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ECFA是台灣經濟灰犀牛 立委:應減少依賴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8月12日直言,ECFA是臺灣經濟的「灰犀牛」,政府應及早減少對ECFA的依賴。(立委張其祿國會辦公室提供)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2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袁世鋼台灣台北報導)中共繼2021年陸續對我國祭出鳳梨、釋迦禁運令後,今年又禁止石斑魚、白帶魚輸入,在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前夕又有百餘家食品廠商受害,甚至要求更改產地標籤。民眾黨立委張其祿直言,ECFA是台灣經濟的「灰犀牛」,政府應及早減少對ECFA的依賴。

張其祿12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片面終止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不再讓利是中國(中共)未來可能對台發動的經濟戰,屆時每年高達8、9億美元的優惠關稅將被取消,雖然只有不到10%的台灣對中國出口總額受影響,但ECFA早收清單當初是嘉惠傳統產業、照顧中小企業,2022年出口金額達252億美元(逾新台幣7,500億元),恐造成嚴重衝擊。

張其祿直言,這是臺灣經濟的「灰犀牛」(極可能發生、影響巨大且明顯存在,卻被忽視的危機),政府應及早分散相關產品外銷地點,減少對ECFA的依賴,以因應中共進一步的經濟戰海嘯。以中共宣布我國石斑魚禁令為例,雖然農委會事後提供業者海外拓銷獎勵,但自6月 13日至7月底僅出口150公噸,相較每年6,600噸以上的總產量是杯水車薪。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王俊傑表示,臺灣過去在中共的讓利下難以割捨,問題的核心就是如何分散衝擊。他建議,在農業上,難以用空間分散風險,需考慮從「時間」上著手,例如可對輸出中國的農漁產品課徵特別費用,作為日後補貼、輔導轉型的基金,以降低政治風險的衝擊,也避免由全民負擔。

而在工業方面,王俊傑認為,應以「空間」分散風險。他說明,鑑於生產基地有轉移至東南亞國家的趨勢,可採全球分工的方式,「減少本島製品輸往中國」,這或許不是最有效率、最低成本的選擇,卻是必須的方式;此外,體質上也可走向「製造服務業」,以避免敏感的「MIT」問題。◇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