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蹟】相貌醜陋神幫忙改 生命逢厄神來解 怎得到的?

作者:懷忍忍
看清、看輕身外之物,招來美好無比的後果。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2502
【字號】    
   標籤: tags: ,

錢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身外之物,用錢的行動,則決定人生命真正的富有程度,而不僅是擁有錢財的數目。城隍為何幫助一個相貌醜陋的人改變容貌呢?不看重身外之物的商人得到什麼回報?

相貌醜陋神幫忙改

清朝時,寧波有個讀書人叫樊道濟,那年七月省試就要到了,他還在家中,沒有打理上省城應考的行李。有人勸他不要錯過考試時機。樊道濟老實相告,自己家中貧窮,沒有辦法籌到旅費。有個人很惜才,對他說:「寒窗苦讀,怎能錯過這個中舉的機會呢!」這人慷慨解囊相助,贈送他三金,幫助他赴考。

那一年是個歉收年,在趕赴杭州的路上,他看到路旁有個被遺棄的嬰兒,經過的路人都沒有人願意收養。棄嬰的啼哭一聲又一聲,聲音越來越小,已是命在旦夕。道濟非常不忍,他拿出身上所有的三金全部托給道旁一對賣豆腐的夫婦,請他們用這個錢好好地撫養那個棄嬰。

到了杭州,沒有分文的樊道濟要找個地方住宿以便應考。但是同來應考的那些考生都嫌棄他又窮又苦,沒有人願意與他同宿。只有一個僧人與他相識,勉強留下了他。

那天夜裡,僧人夢到各府的城隍晉見文昌帝君,將今年的鄉試中舉冊匯進給帝君,冊中有被取消資格的留下的空缺,等待查找好人來補缺。寧波城隍推薦說:「樊道濟救人心切,可以讓他中舉。」

文昌帝君命人把樊道濟召來,看到他相貌卑賤醜陋,說道:「這個人相貌不揚,怎麼辦?」

城隍答道:「把他的鬍鬚眉毛改變一下,可變成堂堂的男子。」

樊道濟的相貌醜陋,是因為沒有鬍鬚的緣故。於是城隍指著一位紫鬚判官說:「請把你的鬍鬚借給他用用吧。」當下,紫鬚判官就從頷下摘下自己的鬍鬚,為樊道濟戴上。就像演戲的俳優借用假鬍鬚一般,樊道濟有了鬍鬚。

僧人夢醒後,感到詫異萬分。破曉披衣起床,正要把夢到的事情告訴樊道濟,然而一見樊,卻見本來沒有鬍鬚的他,一夕之間忽然長出了滿腮的鬍鬚,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樊道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改變,被笑得莫名其妙。僧人這才一五一十告訴他事情的始末。樊道濟在這次的省試中果然中舉。後來歸返鄉里,鄉人都很詫異他變了個人,紛紛說道:「以前的小人物樊鬚(暱稱樊道濟),現在還不止是一般的君子啊!」後來樊道濟官至掌理獄訟的司理。

天把牆弄折了

蘇州吳門的陸採侯,經營綢緞等等貨品的批發買賣,生性慷慨豪爽。

順治年間,有一商店主到陸採侯家置辦了綢緞和各種貨品,正要打包貨物準備出發。這時,熱誠的採侯請他留步,說道:「明朝就是重陽佳節,客人您不戴上茱萸囊登高賞景,反而奔波江上、載月船頭,不是太煞風景了嗎?」商主點頭稱是,於是暫時把貨物先貯存在別的寓所,以便明日勾留一日。

次日九九重陽這一日,他們帶著菊花酒登上治平寺,在山中鬥酒賞景盡一日之歡。豈知晚上歸來時,貯存貨物的寓所遭火舌吞噬,所存的千金物付之一炬蕩然無存。

採侯惋惜感嘆,又傷心客人的貨物在火中蕩盡。他對商主說:「這不是客人您的過失,是因為我而遭致的災禍。若貨物未登舟,貨還算是我的。而且我若不強留,您這些貨物又怎會遭到火災呢!」

陸採侯返回了所有貨物的錢,商主感謝而去。

採侯和弟弟俊侯兄弟同住,他們鄰家著火了,左右房宅都被火舌燒個精光,獨獨他們陸氏的房廬無恙。

不久,鄰家再度著火,左右兩家的家產付之一炬,蕩然無存,而他們陸氏兄弟的房廬依然安然無恙。當時,他家左鄰的高牆傾倒時,採侯兄弟兩人正在牆下。人們說:「陸氏昆仲(兄弟)不得壽終正寢。」等到人們把倒塌的牆鋤開,發現,斷牆齊齊從中折斷一般,中間斷處在地面留下了一道小弄大小的空間,陸氏兄弟兩人雖然驚怖顫抖危坐其間,卻是了無損傷。

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從這兩個故事所呈現的結果來看,誰能反對這個說法呢?一般人雖然看不到或感應不到,運作善惡報應機制的時空,但是安排的結局,對人們奇妙地顯示了善惡報應機制的存在。

當我們輕輕放下錢財這身外之物時,生命卻反而擁有了真正的、全面的富有,包括生命的保全,而不僅是擁有錢財的數目。@*#

資料來源:《小豆棚》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