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國進民退」 中國市場化大倒退

人氣 3138

【大紀元2022年08月18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楚寒石綜合報導)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中國前100房企拿地總額為8,024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55.6%。重點城市拿地金額前10房企中,八成為中共「國有」企業。而中國的其它行業也出現類似的趨勢。分析人士認為,這不僅是「國進民退」,也是為中共當局在後疫情時代恢復「計劃經濟」提供了可能。
聽新聞:

powered by Sounder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中共「央國平」恐壟斷房市

7月30日,中指研究院發布《2022年1—7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顯示,今年1—7月,TOP100的企業拿地總額為8,024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55.6%。而中共的央企、國企和地方城投平台(簡稱「央國平」)成為集中土拍的成交主力,民企幾乎銷聲匿跡,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的房企中,有八成為中共央企、國企。

據中國房地產平台「克而瑞」數據顯示,曾在土地拍賣市場大肆收購的民營房企,今年1—7月拿地金額僅占17%。尤其在廣州、上海、北京、南京、成都等熱點城市,均以「央國平」(央企、國企、地方平台公司)為絕對主力。如上海,「央國平」拿地金額占比高達95%。

北京鏈家研究院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6月1日,北京、上海兩地同時進行大規模土地競拍。參與北京本輪土拍房企達30家,僅3家民企。

《華爾街日報》引述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席教授陳志武的預測說,近幾年將是民營地產公司被加速擠出的過程,民營房地產企業生存空間將被不斷擠壓。國資背景開發商的市場銷售份額或將激增至八九成。

時政分析評論人士章天亮教授在《「後疫情」時代中國社會將出現兩個趨勢》一文中說,當民營企業沒有錢的時候,比如這些地產公司或者其它的企業沒錢的時候,它的優質資產就會被當局收走或被國資收購。

中共政府「拉郎配」 企業重組「被計劃」

與房地產行業情況相同的還有鋼鐵產業。

如2009年,位列中國十大鋼鐵企業的大型民營企業日照鋼鐵,被國企山東鋼鐵併購。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董事長杜雙華並不贊同重組,但山東省政府主導兩家公司簽署了重組協議。重組目的是為了達到政府的目標,即在未來5年內,通過兼併重組,把該省70%鋼鐵產能集中到山東鋼鐵集團。

中共當局在2009年3月公布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規定,到2011年,中國45%鋼鐵產能向排名前5位的鋼鐵企業集中,最大的三家國有鋼鐵公司:寶鋼、鞍鋼、武鋼被中共政府指定為這次聯合重組的主角。產業規劃甚至規定了具體併購重組計劃。例如,直接把「推進鞍本與攀鋼、東北特鋼,寶鋼與包鋼、寧波鋼鐵等跨地區的重組,推進天津鋼管與天鐵、天鋼、天津冶金公司,太鋼與省內鋼鐵企業等區域內的重組」這樣具體的操作路徑寫入規劃。

2016年唐山去產能過程中,民企尋求國企托盤的現象引起了分析人士的注意。《中國企業家》引述中聯鋼分析師馬慶峰的分析表示,唐山地區已成為鋼鐵停產重災區,但全部關停的鋼廠都是民企,而剩餘的民營鋼廠要麼是2011年來沒有新投高爐的,要麼都是有資金背景的央企、國企託管。

中國固廢網2018年底曾刊文《如何看待環境產業的「國進民退」?》表示,所謂的「國進民退」,其實是去槓桿、去產能等政策對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呈現出明顯不同的分化影響。國有企業享受了「產能收縮+需求韌性」利好下的量價齊升,但民營企業出現了負向效果,出現「冰火兩重天」。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認為,一個充斥著「國有」企業的中國市場,意味著市場化進程的倒退,未來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可能進一步扭曲,效率更低。

「國進民退」意味著市場化進程倒退

中共國有企業占用資源雖多,但效率很低。中共國家發改委2005年統計數據顯示,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中共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業增加值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0.7%和17.4%,而民營企業同期則分別增長25.3%和47.3%。

從中共官方統計來看,中國4,110萬戶企業裡,規模以上企業有36.8萬家,占比僅0.9%,大部分是中共國有企業,超過99%的企業是規模以下企業,即民營企業。在中國7.5億就業人口中,規模以上企業僱用了7,300萬人,其他90%以上人的就業都由規模以下企業解決,民營企業在就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中共國有企業已經幾乎壟斷了中國的原油、天然氣和乙烯生產,以及基礎電信服務和大部分增值服務。據中共國資委規劃,中共國有企業還將進一步擴大優勢,最終要在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七大基礎性行業保持「絕對控制力」;對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築、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察設計、科技等支柱性行業的頭部企業保持「較強控制力」。

作家丁禮庭曾在《必須堅決地遏止國進民退和國企壟斷趨勢》一文中表示,當前中國「國進民退」的兼併重組,體現的並不是優勝劣汰的市場導向,而是國有企業拿著政府注資和銀行優惠貸款來併購。當前的國進民退是客觀事實,也是低效率的、反市場而動的、帶著明顯的壟斷傾向。這種人為的兼併和重組所帶來的壟斷性危害,就整個國民經濟來衡量,得不償失、弊大於利。

章天亮教授則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國進民退』的問題,是為中共當局恢復『計劃經濟』提供了可能,就是國營企業重新占據半壁江山。這是後疫情時代可能出現的一個非常嚴重的情況。」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中共經濟政策大幅轉變 習近平或以妥協換連任
中國多城4月財政收入大減 企業憂苦日子很長
大陸經濟三大風險:疫情、房地產和失業率
中國經濟增長降至2% 洪灝:中港股市難反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