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三大風險:疫情、房地產和失業率

人氣 5289

【大紀元2022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松綜合報導)第一財經研究院《2022中國宏觀經濟半年報》稱,下半年經濟面對多重挑戰,即疫情影響、房地產市場風險、青年失業率高等風險,並提出建議,呼籲政府推出穩定政策。

有分析認為,陸媒的這些建議不具有操作性,中國二十大前不會放鬆清零政策;房地產已經破滅,當局至今拿不出有效措施;而青年人失業非常嚴重,並關係到社會穩定,中共卻無力解決。
聽新聞:

powered by Sounder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下半年經濟風險:疫情影響、房地產風險及失業率高企

據陸媒《第一財經》7月27日報導,《2022中國宏觀經濟半年報》發布。報告稱,下半年經濟恢復面臨多重挑戰:疫情、房地產風險事件、青年失業率,以及美國聯準會(Fed)加息引發經濟衰退質疑,這些將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報告稱,疫情對經濟負面影響暫時不會消失,居民消費與企業投資均受到一定制約;房地產行業多起風險事件打擊居民購房信心,不利於房地產市場良性發展;青年失業率高企是社會不穩定因素,若對未來預期收入信心不足,將影響國內消費需求。

陸媒提政策建議 分析:不具操作性

針對上述風險,上述報告提出政策建議。

報告稱,目前常態化核酸檢測有效期間是48或72小時,限制了居民活動範圍,導致消費需求無法得到充分釋放,對整體消費、生產都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可在低風險地區放鬆常態化核酸檢測時限。例如,一個月內沒有新增疫情的低風險地區,可將常態化核酸檢測時限擴大至7天。另要加強疫苗研發和接種、加強公共醫療體系建設。

時事評論員王赫對大紀元表示,中共二十大之前,清零政策不會動搖、放鬆。在政治高壓下,地方政府不敢出政策,也無人能承擔責任。雖然地方政府沒錢,希望盤活經濟,充其量也是只做不說。因此,放鬆管控的指標化建議,不可能被採納。

針對消費問題,報告建議擴大消費刺激政策,例如對於推出購物優惠活動商家稅收減免、鼓勵金融機構推出消費信貸優惠等,或也可以在試點城市向特定家庭和小微企業發放數字人民幣,進行現金補貼,保證經濟主體存續。

王赫表示,中國經濟直線下滑,百姓生存艱難,沒錢消費。部分有錢的人,也不敢輕易消費,會選擇「持幣過冬」,當局解決不了內需問題。特別是青年人失業率高企,中共完全沒辦法解決,而這又涉及到社會穩定。

據中共統計局6月份數據,25~59歲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5%,而16~24歲人口失業上升到19.3%。

就房地產問題,報告稱,必須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重塑市場信心。「保交樓」是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第一要務,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亂象,地方政府成立房地產專項紓困基金,實行監管權力,協調房地產業、銀行、消費者間的權益分配,早日恢復行業信心。

報告顯示,在已恢復常態的6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5.4%,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為-34.4%,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速為-22.2%。

王赫認為,「房地產已經破滅了,中共只能力推『保交樓』,最後讓銀行擔責,但銀行將面臨呆帳壞帳。」這裡面很複雜,涉及到很多利益問題,銀行需要利益交割,當局也沒有頂層設計,至今沒有推出有效措施。

他認為,還有一種可能是「國進民退」,中共藉機強行吃掉民企,力求穩房價,保持銀行帳面不出大問題,儘量避免金融危機。

清零政策後果持續 IMF調降GDP增速至3.3%

中共的清零政策嚴重衝擊中國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6日再次下調中國GDP增速預期至3.3%,此前的1月份預期為4.4%,4月份為3.6%。

在香港任職的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的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消費者現在的支出低於正常水平,因為他們強制封鎖期間無法外出,或者擔心最終會因失業而減少收入。

艾西亞說,儘管封城措施有所緩解,但6月份零售額仍以3%的低速增長,這表明市場情緒非常消極,可支配收入增長非常緩慢。「很明顯,各個家庭的情緒仍然非常消極,可能是因為大規模(核酸)篩檢仍然普遍存在,人們對未來是否再次封城感到不確定。」他說。

新加坡CreditSights研究公司高級分析師曾竹君(Zerlina Zeng)表示,中國經濟不景氣令世界市場擔憂,因為復甦的「上揚幅度」沒有2020年疫情爆發時那麼明顯。而近期發生業主集體停貸威脅到包括房地產在內的高價值資產。

她認為,中國出口運輸和製造業的中斷,已使世界許多地區的供應鏈變得不穩定,進而加劇了通脹和對衰退的擔憂。

責任編輯:李穹#

相關新聞
分析:中國經濟迅速放緩 中共系統性問題所致
【財商天下】枕下藏著刀 爛尾樓裡的「螻蟻」
中介賣房可獲財政獎勵 江西樓市新政引爭議
江西炫富國企員工被停職 全家擁6套房2商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