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霧中尋燈

作者:青松
將追尋的癡迷從遠方轉移到當下,也許會更加珍惜已經得到的東西。(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霧封城,可見度不超過五十米。平時窗外景色很好,今天只見白茫茫一片。天一直陰沈,我們一整天沒外出。

我建議孩子站到窗邊望望遠處。我話一出口,孩子便開始抗議,說這麽大的霧,根本看不到遠處。的確,看窗外只能看見白霧,但如果老在房間裡活動,怕是對眼睛不好,還是應該看看外面的。

我自己站在窗邊看外面的馬路,隱約看到路燈。於是,我和孩子開始玩找路燈的遊戲。我讓孩子拿好紙筆,找到一盞路燈就記錄下來。孩子一開始抱怨說不好找,不過發現第一盞路燈後就來了興趣,很認真地找尋下一盞。

遊戲開始前,我們以為白茫茫的霧中不會有什麽,沒想到孩子們一點點找尋下來,居然記錄了十幾盞路燈。平日裡可以清晰看見路燈的時候,從沒覺得路燈有什麽特殊。今天視線被遮攔,要穿過迷霧去找,路燈顯得格外珍貴,每找到一盞都能讓孩子拍手歡笑。路燈的遊戲也許折射出人共通的心理吧。

如果什麽東西是輕易得到的,人往往不會特別在意。同一樣東西,如果需要費過一番功夫才得到,往往會顯得更寶貴,也給我們帶來更多快樂。於是,我們很多精力都投入在追尋中,為了想要得到的東西或喜或悲,而對已在手邊的東西可能並不會多看幾眼。

在情緒中起落的我們意識不到,那些讓我們糾結捨不下的東西或許並沒什麽特殊,我們放不下只是因為得不到而已。如果轉換一下心態看待一切,結果可能會很不同。

將追尋的癡迷從遠方轉移到當下,也許會更加珍惜已經得到的東西。將看當下事物的透徹轉移到戀戀不捨的遠方,也許就知道那些想要追尋的或許只是平常的東西而已,內心可能就會多些從容吧。@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史》記載,道衍本名姚廣孝,出身於行醫世家,14歲時廣孝剃度為僧,法名道衍。他曾跟隨道士席應真學習陰陽術數。道衍在嵩山寺時,偶遇當時著名的相士袁珙。袁珙一見道衍相貌,目如三角,形如病虎,當下驚言此為奇僧,未來當如劉秉忠一般。
  • 歷史的安排宏大而有序。當宋太祖立朝密鐫誓碑,將不殺大臣與言事官定為本朝家法時,朝野的士大夫中,一種與道進退生死以之的思潮也在同時萌生。經歷太宗、真宗兩朝,以振興道統為已任,以致君堯舜為理想,已然成為當時士大夫之主流思想。於是仁宗朝,人才輩出,幾乎囊括了直至徽宗朝前的所有北宋名臣。正如蘇東坡所說「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
  • 「在海的深處,水是那麼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花瓣,同時又是那麼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是那麼深,深到任何錨鏈都達不到底⋯⋯」陪孩子一起讀安徒生童話,是親子互動中的美好時光。
  • 《詩經‧秦風‧蒹葭》篇是許多人反覆吟詠的美麗作品,「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深刻描述出了許多人在追尋愛情過程中歷經考驗,伊人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然而在這首詩中被苦苦追尋的「伊人」究竟是誰呢?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 相傳,宋朝時候有一位比丘尼,為了求道,踏遍了千山萬水,想尋找佛法在何方。她不辭艱辛,吃了無數苦頭,以為終會找到一個使自己開悟的答案,明白道如何成?如何打開佛性,體悟生命的真相。
  • 如果把古代的油畫作品與近一百多年來的各類現代派油畫比較一下,可以看到它們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在畫面效果上的巨大差異。通過歷代留下的典籍和文獻,或現代的一些科學檢測技術,美術界早已認識到這種差異來自於繪畫技法的不同。
  • 當她這一代人忙於追逐名人、Instagram上的點讚和物質主義時,吉莉安‧拉森(Gillian Larson)就不是這的。當同齡人在時髦的小酒館和酒吧裡自拍,試圖走紅時,這位30歲的馬術愛好者凝視著壯觀而美麗的景色。
  • 繁星滿天,銀河如練,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仰望星空。那深邃遼闊的穹宇,既給人類絢麗奇幻的遐想,也讓人沉思生命的意義,向天地間發出那個千古之問: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能像蒼宇那麼永恆嗎?
  • 霍皮族長老聯合國發言,揭示人類起源,三次世界毀滅全源自一個原因。第四世界即將進入「大淨化」,解救之法或許藏在神祕字符中……
  • 2009年,因中共對法輪功信仰者持續的騷擾與迫害,趙紀亨與媽媽不得不背井離鄉,從中國東北啟程,踏上了追尋自由的漫漫長路。一路上跨越多個陌生的國度,輾轉逃亡中隨時面臨著被中共警察抓回勞教所繼續遭受迫害的可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