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嘉大辦理有機友善農業教育訓練班三年有成

學員認真學習。(嘉義大學提供)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2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國立嘉義大學為培育與服務有志從事有機與友善農業耕作人才,輔導一般農民轉型有機農戶,鼓勵有志從農學生從熱愛自然生態做起,從事有機暨友善環境耕作栽培,並希望一般社會大眾也可加入有機暨友善環境栽培行列。

特別由該校農場管理學士學位學程主辦、中華民國雜草學會協辦,連續3年辦理六大類型有機友善農業教育訓練班,每年6天48小時,三年合計18天144小時。去年因疫情嚴峻改為線上授課外,今年與前年皆為實體上課,今年於7月22、23、24、27、28日及8月1日為期六天每天8小時。

 學員認真上課的情形。
學員認真上課的情形。(嘉義大學提供)

本次辦理六班不同類型教育訓練班,分別為有機農場經營管理與行銷班、有機友善水稻栽培技術班、有機友善茶栽培管理技術班、有機友善蔬菜栽培技術班、有機友善雜糧作物栽培技術班與有機友善果樹栽培技術班,本次教育訓練班在疫情趨緩下,報名人數極為踴躍,報名5天全額滿,6班合計達760多人,顯示專業農民、有機栽培業者、一般社會大眾及有志從農學生對此類型課程的重視、關注及高度參與。

學員中老中青都有。
學員中老中青都有。(嘉義大學提供)

本教育訓練班由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經費補助,課程規劃者為該校農場管理學位學程主任侯金日,目前也兼任中華民國雜草學會會長。7月22日有機農場經營管理與行銷班最先開班,規劃有機農場規劃與經營管理、有機農產品行銷策略、有機農產品資訊應用與網路行銷暨品牌策略與創意行銷課程,4門課程內容從農場規劃經營、農產品行銷策略、品牌建立與網路行銷,樣樣具備、內容精采、實用性高。

學員認真學習。
學員認真學習。(嘉義大學提供)

接下來為有機友善水稻栽培技術班內容由政策面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施、技術面有機水稻栽培技術與肥培管理技術、水稻田病蟲害管理及水田雜草管理暨雜草生態與識別等課程,對有機水稻栽培管理、肥培管理、病蟲草害管理進行一系列的課程解說,由淺入深讓一般農民與有機稻農獲得更寶貴的專業知識。

有機茶栽培管理技術班,此課程由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全力支援,從有機茶栽培管理技術、有機茶園合理化施肥、有機茶園病蟲害管理等課程及邀請國展茗茶與東新厝有機茶園場長分享有機茶栽培經驗。111年6月台灣有機茶種植面積487公頃,藉由此班的開設希望能拓展有機茶的種植面積,確保消費者能喝到最健康的有機茶。

 學員認真上課的情形。
學員認真上課的情形。(嘉義大學提供)

有機友善蔬菜栽培技術班由該校兼任教師張山蔚老師累積在社區大學授課經驗分別講授有機肥料與有機液肥製作、有機蔬菜病蟲害管理,胡安慶講師講授有機蔬菜園整地與作畦及侯金日主任講授蔬菜田雜草管理與識別等課程,對有機栽培業者與一般社會大眾的確受益良多,且能受益於雲嘉縣市蔬菜產區與都市型農業的有機蔬菜生產,並與產地相互結合。

雲嘉南地區為台灣雜糧的大宗產區,2022年6月有機雜糧(含特作)作物全台種植面積達2770公頃,國升養生風氣盛行,國產有機雜糧更是消費者所喜愛,因此授課學員達110位,課程涵蓋政策面推動與技術面,分別為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政策的推動與展望、有機友善雜糧作物栽培土壤養分管理、病蟲害管理、田間雜草管理與識別、各別作物有機大豆、有機玉米栽培管理技術,讓與會學員從政策面、技術面的土壤養分、病蟲害、雜草危害、到個別作物的有機大豆與有機食用玉米栽培技術進行一系列探討,與會學員皆受益良多。

最後開設有機果樹栽培管理技術班,授課學員達150名,講授課程有有機果樹栽培管理技術、肥培管理與草生栽培、病蟲害管理及火龍果有機栽培管理與小果番茄有機栽培管理等課程,彰雲嘉地區為火龍果與小果蕃茄生產縣市,因此個別作物以講授此兩作物,希望能與在地連結,對在地有機農戶作出更多貢獻,因報名快速額滿能參加者更加珍惜來上此課程。合計本次六班報名人數達760人,實際來上課人數達640人以上,顯示大家對專業課程需求的殷切。

嘉大農場管理學位學程主任侯金日表示,2022年6月台灣有機與友善耕作栽培已達17739公頃,且種植面積持續增加,嘉大從2020年來開設此課程,三年來開設18班,參與受訓學員達2000人以上。學員年齡從15歲至83歲皆有,大部分年齡30-50歲最多,學歷大學、專科與研究所畢業達8成以上,更有博士畢業者來當學員。

以職業類別從事一般農業的專業農達4成、從事有機農業栽培者約3成,社會大眾2成,有志從農青年有1成,約210位左右30歲以下學員,顯示有機農業與友善環境耕作栽培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對一般社會大眾也躍躍欲試,充分顯示參與學員以從事農業為大宗,參與者可望得到最新專業知識,來強化自身專業的不足。而侯金日更表示,該校未來持續強化有機農業專業能力,希望能成為雲嘉南地區有機農業推動中心,持續服務從事有機與友善環境耕作的農民,將技術與產業結合發揮更大效能。

責任編輯:杜文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