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哥侃封神】

封神雜談

作者:石濤
人連一股風都不如!每個人有不同的思考,一個人走一世,有著他的使命,他不是停留在這兒,而那股風卻可以停留在這兒,就說這個意思……這是想跟大家聲明的。完全可以把《封神雜談》當故事聽,但是故事本身有著生命背後的東西。 (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5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封神雜談》我們基本上按照人物走,但是走到哪兒說到哪兒。先跟大家聲明,我自己是個修煉的人,所以受著修煉境界的影響。

《封神演義》跟《西遊記》有著非常深刻的內涵,《封神雜談》會比《濤哥侃封神》講得更加清晰,也可以作為補充。修行沒有結束的話,這是自然出現的狀況,這第一。

第二,《封神雜談》完全受制於我個人在修煉中對生命的理解。而所有我的理解也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家聽著好聽,是因為我自己有師父——我能感悟到哪兒就算到哪兒,這要講清楚——我什麼本事都沒有。

人連一股風都不如!每個人有不同的思考,一個人走一世,有著他的使命,他不是停留在這兒,而那股風卻可以停留在這兒,就說這個意思……這是想跟大家聲明的。完全可以把《封神雜談》當故事聽,但是故事本身有著生命背後的東西。

講《封神雜談》就是因為現代發生的故事就是《封神演義》——現代版的。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女媧是誰?

《封神雜談》第一回就講女媧。女媧是誰?

……我們現在的人有多珍貴!值得看到這本書——《封神演義》。在《封神演義》裡有三個比較特殊的人,女媧是其中一個。女媧的上面是陸壓,女媧的下面是姜子牙。這三個人是「跨度」的——祂們有歸屬,又沒歸屬。

姜子牙是個修不成的元始天尊(道的鼻祖)的弟子,他是二郎神(楊戩)的師叔,所以姜子牙的輩分是和廣成子他們一個輩分。他的輩分夠高,他是直接被人們知道的「道家最高的神」的徒弟,但是,他是修不成的。他跨了「道」。

在《封神演義》裡,元始天尊的旨意都叫「法旨」,而在《西遊記》中,如來佛拿出來的叫「佛旨」。為什麼叫「法旨」?其實,解釋這些是不尊重啦!這完全是我個人的理解。

元始天尊破通天教主「萬仙陣」之後,他們的師父鴻鈞道人來了。鴻鈞道人截住通天教主之後,訓斥了三個徒弟(包括老子),並一人給一個丸,然後說:「誰也不能再記恨自己的師弟了,如果記恨師弟的話,你們的身體將會炸掉。」

那說明什麼問題?說明當時元始天尊自身同時也是下到紅塵裡。

老子跟元始天尊講:「師弟啊,紅塵不能待,辦完事就走。」所以他們被迫下到紅塵。下到紅塵是有著生命背後的使命,同時是被淨化的。

元始天尊所發出的旨意叫「法旨」,而如來佛讓觀世音菩薩去大唐東土找取經人的時候發出的旨意叫「佛旨」,因為那個時候是「如來」旨意,而不是釋迦牟尼佛。所以這其中有著非常明確的生命之間的界線。

姜子牙是那樣的境界,女媧同樣是在祂境界中的這個層面——伏羲、神農、軒轅這個層面。如果一定要給祂們定位的話,我以為,祂們應該是三界裡面最高的神。跟玉皇大帝祂們不是一撥生命,但是祂們又有關聯。

伏羲、神農、軒轅祂們的「神性」更強。玉皇大帝所管轄的概念當中,祂的「人性」更強——這話彆扭……傳說,女媧是伏羲的妹妹。但又有一說:祂們兩個創造了人類社會。這是民間的說法。

陸壓,有人說他像遊神散仙。祂的層面應該是在元始天尊、老子那個層面,所以祂出手可以降住趙公明(趙公明的境界幾乎是修成了)。

正是因為女媧是在這麼個層面上——祂是造人的神——祂接受了使命造了人的肉身,而且管妖,所以人的肉身與妖精是等同的,所以,色慾難填。人的肉身與妖精是歸一個神仙管的,祂叫女媧。

而人被造完之後,誰掌管這個身體?女媧管不了,這是第一;第二,人類社會本身的興衰、敗落不歸女媧管,女媧都不知道、也看不懂。

在《封神演義》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就是這樣講:女媧看到紂王留下的讚美祂的詩歌,覺得是對祂的嘲諷。人用人的語言、文字去讚美造他的神,是對祂的污辱,要明白這個道理。人的語言很低!

道家講無,佛家講空,不用語言,只用悟性。所以實證科學的落後是因為須要大批的報告、大批的論述;生命不是。生命叫感悟,是不用語言的。境界越高越不用語言。

「通天塔」的故事裡,原來那些造通天塔的(諾亞的子孫),他們的境界高,後來,神不幹了,給他們造了「語言」。不是!是給他們打下去了。給他們打下去,他們的語言就被分化了。

(編註:地上的人造「通天塔」是為接近上天,以為自己就是神,因此受到上帝的懲罰。耶和華變亂了當時天下人的語言,使他們聽不懂對方所說的話。他們互相無法溝通,便四處分散,不造那「通天塔」了。)

你看現在多麻煩,四門八類。原來讀書不用讀這麼多科,現在的人說話都說不清楚了,因為分得太細了。語言所代表的涵義沒有了,而當初我們的文言文,一個字,在不同環境中,代表多種不同的意思,而那兩千年前的人完全可以分清它不同的意思。

在不同的環境,同樣一個字有著不同的涵義,那時候的人都分得清,今天的人念不出來,更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當語言一變成白話的時候,就跟鬼差不多了。這是我的說法,你可以不接受。

造人身卻不知天命 掌管天下眾妖孽

女媧被紂王一讚美就憤怒了,要去教訓紂王。祂教訓紂王的時候被殷郊、殷洪的「紅光」擋住了,殷郊、殷洪的紅光能夠擋住女媧的去路,是因為殷郊、殷洪的靈魂來處高過了女媧,女媧祂才定睛一看:「喔,紂王還有二十八年。」

女媧祂只知道紂王還有二十八年,而且是當時看到殷郊、殷洪的「紅光」才知道紂王還有二十八年,祂要看不見「紅光」,祂就不知道。這就是女媧的局限性——殷郊、殷洪的靈魂、元神所帶的境界影響、阻擋了女媧的路。如果(境界)不比女媧高的話,女媧根本不怕。祂怕,才看到紂王還有二十八年。

所以朝代的定位不歸女媧管,女媧只管造人的身體,造了這塊肉去管妖。肉慾跟妖是一樣的層面,這個在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畫作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妖精、鬼、怪、獸、人都在地獄,是一樣的(境界)。

女媧用招妖幡一招,天下的妖精都得聽祂去。天下的妖精有的有肉身、有的沒有肉身,是魂魄到祂那兒去。所以祂可以管妖精的魂魄。而狐狸(妖精)也可以占據妲己(女人)的肉身。

在《封神演義》整個篇章當中,女媧露了幾次面,都是除妖。「梅山七怪」最後一怪「白猿」是女媧出手讓二郎神把他降服了。最後,抓妖精也是。妖精是女媧派出來的,雷震子當時已經降不住妲己了,女媧出面擋住了三個妖怪的去路。

而那個時候,妲己的功力已經非常高了,但她怎麼高都得聽女媧的。這是我眼睛裡能夠看到的女媧的故事。對我們最大的借鑑意義是:能分清人的肉身為什麼會被附體!人中為什麼會有那些亂七八糟的?就是因為那個「肉」!

女媧的境界從某種程度上說,談不上「境界高低」。祂扮演了這麼個角色,但祂又可以通到伏羲、神農那裡——三界裡最高的神。但是,祂(女媧)又管人、又管妖——上、下都通。她就做這事情來的。

所以,我才說姜子牙「半人半仙」。他又不是君王,可是他能直接去面見元始天尊。就是這麼連接。陸壓是同樣的。東崑崙、西崑崙,陸壓不與元始天尊在一起。祂的輩分應該跟元始天尊是等同的,祂有著非常特殊的東西,而且祂來無蹤,去無影。就像女媧到底是歸哪兒的?姜子牙歸哪兒?哪兒都歸不了!

姜子牙打仗的時候既可以帶著黃飛虎他們打,又可以跟神仙們一起打。所以這表現了生命的複雜性。這種生命的複雜性是(天)上、(地)下之間的聯絡關係。

女媧所表現出來的故事對人類社會來講是特殊的,也就被人們所廣傳,但是能夠被人們廣傳的既有祂的局限性,又有祂明確的位置。

紂王是人

第一個講的是女媧,第二個講紂王。紂王其實單純就是一個君王,跟我們人的環境是最近的,我以為他在整個《封神演義》當中其實是最不重要的。什麼意思?

如果紂王放在《西遊記》裡面,他就重要,但是,他在《封神演義》裡面就不重要。

《封神演義》裡面,紂王就是一個襯托。《封神演義》真正講述的是大的「天象」,所以,上可以追溯到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準提道人這麼一層面。

那整個參與正邪較量的就是廣成子、慈航道人(觀世音菩薩)、文殊道人(文殊菩薩)。而這個過程中,又看到了包括二郎神、哪吒的出世過程。也就是說,在我們人中能夠看到某些修行的人。其實是在講述「修行的人都是有來處的」、有使命的。

哪吒就是有使命的:來一趟,作先鋒官,結果成為了一個真正修成的人。他要經過自己修成。因為他在他自己師父身邊待半天,他都要經歷自己獨立的過程,故事裡面是有這種含義。所有在師父身邊修的,最終都要下來(紅塵歷劫),紂王沒有這些東西。

紂王只是一個人,在人的環境中展示他是一個承載生命的肉身跟命運的過程,暗指我們每一個人在通俗的人的環境是有「定數」的。所以,在紂王的身上表現出巨大的定數——他左右不了這一切。

他成為王,是因為他表現超人的本領。當時把他封為接班人,是跟商容有關係。他上面有兩個哥哥,並沒有讓他哥哥做為接班人。那個朝代,即使在自己家裡面,都是按照哪位德性更大、更賢慧、才能更出眾(來接班)……

當時選他(紂王)接班的時候,是因為有一次跟父王在一起,在御花園裡面,那個大殿的梁折了,他把梁給頂住了。然後就把他封為接班人了。

「梁折了」不就商朝完了嗎!然後他給頂住了——在人的層面就是說:他是強的。但,其實是「落在他腦袋上」。怎麼說呢?

換句話說,如果當時他的父王不讓他成為接班人的話,沒準商朝還毀不了。所以商朝毀了,是他(紂王)接住折了的梁。我們講故事啊——我們從中聽著故事。這都是故事。

他(紂王)接班之後,等到七年後的三月十五號,商容說:「你得去拜女媧。」他不知道女媧是誰,說:「我為什麼拜女媧?」很顯然,他沒有每年都去拜,他如果每年都去拜的話,他去問商容這話嗎?不用問,對不對。

紂王做了七年的王,才想起拜女媧。當他去拜女媧惹出事情之後,女媧要去懲罰他,女媧定睛一看「紂王還有二十八年」。二十八年是四個七。他前頭都過了一個七了,然後,他逐漸走向衰敗。

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組成的。《封神演義》裡用這樣的方式去隱喻著物質敗壞過程。在那故事裡面,就講述這個東西:七的定數是絕對的。

在紂王的思想當中,他有著狂妄的成分,有著自我的成分。同時他忘了人與神之間的這種關係。所以,第一個七還OK,一直過完二十八年,四個七過完了,他的整個生命完蛋了,就成為了一個空殼。我眼睛裡其實是有這樣的隱喻。這個隱喻的意思就是定數。

所以,你讓我說定數,就是七:金、木、水、火、土、日、月。是人的一生,是所有的萬物組成的一切。透過日、月敗壞、損壞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死亡的過程。一個朝代,同樣,是一個死亡的過程。

同時,紂王不知道做錯。在宮裡七年,他那麼厲害,卻不知道女媧是誰!和「他為什麼要拜女媧」!所以,同時反映出他的驕橫、對神的無知。

如果他知道女媧是誰,他進到廟裡頭就不會寫那首詩。如果他本身的素質到那分上的話,他就不會寫那首詩。正是因為他不知道女媧是誰。然後,商容跟他解釋,他也通情達理,但是,通情達理可不是生命的本質。

他把自己定位在「王」上,才會去上香、去敬神。結果到了神廟,他卻敢去提這首反詩!其實也不是反詩,他就是用人的語言去讚美了女神——那就是褻瀆。而這褻瀆的關鍵是有外力的因素。

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

上完香之後,他在那個殿裡頭看,結果來了一股陰風——到現在書中都沒說陰風是誰(主導的)——把那個幕帳給吹開了,他才看見了女媧的神像。女媧神像(不是活的人)就給他驚呆了。女媧自己沒有在那神像上頭,當時祂去了叫什麼「火龍洞」的地方,就是去了神農軒轅那兒,去慶祂的生日。

所以一個離位的女神,只是一個像,在人間就是無法形容的一份美貌。而那一份美貌卻引起了紂王的心念。所以紂王沒那個心念就不會有那股陰風。而那股陰風的來處比他高,借此給人間演繹這麼一個故事。

我們《濤哥侃封神》侃完了都沒看出來誰去主持的這場陰風!還沒有看到,可能後頭會看到。這是對應的。什麼意思?

紂王統治商朝七年之後,他的生命逐漸走向衰敗,而這股陰風就有可能跟當初那個梁折了有關係,前、後對應,就引出了這個毛病。所以,他眼睛看到女神的像,從而寫了讚美詩之後,結果,女媧報復他。給了他三隻妖精。

(妖精)也是女人,對吧!所以,他(紂王)上頭想的是神仙,床上躺著的是妖精,這就是他。而他為了要這三個妖精,殺了自己三個太太——正宮、東宮、西宮。其實講的就是天、地、人,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三才」。萬物都是三個(凡事不過三)。

結果來了三個妖精,可以理解成:從紂王天的生命上、地的生命上、人的生命上,給他抽空了。抽空的過程不就是金、木、水、火、土敗落的過程。而抽空的本身同樣需要一個時間,他是二十八年——在位作為商朝的王——在東、西、南、北、中這個空間裡面,他一生的過程。

我以為這是其中隱喻的故事,很有趣!

然後,他貪婪女色的過程,是被妖精誘惑的過程,也就是他失去了「生命本來」的過程。《封神演義》從第一回到第十九回,就是妲己出事的過程。

紂王從一開始還有著理智的思考……他本來看見這個女媧像之後,他就想把天下美女都給招來,然後受到了當時商容的勸告,他就聽了。當時,他都可以接受,一直到最後不接受。隨著與妖精相處時間越長,人衰敗的因素就越大,一直到最後他完結!

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當有了邪念,背離了神之後,他就是一個走向貪婪、慾望以致衰敗的過程。紂王是演繹了這麼一段故事。

三隻妖精出來,是給未來的我們、現代人帶來一種警戒——請神容易送神難。他(紂王)可以聽進一些好的勸告,但是他禁不住誘惑。雲中子去勸他,他全聽進去了,他把劍也掛上,扭過臉,一看妲己,完了。他跟雲中子聊上一天,禁不住見妲己那一眼。

他演繹、告誡我們今天的人,人一旦沾上這東西全都完了。而那個東西就是妖、精、鬼、怪、獸。所以紂王這個角色,我個人覺得是相當簡單的——背離了神、色慾纏身、心念不乾淨,從而越陷越深,把自己掏空了。就走這麼一個過程。

而走過這過程,並不妨礙他最後被封成神。但是呢,他演繹了這麼一個故事,那對我們一般普通的人,他就告誡了人們對這些狐、黃、白、柳的東西要敬而遠之,不能碰的。而背離神的生命與妖、精、鬼、怪、獸一樣……

我以為紂王他是個很簡單的人。

紂王之子:殷郊、殷紅

我們第一個談的是女媧,因為人是女媧造的。第二個談的是紂王。這是在第一回當中出現的兩個主角。其實第三個談的比較像是配角,有兩對人,一是殷郊、殷紅;一是宰相商容。其實他們反映了生命背後的精髓……他們是對應的。殷郊、殷紅如果算作一個的話,對應的是商容。我們今天先說殷郊、殷紅。

殷郊、殷紅在第一回是「被動露面」。因為紂王拜完女媧廟之後,(紂王在女媧廟寫詩讚美女媧的美貌)女媧生氣,要去懲罰紂王,正趕上殷郊、殷紅到殿裡去給父王磕頭。

女媧駕著祥雲到了朝歌上空,結果上來兩道紅光(原文就那麼解釋)擋住了女媧的去路,女媧一吃驚,然後定睛一看,哎呀!紂王還有二十八年。當時的女媧忿忿不平(就這麼形容),但不能在祂的手裡面毀掉紂王的二十八年——女媧管不了人的身體。這個我們已經解釋過了:女媧被人們能夠知道的就是「造人的」聖潔的神,其它就沒了。

我也跟大家解釋過:女媧本身的概念呢,應該是跟姜子牙、陸壓同樣,是一個銜接似的(跨界)人物……所以能夠擋住女媧去路的是殷郊、殷紅的「紅光」。女媧才定睛一看:紂王還有二十八年。這樣,女媧才離開,然後招妖精。

我們這期節目要談殷郊、殷紅是誰?什麼樣的一個生命能夠擋住女媧的去路?

境界高無境 因情而損 受難消業

其實可以這麼說:女媧是在三界裡頭的。女媧受控於三界。

殷郊、殷紅的來處女媧不知道,女媧只看到光芒,而光芒足以阻擋女媧的雲路,這就表明殷郊、殷紅的來處高過女媧。

殷郊、殷紅的生命來處高過女媧,他們在現實環境中又托生給紂王為兒子,這也就是女媧不敢造次的另外一個原因。這是前、後的故事。

殷郊、殷紅就這麼一閃,在這一章回中就沒了,然後我們看到前九章就是殷郊、殷紅的母親受到迫害,她所遭受的那份痛苦,之後,一直到廣成子、赤精子把他們兩救走,對吧!這是中間(發生的故事),經歷了這麼大一個痛苦。

那中間經歷這段痛苦在說明什麼?說明殷郊、殷紅在他們的境界當中,他們做了大的錯事了。從後來的結局角度來看,道理上說:應該是他們產生了不乾淨的情感。因為圍繞著殷郊、殷紅所產生的一切的痛苦都是「母親被傷害」。

吃什麼還什麼——相生相剋的道理——來到與人相關的環境是這樣。所以當時殷郊、殷紅他們惹出事情的原因是母親被傷害。

當他們知道母親被傷害之後,他們拿了刀要去砍死妲己,這是故事的前、後。以至於出現了他們的父親(紂王)要殺掉他們,然後他們跑,再被抓回來。所有這一套東西(故事情節)都是圍繞著殷郊、殷紅的情感。

在整個章回中都是情感。所以有道理相信殷郊、殷紅在他們的境界當中,這哥倆因為情感的原因而被罰降下來。就是說,兄弟倆分開之後,在他們逃跑過程中,他們相互的對話都是在這一點上,以至於到後來第四回殷紅、殷郊下山,同樣是因為殷紅受了申公豹的騙……擺脫、忘不了紂王是他的父親——還是情感。

擺脫不了紂王是他的父親從而殷紅反了。然後殷郊也是……申公豹跟殷郊說,你的兄弟被姜子牙殺了。殷郊說:「我會討伐父王的,但是我要先殺了姜子牙。」所以,自始至終他們兩個人都是在情感上(犯錯),殷郊特別表現明確。

這是他們的墮落——在這種情感上。這是我看《封神演義》他們被打下來的真正原由——跟母親的情感、跟父親的情感,以及跟兄弟之間的情感。從而促成他們出現那些事情。

第一段跟母親之間的情感,其實他們在「還自己的業障」。佛教裡是講業力的。那母親那樣的慘死,他們遭到父親這樣殘暴的對待,其實是「消除他們的業力」,以至於到最後他們幾乎被砍頭的背景之下,廣成子、赤精子出現了。

那廣成子、赤精子知道殷郊、殷紅在未來東征——討伐紂王的時候,他們將成為大將。所以,廣成子作為大師兄,說:「咱倆一人救一個。」把他們給救走了。殷郊就被廣成子弄走了。殷紅是被赤精子弄走了。

這裡面同樣表現廣成子、赤精子不知道殷郊、殷紅的來處。廣成子、赤精子他們看到的層面是:殷郊、殷紅他們還完業障、被收為徒弟之後,他們可能被重新安排了道路。

這些都是我理解的,完全受限於我個人的理解。所以我們只是「聽故事」。朋友們去感受生命的複雜性和尊貴性,以及相生相剋的道理:人做過什麼都要償還。當人們受苦償還之後,要珍惜這一份償還,而不要重新去犯錯。

殷郊、殷紅在告誡、教導、教訓後來那些修煉的人也好、修行的人也好——你去教堂也好、去廟宇也好、去道觀也好——其實「都在其中」。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有來處的……什麼來處?他未必知道。而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有這部分(來處)。那殷郊、殷紅同樣是具有這部分,所以在他們受到那一份苦難之後,出現了自己的命運可以被改變的故事。

我以為廣成子跟赤精子看到了他們有著被改變的故事。誰在改變他們呢?恐怕就是因為殷郊、殷紅來處高,有著不被人知道的生命在背後背書。

拜元始門下 仍難逃造業之劫

因為我們沒有看到殷郊、殷紅跟元始天尊他們有什麼來往,但是最後滅掉殷郊、殷紅的時候全都出馬了——元始天尊、老子、瑤池聖母、準提道人。那是請來要在三界控制三界的四方神仙。四方令旗代表祂們的法力,才能框住殷紅,是因為殷紅的來處太高。

這就是說,廣成子跟赤精子同樣看不清楚他們的來處。

後來他們倆出了事情也一樣。廣成子跟赤精子各自把所有的寶貝都給了自己的徒弟。給完之後,他們又都害怕,就告誡了這兩個徒弟說:「你要發誓。」其實就是廣成子跟赤精子在最一開始看到殷郊、殷紅的時候,同樣又有疑惑之處——伴隨著要去東征,是浮動的、不確定。

因為殷郊、殷紅的來處高,廣成子、赤精子鬼使神差的把寶貝都給了他們。而這個寶貝是元始天尊給廣成子、赤精子的。廣成子是大弟子,赤精子是二弟子。殷郊、殷紅完全可以「駕馭」他們師父的寶貝,其實就是他們的境界高。

通常說的「法器」,我個人現在理解是代表「境界」,當他的境界達到這個層面的時候,他就具有這份能力。而這份能力對境界低的生命而言,就是法器,你隨便拿任何一個東西,拿出去就是法器。

意思就是說,這個樹葉如果被觀世音菩薩拿著,就是菩薩境界的法器。如果被羅漢拿到,就變成羅漢的法器。但是,反過來又這麼講:如果觀世音菩薩能看上這個東西作為法器的話,羅漢未必能認識。

我這麼講吧,我認為是寶貝的東西,朋友可能覺得:「濤哥連這東西也玩?」

殷郊、殷紅完全能夠把握廣成子、赤精子的法器,反過來去打他們的師父,就是「他們的來處太高」,他們有能力去掌控這一切,而廣成子、赤精子他們的境界卻奪不回自己的法器。

那麼,他們的境界達到什麼程度上?老子的旗、元始天尊的旗、瑤池聖母(玉皇大帝)的旗。有佛、有準提道人、有道——老子跟元始天尊,然後再加上三界內最高的神,才給他們框住,這前、後都說明殷郊、殷紅兩個來的層面高。

在《封神演義》裡被封的神仙是在三界內的。殷郊、殷紅最後被封的神位也是三界內著名的(註:殷郊被封為「值年歲君太歲之神」;殷洪為「五穀星」)。

在人間社會出現「改朝換代」,是因為那個不被人知道的高境界(神界)出現了不純淨。所以,殷郊、殷紅祂們掉下來成為紂王的兩個兒子(也是因為他們位置高)。他們有機會修回去,所以成為廣成子、赤精子徒弟。你說「緣分」也好,叫什麼也好,在人中的表現叫什麼都成,但就是一個生命的本源、境界(出現衰敗)。

換過來說,紂王的完結,很大的因素是因為殷郊、殷紅在祂們境界的衰敗而跑到紂王的家。從人的層面來說,就是紂王的殘暴引起的。

其實生命境界的層面,你看到的是一個整體,以至到最後這件事情的完結。對比現代,我們現在的人類社會當中,有些人就是殷郊、殷紅,有著非常至尊的境界,因為某種原因來到了人的環境中,在經受著我們現在看到的磨難。

你可以看到「相生相剋」的理,對應地寫著……在女媧遇到了殷郊、殷紅之後,祂回去找誰?找的是妖精。祂遇到至高境界的生命掉下來的神擋住了祂,回去祂找妖精。這是上、下對應的……殷郊、殷紅來的層面和妖精的層面之間不知道差了多少!?

再講一遍,這是我個人的局限性,我完全是靠自己的理解。那「講故事」有誤不算錯!這東西不好講、很難講!我是想跟朋友們分享:(聽我節目的朋友)你要體會到自己的珍貴!我完全能夠體會到。我能品味到你、我和所有有緣看我節目的朋友那份生命的珍貴。

當你體會到那一份生命珍貴、來處至尊的時候,你就覺得「太可惜了」。所以才會出現殷郊、殷紅被殺的時候,兩個師父都捨不得。他們師父都想把徒弟救回來。那當然都被阻擋了。

兩個人犯的是什麼錯誤?欺師滅祖!他們都用了師父的法器要把師父殺了。這是犯了大逆不道。為什麼他們敢做欺師滅祖事情?也是因為來處高。來處沒有那麼高的話,當時不敢對師父下手。

正是因為他們的生命基礎高,才敢對師父下手。因為在人這個層面是師父,在另外一層面,搞不好他們比廣成子高。但是,他們是個衰敗的生命。

所以,這是我想說的:很多朋友意識不到自己的珍貴!《封神演義》放在那兒,你都看不出來。但是,在五百多年前,寫這本書的這個人,就以這麼善良的概念在講述天、地、人之間的故事,這是中國人的福分。西方社會沒有這東西。

希臘的神話故事,我以為是講一定境界的「天人跟人之間」的這種亂。

你看中國大禹時代之前,三皇五帝的時候、商朝的鼻祖之前,那母親有聽見什麼鳳凰叫,或者看見什麼,或者做個夢受孕的,大家說那是神話,那亞當怎麼來的?夏娃怎麼來的?不是人體受孕的。

所以,「不是人體受孕」而生了孩子的話,那不就是「太極生兩儀」。

中國的傳統文化「太極」本身是「一」,就可以演化無盡的生命。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

(點閱【濤哥侃封神】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女媧是誰?

紂王是人

紂王之子:殷郊、殷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 話說殺人償命,是人世間最大的事,非同小可。所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真的時節,縱然有錢可以通神,目下脫逃憲網,到底天理不容,無心之中自然敗露;假的時節,縱然嚴刑拷掠,誣伏莫伸,到底有個辯白的日子。假饒誤出誤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無罪的卻命絕於囹圄、刀鋸之間,難道頭頂上這個老翁是沒有眼睛的麼?
  • 且說徐言弟兄等阿寄轉身後,都笑道:「可笑那三娘子好沒見識,有銀子做生意,卻不與你我商量,倒聽阿寄這老奴才的說話。我想他生長已來,何曾做慣生意?哄騙孤孀婦人的東西,自去快活。這本錢可不白白送落。」徐召道:「便是當初闔家時,卻不把出來營運,如今才分得,即教阿寄做客經商。我想三娘子又沒甚妝奩,這銀兩定然是老官兒存日,三兄弟克剝下的,今日方才出豁。總之,三娘子瞞著你我做事,若說他不該如此,反道我們妒忌了。且待阿寄折本回來,那時去笑他!」正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