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四

【戚繼光傳】九戰九捷 蕩平倭寇

作者:洪熙
延慶八達嶺長城的戚繼光石雕像。(Zvonimir Atletic/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7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戚家軍名聞天下,行動迅猛,猶如電掣雷霆,令倭寇聞風喪膽。鴛鴦陣、狼筅在蕩平倭寇中,大顯奇效。戚繼光創下九戰九捷、連克六十大營的輝煌戰績。倭寇直呼戚繼光為「戚老虎」,稱戚家軍為「戚虎兵」。

倭寇之猖獗,明軍之無能,都讓戚繼光看在心裡。高家樓之戰後,他開始加強訓練軍隊。他著作的《練兵實紀》語言通俗,淺白易懂,或是考慮到兵卒有許多人不識字,所以言辭幾乎是大白話。

在著作中,戚繼光對治兵、軍紀、武器保養、各營各將職責都有明確規定。比如主將要觀察士卒,是飢餓還是飽足,是辛勞還是安逸,是勇敢還是膽怯。對待士兵一定要氣和,「使之依如父母。則和氣生,氣和則心齊。兵雖百萬,指呼如一人」。哪怕將領之間有不共戴天之仇,一方立下大功,該賞的一定要賞;遇到困難,需要患難共濟,讎隙再大,也必須相互扶持;如果違反軍法,即使親子也嚴懲不貸。

士兵生病,隊長要立刻上報,以使各級軍官知曉。凡是報病者,不論大小衙門,都不得拒收,違者以罪論處。戚繼光還規定了主管軍官探病日期。小隊長要時時照顧生病的班兵。旗總要一天看望一次,百總是三天一次,千總是十天一次,營將則是半個月探望一次。

一個軍士,也就只有一百多斤的力氣。如何將無能的軍隊打造成強悍的軍團?戚繼光以岳飛的岳忠武軍為例,闡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道理,其最重要關鍵在於軍心一致。軍士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合為一體,這股強大的凝聚力構成的強悍軍體,可承載上百萬斤的衝擊力,敵軍如何能輕易撼得動?如果每個人各自為政,即便有百萬人,一個敵人就能把大軍衝散。

軍士之間若人心各異,做事如同兒戲,容易為了一句話,就拔刀相向,大動干戈。戚繼光練兵,先是治心,勸誡軍士要能涵忍,斷然不准兵卒因言爭打報復,自耗精力。如果士兵與民爭鬥,不分曲直,一律先打不能忍的軍士。

戚繼光立下軍法軍規,語言淺顯,恩威並施。就在他剛剛著手訓練浙江士兵之際,倭寇再次侵犯。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樂清、瑞安、臨海等地。戚繼光因救援不及,加之道路阻塞,他出師不利,朝廷免去了他的官職,並命他戴罪討賊。戚繼光在前方剿賊,而給事中羅嘉賓等人尚彈劾戚繼光剿賊無功。直到他平定了王直(《明史》作汪直),才官復原職,當然此為後話。

戚繼光被朝廷免職,賦閒期間,胡宗憲派他去義烏,幫助趙大河練兵。他選兵,不用城裡油滑之人,認為其人性情奸巧,膽小遲疑,神色不定。而是中意鄉野樸實之人,其人肯吃苦耐勞,長年勞作肌身堅實,是練兵的好材料。他在義烏練兵期間,發現義烏人「尤事血氣,一戰之外,猶能再奮,但不聽號令,勝則直前不顧」。於是從義烏,以及義烏附近的金華、浦江等地招募了三千人,教他們使用長短兵器。他說義烏人「不患其不強,而患其不馴;不患其不勝,而患其驕」,所以嚴格地訓練他們,將其練就成一支強悍的精兵。

戚繼光練兵,雖然最重軍法,但也推以恩信,尚忠義。他說:「威嚴不能自行永守,保無阻壞。而所以使威嚴之永行無阻壞者,恩與信也。」意思是嚴格的軍法可以有效地推動軍隊運作,但領導者沒有同時施以恩威和信義,軍隊也難以長久。

倭寇性格凶悍,擅長使用長大鋒利的武士刀,很容易就砍掉明軍的花槍桿兒。戚繼光革新武備,並發明了狼筅這種特殊武器,專克武士刀。狼筅械端有數層多刃,形如堅硬附枝,臨戰時可蔽身壯膽。雖比較沉重,但用法簡單,容易操作。

鴛鴦陣,上方左起第二人手持的武器即是狼筅,明戚繼光撰《紀效新書》插圖。(公有領域)

他不僅全力革新裝備,凡是作戰用的戰艦、火器、兵械等都要精銳配置。他還發現東南沿海,多是山地和沼澤,於是根據當地地形,創出御倭陣法,比如鴛鴦陣、三才陣等陣法,以更好地發揚火力,減少傷害。於是名聞天下的「戚家軍」誕生了,成為保護大明的強悍軍團。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進攻浙東。戚繼光帶兵一直追到龍山,以及雁門嶺。最後在台州,他率領的軍隊九戰九捷,斬首俘獲了倭寇上千人,燒死溺死的敵軍更是無法計數。

三千精銳戚家軍擊潰了兩萬多倭寇,台州大捷,重創浙江倭寇。當時倭寇聽到戚家軍的名號都不寒而慄。他們稱戚繼光是「戚老虎」,不敢繼續待在浙江,只得召集殘部逃出浙江,輾轉到了福建。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兵分幾路,捲土重來,大舉進攻福建,當地的「官軍歷年坐守,竟莫敢進閩」。由於倭患作亂,福建人口銳減,戚繼光在奏疏上以「北自福建福寧沿海,南至漳、泉,千里蕭條,盡為賊窟」來形容當地的境況。

寧德城被倭寇攻陷,福建巡撫游震向朝廷告急。嘉靖皇帝欽點,飭令胡宗憲派戚繼光剿滅倭亂。在距寧德城十里的地方有座島嶼,稱為橫嶼。倭寇結大營,在四面環水的橫嶼建立了水上堡壘。每當落潮時會露出淺灘,與陸地相連。淺灘寬約十里,落潮後全是淤泥。水師艦船近距離攻擊,必會擱淺;陸軍步行,要走十里淤泥路,途中要面臨因漲潮被海水淹沒的風險。因橫嶼地勢險隘,福建官軍不敢進攻,將橫嶼圍了一年,也沒攻下來。

戚繼光陳列鴛鴦陣,命部下每人抱一束稻草,利用退潮時填平了淤泥路壕溝。戚家軍迅速出擊,衝入敵營,這一戰斬首倭寇上千人,並救出了八百多名被倭寇囚禁的百姓。平定了橫嶼,戚家軍乘勝追擊,剿除倭亂殘餘,接連多次進攻,攻克了六十個大營。僅林墩之戰,戚家軍救出了被俘的百姓就高達二千一百二十名。戚家軍凱旋班師,途經福清。一小支倭寇見到戚家軍,全都大驚失色,說:「戚虎兵至此耶!」「我等不敢犯浙矣,何又來萬里外殺我也!」二軍狹路相逢,戚家軍氣勢如虹,順道除掉了這支倭寇小分隊。

戚家軍威武護衛東南沿海,當地的鄉紳百姓感念戚繼光,為他設生祠,刻肖像,祀德刻詩在牆壁上,勒碑紀錄他的勛功,永傳後世。

平定橫嶼後,適逢中秋佳節。戚繼光邀請各級官兵到自己的營帳前賞月。由於軍中無酒,他譜寫了一首新的軍歌《凱歌》,讓眾人以歌代酒,在月光下儘情地高唱: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這一夜,嘹亮的軍歌響徹夜晚。高振的明軍士氣,令多少將領追憶著大明開國時,那份驚天動地的偉烈雄風。上了戰場如同嚴父,脫下戰袍就是朋友。儘管戚繼光是從山東調任到浙江,與浙江福建的將士並沒有交集。但經過幾年的相處,將士們都心甘情願為他出生入死。在奸臣嚴嵩當道,佞臣干政的年代,由戚繼光率領的這支大軍,卻是萬眾一心,向前猛衝。

資料來源:
《明史》卷212
《細說明朝》
《紀效新書》
《練兵實紀》卷2
《戚少保年譜耆編》卷3@*#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隆美爾元帥,是二戰時期德軍最著名的將領之一,也是極少數受到同盟國陣營尊敬的將領。他雖然效忠希特勒,但卻從未加入納粹黨,並且多次抗命,拒絕執行希特勒的屠殺令。
  • 橫嶼之戰後,戚繼光又陸續在平海、仙遊等地取得大捷。戚家軍緊緊追擊倭寇餘黨,直接將他們逼到了海上。倭寇殘部無處可逃,只得搶了漁船出海逃竄。
  • 明朝經過洪武、永樂兩朝後,漸失偉烈雄風。蒙古瓦剌侵犯邊關,大明皇帝英宗親征,卻在土木堡被俘,明軍死傷過半。到了明憲宗時,朝廷頒布了明朝第一部《武舉法》,選拔天下武官。由於當時重文輕武,天順八年武舉開科,竟都無人應試。到了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頒布了《武舉條格》,進一步完善了《武舉法》。戚繼光在武舉鄉試中大顯身手。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朝廷頒發襲官文書,十七歲的戚繼光得以世襲父親官位。他本想多留些時日,照顧生病的父親。戚景通則催促兒子趕緊奉命北上。戚景通為官清廉謹慎,家裡平日並無積蓄。為了給兒子籌集進京的路費,他變賣了隴右別墅。
  • 明朝倭亂肆虐,戚繼光創戚家軍,布鴛鴦陣、三才陣,把海盜倭寇驅逐到海上。戚繼光南掃倭亂,北鎮蒙古。論武,他是戚大將軍;論文,他是詞宗先生。其人文韜武略,謀勇雙全,既省天時,又察地理。
  • 一般認為,麥克阿瑟將軍軍旅生涯的顛峰,是韓戰中的「仁川登陸」戰,這一戰也是他的謝幕之戰。這場經典的作戰計劃波折不斷,屢遭質疑是不可能的任務,在事前普遍不被看好。但在最後的戰前會議中,麥克阿瑟以演說的方式進行了約十分鐘的簡單報告,讓與會的高階將領們一致信服,最後決定支持他,使得仁川登陸戰最終得以順利進行…...
  • 《獨立宣言》的作者托馬斯·傑弗遜,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智慧的,同時也是最不愛開口說話的那個人,他說出的話多是金句,他是這樣表達對法國的情感的——我們美國人都有兩個祖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法國!
  • 1944年冬季,對二戰時期的美軍而言是一段最為煎熬的日子。雖然納粹德國已逐漸走向敗亡,但是這個時期美軍面臨著歐陸數十年來最艱苦的寒冬,前進的每一步都艱苦萬分。12月希特勒為求最後一搏,集結30個師發動了突出部之役,初期讓美軍遭受重大損失,其陣亡人數接近2萬,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堪稱是在勝利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
  • 圖為美國畫家William Trego的油畫《進軍福吉谷》(The March to Valley Forge)。(公有領域)
    1777年的冬天,華盛頓率領部隊來到費城附近的山谷——福吉谷(Valley Forge),以期讓軍隊休養生息,渡過美國東部漫長的寒冬。後來的史書傳記都說,這個冬天大陸軍處境最為淒慘,日子最不好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