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喊話穩外貿 分析:難阻外商撤離

人氣 7236

【大紀元2022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易如採訪報導)中國近期面臨出口下行壓力,而越南近2月出口總額大幅增長,引發訂單流向東南亞的擔憂。中共國務院近期也頻頻出台政策、信心喊話,目的是「穩外貿」。但專家認為,產業鏈轉移是長期趨勢,清零政策加速了中國製造業向外轉移。

李克強坦言衝擊大過2020年武漢疫情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5日召開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坦言,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就業、工業生產、用電貨運等指標明顯走低,困難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強調做好疫情防控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防止單打一、一刀切,幫扶市場主體紓困等。

2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要求幫扶外貿企業,重點包括受疫情影響的外貿企業復工達產;有運輸需求的外貿企業,申領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加大出口信保、進出口信貸支持,提升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

外界認為,李克強的談話透露,中共自3月以來在防疫上「一刀切」的做法,已經對於市場主體造成了傷害,必須出台系列幫扶政策,修復外貿企業遭受到的打擊。

這不是國務院第一次出台類似的《意見》,今年1月11日,國務院亦印發「進一步穩外貿意見」,出口退稅、出口信保、緩解國際物流壓力等15條措施,但是效果有限。

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度出口明顯降速,4月出口同比增長3.9%,增幅低於3月10.8個百分點。同時,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近期出口訂單大增,引發人們對中國產業轉移擔憂。

訂單下滑 招工難 分析:企業在生存邊緣

中新社旗下的《中國新聞周刊》5月23刊出「訂單轉移東南亞,外貿寒冬來了?」一文,介紹廣東一家電器企業,由於原材料、海運成本翻倍、運輸效率低,不敵美墨公路一天的時效,最後利潤越來越低,只得轉做他行。

該文還介紹紹興一家紡織企業、廣東一間家具商工廠,2022前四個月訂單,比去年同期減少20%~30%,回款周期增加2個月。一度火熱的跨境電商,去年亞馬遜出新規後,中國賣家的訂單不斷下滑,調查顯示,近期有23%企業沒有新訂單,16%企業面臨生存困難。

5月22日,微博文章「慢走絲操作工一個月給到8500,一直招不到人」引起關注,說的是寧波一家專門做慢走絲加工(金屬切割加工)的企業,廠裡有慢走絲切割機4台,之前僱有2名員工,一個白班,一個夜班,上個月2名員工一起離職。

老闆抱怨,一個月開出工資8500,包吃包住,一天十二小時,兩班倒,一人開4台機,還是面臨招空難,來面試的聽到要開4台機都不幹了。老闆說,現在客戶出價低,利潤也低,如果一人只開2台機,多出的人工成本,不要說發工資,可能連房租都交不起。

台灣企業家與社會運動人士高為邦26日告訴大紀元,其實在大陸很多中小企業,已經在生存的邊緣,「今年以來,清零讓人活不下去,薪水付不出來,一般中小企業,想轉移也沒條件,最後無利可圖了,只能把廠收了,這種企業很多,沒有能力移出,只能關門。」

高為邦說,對於大廠來說,有能力在越南等地建廠,逐步轉移產線產能,因此,企業移出中國已是大勢所趨,「近期包括歐洲,過去和中國有大量貿易往來的,現在都考慮供應鏈要重啟,不再依靠中國,看來北京當局的清零政策加速產業外移。」

中共嚴厲的防疫政策,影響企業生產。圖為2022年5月2日晚,江蘇蘇州一家汽車零部件廠在閉環管理下生產。(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台商陸資韓企加強布局越南、印度、馬國

全球最大iPhone生產基地富士康鄭州廠,為因應下半年iPhone 14新機生產人力,擔心遇到封控導致工廠人力出現缺口,正在提前二個月招工。

與此同時,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亦加快印度欣奈廠投資,預計今年iPhone訂單將創新高,人員擴增一倍,同時計劃在印度投資生產半導體,並在馬來西亞佈局生產車用芯片的12吋晶元廠。

越南台商總會總會長簡智明向媒體證實,最近想到越南北部投資的電子廠轉趨熱絡,詢問度增加。越南是台商在中國以外最大的海外投資地,目前約有四千多家台商進駐越南。

據第一財經報導,由於越南人力成本便宜一半,中國製造業近年來亦轉移到越南。製鞋業者、新偉公司董事長唐紅生談到越南的優勢:一是人力便宜,約為珠三角人力成本一半;二是電力便宜,每度約0.5元,廣東中山約0.9元;三是越南出口退稅順暢,稅率與中國差不多。

分析:東南亞產業聚落成形 恐成長期趨勢

旅美經濟學家Davy Jun Huang26日告訴大紀元,相較於其它國家,中國在大型船舶製造、重型機器製造、中低端電視機電冰箱、中端紡織品等具有製造優勢,部分訂單轉移應屬短期現象。隨著未來更多企業轉移到東南亞,帶動的人才培訓、投資、技術、基礎建設等群聚效應,會讓中國原具優勢的產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與風險。

據深圳海關數據披露,因為疫情,今年3月出口總額約1200億人民幣(約178億美元),下降14%。越南3月出口總額340億美元,環比增長了45%,約是深圳的2倍,4月出口額3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Huang認為,「深圳和上海的部分需求會落到越南,出現一定的出口替代現象,而且這些轉移一旦發生,往往是長期的,會越來越多。」

2021年上海的機電產品占出口份額的68%,深圳高達80%,而越南第一大出口商品類別也是電機、電氣等設備,占比約40%。

越南製造業產業鏈逐漸形成。圖為2022年4月7日VinFast越南汽車組裝工廠。(NHAC NGUYEN/AFP via Getty Images)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25日表示,儘管現階段中國以外的供應鏈尚未達到像中國上下游產業鏈的完整程度,境外工人的訓練和素質提升也需要時間,但由於中國人力成本相較2008翻了一倍,加上國進民退、極端清零等因素,以及美中對抗,由美國主導印太經濟框架將中國排除在外,「外資開始陸陸續續往東南亞、往印度移動,新的供應鏈正在慢慢形成,這是一個長期的現象,可能十年後,我們就會看到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的大幅下滑。」

誰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隨著外資在中國經營風險越來越高,企業和學界紛紛探詢誰是下一個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大陸財經媒體亦探討:越南能否成為「新世界工廠」?

Davy Jun Huang告訴大紀元,去年年中的時候,越南疫情快速蔓延,防疫政策上升,三季度GDP出現6%負增長,但2021年10月過後,越南防疫政策轉向為「與疫情共存」的策略後,政府擴大財政支出,維持低利率環境,政府發力基建,經濟活動逐漸回暖,出口恢復拉動四季度GDP大幅反彈,錄得增長5.22%。今年經濟增長預測6.5%。

他表示,相對中國A股全球倒數的情況,越南指數以232%的漲幅排名第二。指數大漲的背後,是越南經濟在疫情期間的繁榮發展,中國產業鏈越來越多搬至越南,帶動越南出口的大幅增長,上一季度出口貿易總額顯示再次超過深圳,出口替代效應明顯。

Huang表示,「當然說越南完全替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也是過於樂觀與脫離實際的判斷,目前來看,越南短期的爆發力增長與替代是毋庸置疑,但是從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地理環境、替代對比看,越南會替代中國相當部分的產能,可能在20%~25%是可以肯定的。」

黃世聰則認為,未來比較難由單一國家取代中國世界工廠角色,但是會由世界其他供應鏈來取代中國,「未來不是單一國家取代中國,未來供應鏈可能會破碎化,也就是說亞洲工廠除了在中國之外,會部分到越南、到東南亞各國、部分到印度,在美洲方面,可能是到墨西哥,歐洲可能移到東歐,原本中國世界工廠的角色可能會被多個國家取代。」

責任編輯:李沐恩#

相關新聞
分析:中國經濟失去活力 誘發黨內權力鬥爭
悲觀情緒籠罩中國經濟 外國投資者開始逃離
【名家專欄】中共貿易政策將長期傷害中國經濟
王赫:中國經濟困局端上檯面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