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禮儀藝術:蘊含神性智慧的正確行為

表現為善良、優雅、沉著和無私的行為可以將我們與神性相聯
為了追求時尚或現代派,當今的文化似乎對我們祖先所提倡和實踐的禮儀幾近毫無了解。(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70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2年02月26日訊】(Sarah Annalise撰文/大紀元記者凱茜編譯)禮儀有其神聖的智慧。它是一種文明的藝術形式,跨越文化和時代,造福所有參與其中的人—— 如果得到實踐,可以防止我們偏離變成無知粗魯的凡人,並使我們的意識更接近這個物質世界之外的領域。

最初,禮儀反映了適當行為的普遍規範。但是,從本質上講,這一切都與自我意識有關:如何在單獨或與他人相處時以有尊嚴的方式行事,以及在我們的互動中延伸出善意和優雅,並注意到所有的小細節,包括尊重我們處的空間。

難怪在歷史上,那些重視禮儀文明的人被銘記為真正的英雄。雖然偉大的領導人在禮儀和禮節方面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對人們的禮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也有領導者給人留下很糟的印象。

例如,美國開國元勛非常重視道德和禮儀,這與當今某些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議程等反人類意識形態所倡導的墮落文化形成鮮明對比。

(Illustration – irina_angelic/Shutterstock)

不文明的文化趨勢

從歷史上看,禮儀或缺乏禮儀在塑造我們的文化和傳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幸的是,為了追求時尚或現代派,今天的文化似乎對我們的祖先所提倡和實行的禮儀幾近毫無了解。

自由社會中許多不健康的信息已經悄然而至,禮儀被粗魯和不雅的行為取而代之。那些盲目跟風的人已經忘記了歷史和它的教訓,更不用提做為一個自由社會享受某些特權和自由所需要的東西。我們至少可以問,良好的禮儀都到哪去了?

比如,當人們相互交流卻時常放不下手機,或者當他們匆匆穿過辦公室走廊時忽視了向同事打招呼,你可以看到禮儀方面的失誤;還有,我們經常無法先親切地問候對方再開始談話?還有如今「解放」了的女性的問題,如果一個男人為她開門,她會面臨是否應該感到真正被冒犯的困境……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Illustration – sirtravelalot/Shutterstock)

技術是進步了。然而,我們是如何在如此文明的時代變得如此不文明,儘管我們通過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相互聯繫,但人們卻越來越受到社會焦慮的折磨?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我們有了更多的進步,我們卻失去了對什麼是良好禮儀的理解,這難道不是諷刺嗎?

大量的其它反文化運動,以類似的方式,不僅在美國,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採取了不良的禮儀態度。例如,濫用毒品,讓人喪失福祉,給身處其中的人帶來混亂和破壞。

政府正試圖通過安全的場所和為那些負擔得起的人提供康復中心,以此解決表面上的毒品問題。然而,許多人仍然無家可歸,在這方面破碎的家庭還在延續,因為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為什麼不教授喬治‧華盛頓所遵循的文明準則,或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所提倡的個人責任禮儀,將其與對美好的更高權力的崇敬聯繫在一起了?

信仰者與反神者

孔子鼓勵自我管理(公元前551—479)。

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主張人與周圍環境的和諧。他鼓勵人們承擔個人責任。責任感是他關於自我管理的教誨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孔子鼓勵禮讓他人先治理自己,從而在一個人的世界中創造平和以及協調的秩序。用一顆善良的心修養內在的境界,就會導致內心的平靜和外在的平靜,最終在世間顯現。

喬治‧華盛頓重視道德(1732—1799年)

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早年抄錄了 「110條社交禮儀規則」(Rules of Civility & Decent Behavior in Company and Conversation)。

華盛頓年少時在作業本上寫下了這些禮儀規則。他從法國耶穌會1595年編寫的一套規則中了解到這些影響後世的神聖智慧。華盛頓所遵循的一些禮儀包括:尊重他人、誠實、穿戴整齊並體現出良好的品味、不沉溺於流言蜚語或好鬥行為,以及向有德行、有智慧的人學習。

華盛頓個人遵循的這些原則教誨後人,要通過實踐這些禮儀規則來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避免讓個人精力陷入惡性循環,只有與環境和諧互動才會帶來更大福祉。

(Public domain)

毛澤東提倡的鬥爭文化(1893—1976年)

不關心或不考慮適當禮儀的領導人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為自己的人民和世界其它地區製造了許多痛苦。

歷史上有一位領導人完成了這種反神的運動,就是毛澤東,他拋棄了傳統的禮儀,並推動暴力共產主義。在他的統治下,他帶來了文化大革命以及隨之而來的許多破壞,例如煽動人類鬥爭和對傳統的不容忍,以及在中國各地製造大饑荒。屈服於他的統治後,中國人民被迫放棄了植根於信仰的正統思想,以崇拜聲稱是人類救世主的共產黨領導人為榮耀,追求所謂的人間天堂。

因此,道德和禮儀文化逐漸被狡猾的欺騙行為所取代,這些行為掩蓋了一個人的自私動機。

中共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的佛像(1966—1976)。(Pat B/CC BY-SA 2.0)

禮儀的神聖智慧

每一個行動,無論多麼微不足道,只要能描繪出善良、優雅、有風度和無私,就能將我們與神聖的智慧聯繫起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生活想像成一幅宏偉的畫布,去實踐禮儀的藝術,讓每一刻都有意義,那將是一種多麼深刻的體驗啊!

一個人的行為中的優雅、體貼和文明是良好禮儀的體現,它有能力改變生活。如果我們在行為中踐行傳統的禮儀價值觀,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這可能有助於大大減少與我們今天相互交往時的負面情緒和副作用。

如果我們回想一下過去,確實有具美德的人在為文明、正義、美麗、和平而奮鬥。過去為我們留下了值得關注的禮儀範例,這些範例來自教義中的神聖智慧以及東西方的藝術、舞蹈和文化。

也許在這新的一年裡,考慮通過學習歷史或抽出時間與你的祖父母或你身邊的智者進行那些心與心的交談,讓自己圍繞著這些智慧。也不要忘記你們家庭中的孩子——以身作則,幫助他們培養舉止和文明的美德,將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原文:The Forgotten Art of Etiquette: Proper Behavior That Embraces Divine Wisdom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韓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回溯一百多年前,一覽清朝末年的小學國文課本,對孩子的教育,注重仁義禮儀,處處敬人為先,這樣的教育內容非常亮眼。這些基本的禮儀和倫理,均是效法聖賢愛人之道,教育小孩在家為孝子,在外為君子。從小在孩子心裡種下作正人君子的種子。這樣的傳統教育,才是華夏的風骨所在。
  • 常常看到日劇、韓劇在描寫家庭成員回家或者客人前來拜訪,尤其是在敲門無人應答直接進入沒上鎖的屋子時,通常會大聲說「我回來了!」「請問家裡有人嗎?」等等。而這正是中國古人提倡的禮儀,即「將上堂,聲必揚」。古人認為外人(家人)來訪(回家)不敲門、不打招呼是不禮貌的行為。
  • 禮儀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處處體現著誠敬謙讓。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漸為世人所遺忘。謙詞敬語就是用禮貌的語言,自謙和敬人的話。漢語中用於自謙的,稱為謙詞;用於對他人表示敬意的,稱為敬語。期盼身為華人的我們能以謙詞敬語,重現「禮儀之邦」的風範。
  • 上古中國禮儀文化並非僅指人們的社交禮儀,其範圍涵括了上至國家的政治制度、律法典章,社會的道德倫理、思想文化;下至黎民百姓的做人準則、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規範,無不包含在內。中國禮儀文化是自天而來的文明,源自於神的智慧,內涵博大精深。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 衛懿公因為沉迷養鶴,荒廢政事而亡國;魯隱公喜好觀魚,明知不合禮法卻執意要去。
  • 陶侃害怕生活太過安逸,每天搬磚鍛鍊自己;孟母剪斷織布機上正在織的布,藉以勸勉孟子勤奮向學。
  • 子夏衣衫襤褸而安於貧困,王章病臥牛衣中哭著與妻訣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