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溫哥華提議在古蘭湖街橋北開發大型住房項目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2年07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柳晴加拿大溫哥華編譯報導)溫哥華提議在古蘭湖街大橋(Granville Street Bridge)北端建設六座住宅樓,包括公寓、出租房和社會住房,總面積近一百萬平方英尺,這一計引起了居民和城市規劃者的不同

這塊土地目前被西邊的Black Top Cabs辦公室和東邊的Continental SRO酒店的一個空停車場所佔據。根據城市報告,這塊土地需重新規劃,以建造兩棟40層的公寓、兩棟27層的塔樓和兩棟12層的混合公寓、出租房和社會住房。

這些建築將包括一個托兒所以及零售和商業空間,將建在現在連接大橋和太平洋街的交通環路上。五年前,市府批准了拆除這些環路的決定。

據《溫哥華太陽報》報導,在2021年1月4日至10月7日收集到的134份來自在線評論平臺的公眾回覆意見中85人反對,33人支持,20人意見不一。

那些反對者關注的是質量和密度,建築高度(包括視野的喪失和陰影的影響),噪音和干擾,增加的交通,缺乏學校和兒童保育,以及環路的拆除。

支持的人說,這裡需要更多的出租房和社會住房,歡迎大規模和高密度的開發,但他們希望看到更多的公園、便利設施、零售店、人行道和自行車道。

UBC社區和區域規劃學院副教授Michael Hooper說,建造塔樓可以實現高密度,但是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增加社區的密度,從而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他說:「溫哥華對密度的處理方法是建造高樓,如果人們不喜歡高樓大廈,他們就不喜歡(高)密度。這是看待密度的一種簡單化的方式。」

他還說,四到六層的中等密度建築分布在更廣泛的區域,而不僅僅是沿著幹道,可以創造出宜居的社區,他以UBC校園的Westbrook Village為例說明這一點。

他說:「溫哥華的中等密度建築做得並不好。如果城市不提供良好密度所需的設施,如社區中心和學校,那麼單純關注住房單元就會帶來挑戰。」

UBC景觀和宜居環境講座教授Patrick Condon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溫哥華忽視了奧運村住房形式的成功,該形式從中層庭院建築類型中獲得高密度。

城市應該堅持至少50%的可負擔的非市場住房單位,與家庭收入中位數的30%及以下掛鉤,作為批准沿百老匯走廊增加密度的條件,他說這也應該適用於擬議的古蘭湖橋項目。

該提案包括約60.6萬平方英尺,或約三分之二的面積,用於分層產權公寓,而約12.6萬平方英尺被指定用於市場租賃單位,約16萬平方英尺被指定用於109個社會住房單位。

責任編輯:李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