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中大合作研發診斷早期青光眼技術 靈敏度大幅提高

人氣 35

【大紀元2022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馬小葉香港報導)青光眼是常見的眼部疾病,可以導致失明,但目前檢測早期青光眼的技術仍不完善。港大、中大研發一項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光學紋理分析的新技術(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 Optical Texture Analysis,ROTA),可以診斷出早期青光眼和視神經病變,靈敏度較目前臨床標準提高了15.0%至28.4%。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目前青光眼的臨床診斷方法是使用非侵入性的數碼成像設備——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測量及評估視網膜神經纖維層(RNFL)的厚度,但是經常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情況。有統合分析報告指出,在特異度達到90%至95%的情況下,表現最好的OCT指標在檢測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的敏感度僅為65%至75%。

新技術ROTA融合了OCT測量的視神經纖維層厚度和反射率,以辨別軸突纖維束和視神經損傷區域的光學紋理與軌跡,可檢測到一般臨床診斷中遺漏的視神經損傷。對青光眼早期的視神經損傷診斷方面, ROTA的檢測敏感度比OCT可提高15%至22%。在95%的特異度下,ROTA對早期青光眼檢測的敏感度為97.3至98.4%,較目前臨床標準高出15.0%至28.4%。

研究團隊在香港中文大學眼科中心就177名健康人士和363名青光眼患者進行了的一項診斷研究,結果顯示ROTA在檢測青光眼方面,比傳統的OCT視神經纖維層厚度分析方法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此外,ROTA能夠識別視神經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及腫瘤性視神經病變中出現的軸突纖維束損傷。

圖(A)顯示早期青光眼患者的顳上和顳下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陷(黃箭符號所示),圖(B)和(C)是傳統的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分析,也就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青光眼臨床檢測方法,不過診斷結果漏掉了這一發現。(港大醫學院提供)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眼科學系系主任兼臨床教授梁啟信表示,ROTA的高靈敏度和特異度為及早發現和治療青光眼帶來了新的希望。

梁啟信指,研究團隊下一步會招募來自瑪麗醫院、葛量洪醫院和香港眼科醫院的患者進行縱向研究,以檢驗ROTA在檢測青光眼惡化的成效。同時,他們也會與全球OCT製造商合作,推動ROTA在臨床護理中的部署與應用。此外,如青光眼患者對自己的診斷有疑問,也歡迎他們到香港大學眼科中心接受ROTA評估。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表示,如未能及早診斷和治療,青光眼將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視力喪失。他介紹,在香港,約有25%不可逆轉的失明是由青光眼引起的,另約有10萬名青光眼患者罹患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因此透過先進的成像技術,實現對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和進展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在香港,港大眼科中心和南區香港眼科檢查計劃已在臨床上採用ROTA技術。目前港大醫學院正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積極合作,致力將ROTA技術更廣泛地應用於臨床研究和病人護理中。@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枸杞子是護眼食物 改善近視青光眼9種食療方
頭痛欲裂也可能是青光眼 1/4患者恐失明
2個食療告別白內障、青光眼 治療失明更有奇方
眼睛喜歡紫色食物?補充4營養擊退青光眼、白內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