以待。從最早恢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的紐西蘭資料來看,一旦疫情管制結束,人際關係就會回溫。

談到從雲端保持人際聯繫時,以電腦為媒介的通訊是顆閃耀的明星。在疫情封鎖轉向線上辦公之初,每次都變成視訊會議。

我們花在會議上的時間比以往都多,而視訊成為面對面交流很好的替代品。但很快地,人們開始抱怨「會議疲勞」(Zoom Fatigue)──被迫花幾個小時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給同事、客戶、家人和朋友看之後的疲憊感。

那麼,為什麼除了那些的確非常外向的人,大多數的人在電話之後,只會感覺筋疲力盡?

在對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針對以電腦為媒介的交流影響所進行的第一批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視訊通話並不是最受歡迎的交流方式,它也沒有讓我們感到多麼緊密的聯繫。相反地,這時最好的交流方式是過氣的傳統電話。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傳統電話的性質比較輕鬆,談話者沒有被觀看的壓力。傳統電話還允許我們在說話時做其他事,並在(家庭)辦公室周圍做其他事情,這使得我們可以在想踱步時四處走動,而非局限在螢幕前。

談到社交媒體,研究發現,這種令人上癮的干擾是對情緒最不利的溝通方式,會引發更龐大的孤獨和壓力,這點不足為奇。

在新式遠端工作空間維護我們現有關係、和建立新的關係時,較低的技術層面反而能達到更多效果。模擬面對面的體驗不一定能幫助人們滿足社交需求,有時一通電話或一封電子郵件會比視訊通話更能促進彼此的關係。

新時代的網路禮節

自從一九八四年查克.范.羅斯帕首次嘗試為Usenet 社群編寫基本網路禮儀以來,網際網路發生許多變化。沒有改變的是,我們都還是人類。維吉尼亞.希亞在一九九五年重申的觀點和雪莉.泰勒在二○○九年繼續發揚的觀點都仍然適用。

以下是我對未來新網路提出的禮儀建議。如果想在數位時代建立強大的關係,支持溝通者的文化,你需要成為好人,必須關心他人以及關切你帶給他們的感受。

無論是面對面還是經由網路建立關係,這都應該是真誠的。透過建立同意某種行為準則的社群,你可以在社群本身創造更多的信任和聯繫。

留意螢幕背後的人

在回覆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上的發文之前,請先深呼吸。不要寫下任何你不會當面說,或是你會介意出現在你最喜歡報紙的頭版上的話。網路上的資訊是會被永遠留存的。

不要在網路上變成另一個人

要有道德,不要做任何違法的事。換掉你的睡衣,以你的外表為榮。尊重他人。當你進入(虛擬)社群時說:「你好」。耐心等待輪到自己說話、傾聽、建立聯繫。

選擇正確的交流管道

想清楚想談的事應該在聊天群組中公開提及,還是在電子郵件中私下討論?想達到什麼目的,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什麼?這件事可以在電子郵件中解決,還是應該拿起電話?

尊重他人的時間

保持在網路上的互動並精簡會議時間。訂定明確的議程,不要浪費任何人的時間。做好準備,準時到場,打開文件,準備好分享檔案。在參加視訊會議之前先檢查自己的網路設備。

付出多一點,傾聽多一點

網路給了我們一個不同於其他平臺的公共空間,與世界分享你獨特的聲音。慷慨地分享和幫助他人,但也要花時間傾聽。

把「聽你說話的人」放在首位在安排會議時牢記時區。檢查共用行事曆,以避免重覆預約某人。對於不需要參與的人員,就讓他們關閉鏡頭。做有意識的溝通者,讓你的聽眾放心,尊重文化和人際差異。若使用幽默和諷刺,請更謹慎一點。

尊重他人隱私

並不需要成為新聞主播。不要搶著在你表妹的孩子出生前就幫忙宣布;不要搶著在友人宣布訂婚消息之前就替他公開;不要在確定每個人都已經在現實生活裡接到訃聞前,搶先宣布一位家人遠行。

在發布與朋友一起晚餐的照片時要先徵得同意―特別是如果也拍到孩子―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公開網路足跡。

該肯定就要肯定

不要偷別人的內容,不要盜用他人的作品,參考資料應清楚說明來源。

檢查自己的消息來源

不要傳播假新聞,記得檢查資訊來自何處。因為即使你已經看到某則資訊被轉貼了上千次,但這則資訊也不見得是真的。

建立關係,但不要發送垃圾郵件

不要為了推銷而與人聯繫。不要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將別人的電子郵寄地址加到你的郵寄清單中。在群組中遵守規則,只在群組聊天中發布相關資訊。⊙◇

<本文摘自《帶風向的3%法則:隱形影響力!看似沒有存在感的員工,其實具有想像不到的潛力與影響力!》,好優文化提供>

●Email禮儀:16招讓你的電郵與眾不同
●如何防範網路釣魚郵件? 前駭客教你幾招
●電子商務創業容易 失敗率也高 關鍵是8個技能

責任編輯:曾臻

相關新聞
如何避免社交媒體「誘惑」少花錢?
研究發現:養狗者在社交隔離下更不易感孤獨
社交媒體易導致憂鬱症 專家建議:告別手機依賴
孩子哭鬧不願上學 當心社交情緒障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