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晶片法案尚未通過 海外擴廠成業者備案

圖為半導體示意圖。(Jens Schlueter / AFP)
人氣: 13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2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意晴台灣台北報導)由於美國國會仍為規模52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元)的半導體產業振興《晶片法案》(CHIPS Act)爭論不休,最近宣布在美國的一些半導體投資大案因此懸而未決,已有業者放話,若無法得到美國政府提供的補助,擴張計畫可能搬到海外,或外包給亞洲製造商。

《華爾街日報》週日(7月17日)報導,美國《晶片法案》承諾提供晶片製造商減稅和其他獎勵措施,以吸引廠商在美國投資。鑑於全球晶片缺貨及美中競爭加劇,這份法案被視為對於美國經濟上與國家安全的利益至關重要。

美光科技(Micron)總裁暨執行長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說:「我們需要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適當支持,以彌補與海外生產成本35%到45%的差距。」

美光計畫,未來十年內將斥資逾1,500億美元來增加產能,目前正與多州進行談判。梅羅特拉說,激勵措施是在美設廠計畫得以實施的關鍵,但公司不能一直拖著等候國會決定,會選定經濟上最可行的地點進行。

報導指出,由於充足的金融誘因及較低的成本,近十多年來美國製造業大量轉移至亞洲,美國的晶片產量已從1990年的全球37%下降到目前約12%。歷經兩年多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工廠停工和電子產品價格飆升,再掀起為美國設廠提供資金的意願。

兩黨意見分歧大

晶片公司多年來一直在遊說國會提供財政支持,以便降低在美國設廠的成本,但政治光譜的兩端都有人反對。像是一方認為這是高額的激勵措施,另一方則斥責這是分贓政治,或主張該法要與社會政策承諾掛鉤,例如更高的工資。

還有人說,半導體公司利用晶片短缺的機會占納稅人便宜,就算沒有補助,他們仍能在美國推進投資項目。曾在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時期擔任勞工部長的瑞赫(Robert Reich)上月稱,獲利豐厚的半導體業分明在進行「敲詐勒索」。

多家企業有備案

半導體業高階主管在遊說國會時表示,美國若不能提供補貼,擴張計畫可能搬到海外,留在國內的話規模會受限。

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提供全球風險諮詢企業「Kroll」用來爭取補助的資料顯示,公司考慮擴建德州首府奧斯汀兩座工廠的其中之一,預計斥資約26億美元,希望今年第4季做好決定並於2024年動工;但恩智浦也放話,如果這項擴張計畫夭折,可能改在新加坡擴廠,與歐洲其他晶片製造商合作,或將生產外包給亞洲的晶片製造商。

英特爾(Intel)表示,如果沒有激勵措施,設廠計畫會更謹慎。英特爾最近延遲俄亥俄州晶片廠的開工剪綵儀式,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還在上週活動中表示,補助沒到位的話,可能改變投資計畫。

德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考慮斥資7億美元,擴大在德州的晶片生產。該公司在申報資料裡指出,「如果沒有激勵措施,在美國擴廠需要的資本投資,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而全球其他國家,如德國、奧地利和馬來西亞,會是更理想的擴張選項。英飛凌拒絕進一步置評。

其他也尋求政府補助、規模較小的晶片公司還包括:賓州的II-VI,以及晶片製造設備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後者考慮在美建立20億美元的研究設施;日本大金工業(Daikin Industries)也在與10個州接觸,討論潛在的擴張計畫。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