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能源禁運加疫情 學者:全球通脹恐加劇

人氣 630

【大紀元2022年03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採訪報導)俄烏戰爭超過兩週,西方對俄的制裁從國防、科技、金融,升級到能源,牽動國際油價上漲。學者分析,疫情以來的通貨膨脹和供應鏈問題恐因此雪上加霜。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其它能源的同時,英國也表示將在今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產品。

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7日發表全國性民調顯示,高達七成民眾贊成對俄羅斯石油施加禁令,即使這會進一步推高油價。

國際能源總署(IEA)署長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各成員國近期將釋出約6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這是最初的響應,約占成員國石油儲備庫存的4%。

儘管IEA本月初已釋放信號,必要時將釋出更多戰略油儲,但是從俄烏開戰至今,油價飆漲超過三成,8日,布蘭特原油期貨盤中大漲將近3%,突破每桶131美元,9日再回落到112美元。

疫情衝擊、貨幣放水、能源禁令將導致萬物齊漲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9日告訴大紀元,美國宣布禁止俄羅斯石油、天然氣與能源進口,此舉直接影響油氣來源並進一步抬高能源價格,或許還不至於像1974年、1978年的石油危機,但所導致的原物料價格上漲,將加劇原本疫情造成的供應鏈重組問題。

至於,通膨夢靨會不會到來?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吳惠林9日告訴大紀元,貨幣數量的多寡是造成通膨與否的必要條件,「關鍵要看貨幣多不多,近幾年來,許多政府都在放錢、大撒幣,大量的貨幣,就像是滿屋子的汽油桶,只是沒有去點燃,現在出現了點燃物,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吳惠林認為,疫情衝擊已經造成物價上漲,俄烏戰爭引起各國採取的能源制裁,破壞原本的供需關係,在調整、重新尋找新的來源時,投機炒作之風也會隨之而起,帶動能源價格劇烈波動,墊高生產成本。同時因為石油衍生物面向很廣,看來萬物齊漲的現象將不可避免。

「這場戰爭從原本區域戰爭,隨著能源制裁的升級,所造成的通貨膨脹,很多人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這也就像是七傷拳一樣,你傷俄羅斯十分,自己也會傷到五分。」吳惠林說。

通脹夢靨一觸即發 考驗各國財政能力

兩年來疫情大流行,造成供給短缺及物流瓶頸,加劇全球通脹形勢惡化。根據最新公布的2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來到7.9%,超過1月的7.5%,創下40年來最大年度漲幅。而根據歐盟統計局公布,歐元區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來到5.8%,超越1月的5.1%。再加上戰爭衝擊,預期通脹率後續還會攀升。

孫國祥認為,油氣制裁對全球經濟帶來衝擊,隨著俄烏戰事的發展,最終對各國財政帶來考驗。

「假設烏克蘭戰事一直延續到六月,或者是整個今年度,我們可以基本預判整個供應鏈的問題會更加的嚴重,也就是導致通貨膨脹在全世界升高,需要各國政府動用預算來因應,度過這一兩年,各國的債務問題也會升高。換言之,各國政府的財政能力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面臨考驗。」他說。

俄羅斯經濟遭受重擊

俄羅斯正在面對史無前例的壓力,孫國祥說,「可以預見俄羅斯至少在6月之前,也許還可以支撐一段時間,但是6月之後,它的經濟是否可能找到替代性出口,也就是中國與中亞能否替代得了,這一點還需要觀察。但目前看來還比較有限。」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近期投書媒體,針對北京以替代貿易夥伴之姿,解救俄羅斯遭到國際孤立日益下沉的經濟,他給出的答案是不可能,主要是俄羅斯用來生產其它產品的零組件和原物料一旦缺貨缺料,可能導致重要行業隨之停擺,這一點北京也幫不上。

俄烏開戰以來,盧布兌美元貶值超過35%,有專家認為,人民幣可能躍升為地緣政治的避險工具。針對這一問題,吳惠林表示,不大可能,「貨幣的本質是信用,當要拋售人民幣資產的時候,有沒有人要承接?這就決定人們是否會把錢換成人民幣。至於,盧布大跌,俄羅斯被踩在腳下,但畢竟他有能源,等戰爭過去了,可能回到以物易物。」

這場戰爭的影響已經從區域範圍波及到全球經濟。吳惠林認為,誰也不曉得戰爭發動背後的真相,以及制裁後牽涉波及的範圍有多廣,建議民眾用寬心看待,調整心態最重要。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拜登禁俄羅斯石油進口 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拜登禁買俄油 美石油高管籲政府出台利好政策
分析:烏克蘭戰爭是對中共的警告
世衛:針對烏克蘭醫療設施的襲擊激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