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千人研發能力世界第1 蔡英文感謝中研院

【大紀元2022年07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今天(4日)表示,依據瑞士洛桑學院公布的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台灣在每千人研發能力指標排名世界第一。她認為中研院功不可沒。

台灣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今天正式開幕,首日上午以線上視訊方式,邀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理事長五神真(Gonokami Makoto)及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院長瑪西婭·麥克納特(Marcia K. McNutt)進行主題演講。

台灣每千人研發能力世界第1 蔡英文感謝中研院
台灣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2022年7月4日正式開幕,首日上午以線上視訊方式,邀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理事長五神真(Gonokami Makoto)演講。(中研院提供)

台灣中央研究院說,五神真以「學術界在社會變遷中的角色」(The Role of Academia as a Platform for Social Change)為題,分享科學界如何運用不斷創新的知識,參與實現社會的包容及永續發展。瑪西婭·麥克納特以「延續無盡的前沿」(Sustaining the Endless Frontier)為題,分享尖端科學在全球化與現代公民社會的互動性。

台灣每千人研發能力世界第1 蔡英文感謝中研院
台灣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2022年7月4日正式開幕,首日上午以線上視訊方式,邀請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院長瑪西婭·麥克納特(Marcia K. McNutt)進行主題演講。(中研院提供)

蔡英文期盼透過中研院院士們共同討論 持續推動台灣進步發展

蔡英文總統今天出席「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開幕式時表示,「中研院不僅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研究實力,也展現我們對和平、民主和自由的重視。」此次院士會議在疫情下舉行,意義格外重大,期盼透過院士們的共同討論,為國家擘畫願景,持續推動台灣的進步發展。

台灣每千人研發能力世界第1 蔡英文感謝中研院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2022年7月4日出席「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開幕式。(總統府提供)

台灣中研院是中華民國最高的研究機關,她說,每次的院士會議,都是學術界的重要盛事,受到各界非常大的關注。這次會議有來自國內外共180多位院士,透過視訊,或是遠道而來參與。她要謝謝大家一起為台灣的學術研究、科技發展,貢獻心力。

蔡英文指出,前陣子,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2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其中「每千人研發人力」指標,台灣排名世界第一。「我們能有這樣的好成績,中研院功不可沒」。

「這2年多來,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她指出,中研院以長期累積的學術能量,協助國內外的專家,積極投入對抗疫情的相關研究,不但是台灣穩定防疫的重要支柱,更為全球防疫帶來許多貢獻。

台灣每千人研發能力世界第1 蔡英文感謝中研院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2022年7月4日出席「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開幕式。(總統府提供)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致詞時說,2019年以來,人類史上兩次獲取黑洞影像,來自台灣的中研院團隊都扮演最關鍵的角色,因為大家的傑出和努力,人類可以持續探索宇宙奧秘,也讓世界看到台灣人的不簡單。

蔡英文說,廖俊智院長給了她人類史上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她一直放在總統府的辦公室裡,「這張照片告訴我們,台灣有堅強的實力,一定會更好,我們必須更加努力」。

台灣每千人研發能力世界第1 蔡英文感謝中研院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2022年7月4日出席「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開幕式,並致詞。(總統府提供)

她說,她也要藉這個機會,感謝廖院長和中研院團隊,過去6年多來對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持。她舉例說明,為了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政府已經規劃在2030年以前,投入9千億元經費推動轉型計畫。中研院也配合政策,積極投入相關研究;目前在地熱、海洋能、太陽能等面向,已經有初步成果。

她強調,相信只要產官學界持續緊密合作,我們一定可以克服所有困難,完成在各領域的目標。她再次謝謝中研院和所有院士的付出和努力,中研院不僅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研究實力,也展現我們對和平、民主和自由的重視。

今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她表示,中研院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並且提供烏克蘭學者及學生實質支持。對此,她除了要表達最誠摯的謝意,並強調,此次院士會議在疫情下舉行,意義格外重大。「我們期盼,透過院士們的共同討論,為國家擘畫願景,一起持續推動台灣的進步發展。並祝福會議圓滿順利」。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台灣中研院發表Omicron次世代疫苗
中研院研發次世代疫苗 蔡英文:展現台灣實力
力挺烏克蘭 中研院將聘10名烏國學者學生
中小企淨零轉型負擔大 台中研院:先盤點碳足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