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梵周與小嘉冬》 余遠猛彩鷸故事創作展

《梵周與小嘉冬》彩鷸的故事創作展12月3日開幕茶會活動現場。(黃訢瑜/大紀元)
人氣: 10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2年1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訢瑜台灣宜蘭報導)生態藝術畫家余遠猛近日在《惠好人文藝術空間》,舉行《梵周與小嘉冬》彩鷸故事創作展,透過畫展呈現他38年來對彩鷸觀察的紀錄及創作,展出包括有水墨、油畫、鋼筆畫及攝影等多種媒材的作品。這是一場余遠猛對生態環境與生命感悟的創作之旅,充滿教育意義,是一場非常適合親子同遊觀賞的畫展。

生態藝術畫家余遠猛現場導覽解說。
生態藝術畫家余遠猛現場導覽解說。(黃訢瑜/大紀元)

余遠猛為宜蘭高中退休教師,雖然教授的科目是物理,但興趣廣泛的他,也熱衷於書法、攝影、天文星象觀測和田野鳥類調查;曾經公費留學至佛羅里達州理工學院攻讀環境科學一年,回國後更加積極推動生態教育及保育的工作。後來因為加入賞鳥的行列,1985年6月1日偶然的機會下,在現址南屏國小,早年是泰山路水田區,發現了他夢寐以求的彩鷸-3隻母鳥,8隻公鳥,而這筆發現也正是宜蘭對彩鷸的第一筆正式紀錄。

38年來,不管是烈日當空或颳風下雨,觀察彩鷸是余遠猛每天的日常;騎著腳踏車,帶上他的望遠鏡、紙筆、墨水、手套等等配備,員山鄉深溝地區大約1000公頃的農田都是他觀察的範圍,到今年11月2日所記錄的鳥巢數已達到2024個。由於天災、天敵、人禍以及棲地日漸消失,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中,彩鷸已被列為保育類第二級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國際鳥盟也將彩鷸列為「近危」等級。

民眾參觀《梵周與小嘉冬》彩鷸的故事創作展畫作。
民眾參觀《梵周與小嘉冬》彩鷸的故事創作展畫作。(黃訢瑜/大紀元)

彩鷸喜歡在水田型的溼地上逐水草而居,福壽螺、水蠆和無脊椎動物都是牠們喜愛的食物。由於彩鷸前端下彎的嘴型,很像傳統米店碾米用的土礱鉤,所以早期農民又稱牠為「土礱鈎仔」。前來參加畫展的員山鄉公所觀光所所長吳素梅提到,自己是住在鄉下長大的小孩,沒想到小時候經常聽到「嗚~嗚~」的叫聲,原來就是彩鷸,她說:「彩鷸世界裡,沒想到是母鳥比公鳥還漂亮;而且孵蛋和育雛的工作竟然都是由公鳥來負責,彩鷸爸爸真的是新好男人」。

這次的展出還包括彩鷸小嘉冬的故事,一隻不小心跌進水溝裡的小彩鷸與阿猛相處31天後,最後成功野放至戶外的歷程。余遠猛將這段過程用鋼筆畫記載下來,這次也以手稿牆的表現方式,讓每位參觀的民眾都能一窺一個22克的小小生命,如何成長到102克,最後野放回歸大自然。今年初,聯合文學出版社將這段故事出版成《彩鷸小嘉冬奇幻之旅》一書,也獲得相當大的迴響。

彩鷸與水稻田有著密切的關連,其實牠就是一種環境的指標鳥;而在余遠猛心中,小嘉冬就是水田生態系的最佳代言人,他希望生命大使小嘉冬能警醒我們去反思:「彩鷸→水田→糧食」的良善循環,也願小嘉冬能代代相傳,守護我們的土地,也只有健康的土地才可以生產出健康的糧食。

宜蘭野鳥學會理事楊錦秀表示,她對余遠猛這三十多年來對彩鷸的用心,感觸特別深刻,她說道:「每次下大雨,我就聽到余遠猛他們夫妻都會開始擔心,水位太高會影響孵育;看到水泥田埂越來越多,會影響小彩鷸的生存空間,他就會經常跟友善耕作的新農做溝通。

以《親近、溫度、價值》為理念的惠好人文藝術空間,創館成立6年來,今年是第3次邀請余遠猛來到展館展出,朱正宗館長提到:「余遠猛老師對彩鷸這38年來不間斷的記錄及創作,真是非常令人尊敬與感動,這樣的畫展可以欣賞老師的藝術創作之外,也希望提供民眾對鳥類保育及環境保護的意識」。

展 期:2022年12月3日~12月25日

開放時間:早上10:00~下午5:00
(每星期一、二休館)

地 點:惠好人文藝術空間

地 址:宜蘭縣員山鄉惠好村賢德路2段66巷50號

(Google惠好社區活動中心旁邊)

電 話:0935-901354 朱正宗館長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