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紀錄台灣歷史軌跡 港藝中心陳松雕塑展

陳松(左)的半身像系列作品《莊惠銘先生》,本尊莊惠銘(右)也來相見歡。(港區藝術中心提供)
人氣: 9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2年03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瑞台灣台中報導)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邀請知名雕刻家陳松,於展覽室A展出「陳雕新創•松青葉茂–陳松雕塑展」,展出136件精彩的石雕與銅雕、FRP及複合石材等作品,透過具象或抽象的手法,記錄台灣從40年代至今文化、政治變遷的歷史軌跡,對雕塑有興趣的民眾或藝文界同好,可前往港區藝術中心欣賞,展期至4月24日(星期日)止。

小朋友趁著假日跟家人來參觀陳松石雕展,照片中作品為《青年自塑像》。(港區藝術中心提供)

1945年出生於沙鹿的雕塑家陳松,1964年新竹師範畢業後,跟從李澤藩教授研習水彩,並在1970年從國立藝專雕塑科第一名畢業,追隨丘雲教授研習雕塑。陳松石雕作品細膩線條流暢,展現出悲天憫人的情懷,山水系列關懷土石流的危害;農民系列則刻畫農民抗爭時臉部的細微表情;「自由創作」系列中,陳松透過人物或動物的相互依偎,刻畫出濃郁的親情和愛情,讓觀賞者直接感受作品中含蓄卻又濃烈的情感。

陳松學著1998年的作品《中年自塑像》做開口大笑的表情,表情逗趣。(港區藝術中心提供)

陳松表示,文學家和史學家用筆所書寫的台灣歷史和生命經驗,雕刻家用雕刻刀可以更直觀地表達出來。他希望藉由作品中的人物,喚醒人們深藏的記憶,如作品「阿嬤」那堅毅的臉龐和緊抿的嘴唇,就像是每個人心中祖母的形象,這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是那一代女性共有的特質,從這件作品中彷彿看到了過去艱辛又質樸的歲月。陳松強調,石雕作品不會腐爛,作品可以長久保留下去,期望石雕藝術人才不要斷層,因此他在1986年與王水河、謝棟樑、黃映蒲等人成立台中市雕塑學會(以前稱中部雕塑協會),並在家鄉沙鹿創立「陳松雕塑工作室」,義務教導無數後輩,讓石雕藝術創作能永久延續下去,是他最大的希望。

作品《阿嬤》那堅毅的臉龐和緊抿的嘴唇,就像是每個人心中祖母的形象。(港區藝術中心提供)

港區藝術中心指出,本次展覽為陳松歷年主題創作中的精品,其中「農民」、「迴旋」、「E世代的環」、「站穩在地,放眼國際」等系列,記錄台灣從40年代至今文化、政治變遷的歷史軌跡。在這次展出作品中,「人物肖像系列」與「半身像系列」,是少有的銅像雕塑,除了掌握人物的真實樣貌,還要能傳達主人翁特殊的精氣神及微妙的氣質;「荷花系列」,從堅硬的岩石中,伸展出柔軟的荷葉和花苞,大地孕育萬物,泥土地凝煉成石,而生命誕生其中,花開花謝猶如人生;「山水系列」是對人為破壞環境的控訴,透由堆疊、凹凸線條的轉換處理,呈現土石流磅礡震撼與泥流滾動的氣勢;而「大肚山系列」則以鵝卵石、貝殼化石,藉由抽象的手法,讚嘆孕育自己的鄉土大地,表達一份感恩之情。

港區藝術中心貼心提醒,為因應新冠疫情變化,請民眾入館參觀及參與活動時,均配合實聯制、量測體溫、雙手消毒、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及禁止飲食等防疫措施,共同維護安心的藝文欣賞環境。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