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苑名人傳》:佛羅倫薩的雕刻大師多那太羅(二)

文/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 翻譯/陳遇
多那太羅的作品《聖喬治像》(St. George),底座上的浮雕描繪了聖喬治屠龍救公主(the Saint killing the Dragon)的故事。(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59
【字號】    

(接上文

(前文回顧:多納托(Donato)1403年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又譯:佛羅倫斯),他的親友都稱他多那太羅(Donatello)。他一生致力於藝術,不僅是一名卓越的雕刻家,也善於粉飾灰泥、透視技巧和建築設計。多那太羅的作品量非常龐大,展現出高度的優雅、設計巧思與卓越的技藝,他的作品被公認為比其他任何工匠的作品都更接近經典的古希臘羅馬藝術。)

多那太羅曾為當地的軍械公會(the Guild of Armourers)製作了一座身著鎧甲的聖喬治像(S. George),雕像的表情充滿著青春與勇氣、鎧甲的威武與不可一世的氣概,從冰冷的石頭中迸發出一股生命力。沒有一座現代人物的大理石雕像能夠像多那太羅的巧手,將自然和藝術表現得如此生動、如此精神抖擻。在這座雕像的底座上,多那太羅在大理石的表面使用淺浮雕刻描繪了聖喬治屠龍救公主(the Saint killing the Dragon)的故事,其中有一匹馬的形象活靈活現,倍受稱讚。在正面,他則做了一座聖父的半身淺浮雕。

意大利佛羅倫薩奧桑米歇爾教堂外的多那太羅的作品《聖喬治像》(St. George)(複製品)。 (Shutterstock)

在上述禮拜堂的對面,他做了一個大理石的商人祭壇,使用古典的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完全不同於德國式的風格。這座聖壇上面原本規劃了兩座雕像,由於價錢上無法達成共識,多那太羅拒絕了。據說,在多那太羅過世後,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接手製作了這些人物的銅像。

在佛羅倫薩的喬托鐘樓(譯註:喬托鐘樓位於主教座堂廣場,聖母百花聖殿旁)主入口上,多那太羅製作了四座大理石像,離地約3.5米高,中間的兩座人像是基於真實人物製成,分別是年輕時的弗朗切斯科‧索德里尼(Francesco Soderini)和喬瓦尼‧迪‧巴杜喬‧切里奇尼(Giovanni di Barduccio Cherichini),第二座雕像現在更常稱之為「祖科內」(譯註:Zuccone,愚昧之人)。這座雕像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作品,也是多那太羅所做過最優美的雕像,以致於後來每次發誓要讓人相信他的時候,他都會習慣說:「以我對祖科內的信任。」在他製作這座雕像的時候,他常常盯著它,然後說:「說話吧,說話吧,不然瘟疫就要上你身了,說話吧!」

在佛羅倫薩主教座堂廣場上,多那太羅替喬托鐘樓的主入口製作了四座大理石像。 (Shutterstock)

他還為佛羅倫薩的領主鑄了一座銅像,放在廣場涼廊的拱門上,描述的是以色列女英雄友第德(Judith)割下亞述軍隊指揮官何樂佛尼(Holofernes)的頭顱,拯救以色列人民的故事。這是一件傑出又精湛的作品,相比之下,友第德身上簡樸的衣服和外表,更加凸顯了她偉大的精神和上天給予她的幫助。在何樂佛尼酒醉酣睡中的姿勢,似乎就已經在暗示著凶兆,他的四肢顯得冰冷又瘸。多那太羅將這件作品處理得極好,鑄得非常精美漂亮,後續的處理也相當完美,讓人讚歎不已。它的基座是一根花崗岩製成的欄杆柱,造型簡單,卻非常優雅,令人賞心悅目。他對這件作品也相當滿意,所以也將自己的名字刻了上去,通常他不會在作品上署名的,他在上面寫著:「多那太羅作品」(Donatelli opus)。

多那太羅的銅製作品《友第德像》(Judith)。佛羅倫薩,傭兵涼廊。(公有領域)

在領主宮(the Palace of the Signori)的中庭裡,擺著一座多那太羅所做的真人大小的銅製大衛像。大衛右手提著寶劍,砍下了巨人歌利亞的頭顱,舉起一隻腳踩在他上面。人像所表現的活力和柔軟度都非常地自然,以致於工匠都願意相信這是拿「真人」作為模具鑄造出來的。這座雕像曾立於美第奇–里卡迪宮的中庭,但在老科西莫被放逐時移到了現在的位置。

在領主宮的中庭裡擺著一座多那太羅所做的真人大小的銅製裸體大衛像。雕像真品現在收藏於佛羅倫薩的巴杰羅美術館。(Shutterstock)

在美第奇–里卡迪宮的第一座中庭裡有八個大理石製成的徽章,是古代浮雕的複製品,徽章上面描繪著各式的場景故事,都是多那太羅做的,非常漂亮,鑲嵌在涼廊的拱門和上排窗戶之間的橫樑上。同樣的,他也修復了一座古代的白色大理石製瑪耳緒阿斯像(Marsyas),擺放在花園的入口;此外,還有許多古代的頭像,擺放在門上方,多那太羅將其修復完成後,用粉飾灰泥做成的羽毛和鑽石圖像來裝飾(這是科西莫的象徵)。他為美第奇–里卡迪宮做了一件大理石和青銅組成的聖母浮雕以及一些場景的大理石浮雕,上面的人物在淺薄的表面上顯得相當優雅精緻。

在美第奇–里卡迪宮的中庭裡有八個多那太羅製作的大理石徽章。(Shutterstock)

科西莫(Cosimo)非常賞識多那太羅的才華,總是不停地給他新的工作。另一方面,多那太羅也非常喜愛科西莫,他甚至可以從科西莫的一個小眼神中讀出他的心願,對其百依百順。

據說,曾經有一名來自熱那亞(Genoa,意大利北部的港口城市)的商人請多那太羅製作了一座真人大小的青銅頭像,成品非常漂亮,而且重量很輕。這項委託是透過科西莫的推薦促成的。頭像完成後需要運送到很遠的地方,然而,商人前來付款時,他認為多那太羅的要價太高了,於是雙方前去請科西莫幫忙協調。科西莫首先將這座頭像放在王宮較高的庭院圍牆上,面向街道,以便眾人更好地鑑賞這件作品。當科西莫聽說了兩方的開價後,發現商人願意付的金額比多那太羅的開價低太多了,便請商人多付一點。然而,這時商人卻爭論說,多那太羅做這件作品才花了一個多月,所以他應得的工錢就是每日半塊弗羅林金幣(譯註:意大利中世紀的貨幣單位)乘上所有天數。

商人的這一番話聽在多那太羅的耳裡卻是很大的羞辱,他大怒並向商人說,他只要工作一個鐘頭的百分之一就足以超越一般人勞動一整年的價值了,看來商人只知道以買豆子的方式討價還價,卻不懂得雕像的價值。多那太羅邊說邊用手一推,頭像就從高牆上墜落到街上,摔成上千塊碎片。這時商人才後悔了自己的吝嗇,請求以雙倍的價錢請多那太羅再做一座頭像。然而,無論是他的承諾或科西莫的懇求,多那太羅都不願意再做了。

相比之下,在多那太羅幼年時期贊助人魯貝托‧馬爾泰利(Ruberto Martelli)的家中,有著許多大理石和青銅製的雕刻作品,都是多那太羅為了向其表達感謝而免費贈送的。其中有一座大理石的聖約翰像,這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作品,一直保存在魯貝托‧馬爾泰利的繼承人手中。針對這件作品,他們甚至互訂了一條正式合約,規定這件作品不得作為典押、販賣或贈送給他人,不然就要面臨鉅額罰款,用以見證馬爾泰利家族對多那太羅的友誼,以及多那太羅對家族的感謝,使其藝術品受到應有的尊重與保護。(待續)

本文(《藝苑名人傳》)作者簡介:

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1511年—1574年)是意大利畫家、建築師及作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藝術史學家,他最有名也經常被引用的著作:《最優秀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師的生平》「The 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 (1550)」,又稱為《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Artists)。這本書描述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跟北歐,傑出畫家、建築師跟雕刻家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藝術專用)

原文Life of Donatello, Sculptor of Floren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點閱【佛羅倫薩的雕刻大師多那太羅】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