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安省教育委員候選人:杜絕課堂政治和意識形態

圖為2020年3月13日,安省倫敦的一所學校,學生放學。(Geoff Robins/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2年09月20日】(大紀元記者Peter Wilson報導/李平編譯)安省越來越多有識之士,出於對公校政治行動主義的擔憂,決定站出來,參加下月24日市選教育委員競選,希望籍此不僅能引起民眾對此事及其它問題的關注,同時又能帶來正向改變。

《大紀元時報》採訪了其中幾位候選人,所有人都談到希望從公校課堂中剔除政治和意識形態教育,支持更中立的教育形式。

教育局缺乏誠信和尊重

滑鐵盧公校教育局(WRDSB)基奇納市候選人米克羅斯(Natasha Miklos)表示,她不想校園裡有極右翼意識形態,也不想有極左意識形態,希望學校在政治上是中立。

米克羅斯舉例說,像多元化這樣的詞,不是觀點多元,包容不是捧一部分人打壓另一部分人,如果是這樣,就不是包容所有人。

滑鐵盧公校教育局擔任30年教育委員的資深教育委員拉姆賽(Mike Ramsay),因公開批評滑鐵盧公校教育局局長在關於教育局校園圖書館提供露骨性教材討論會上打斷一名教師演講,自6月初至9月30日被禁止參加教育局所有會議。

滑鐵盧-威爾莫特(Wilmot)選區候選人弗南德斯(Cristina Bairos Fernandes)表示 ,拉姆賽被停職以及該名教師受到的不公待遇,使她意識到教育局內部缺乏誠信和尊重,是時候發出不同聲音了。

弗南德斯還透露,拉姆賽被停職時,她與教育局選區內的其他許多選民成立了一個代表小組,向教育局提出不同意見,卻被無視。後來她又多次聯繫教育廳,還是起不到半點作用。

弗南德斯說:「是我們這些選民在供養著教育局的服務,但我們提出的問題,卻沒人理睬,怎麼會這麼離譜?」

性教育課程露骨令人心驚

倫敦Thames Valley公校教育局(TVDSB)教育委員候選人薩比恩(David Sabine)表示 ,許多家長根本沒意識到自己交的稅,被公校有意用來給孩子灌輸政治行動主義,這種行為必須停止。

薩比恩透露,有家長找到他,反映公校性教育課程和學校圖書館性教育書籍太露骨,令人擔憂。有家長還給他看了從倫敦小學圖書館借到的性教育書籍,內容令人瞠目結舌。這種東西,應該從校園剔出去,回到它原本該待的成人書店。

薩比恩說,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學校在孩子每天接觸的教材內容上,對家長缺乏透明。他真正擔心的是,納稅人根本沒意識到問題已經到底有多嚴重。

政策應回歸常識

Trillium Lakelands公校教育局(TLDSB)教育委員候選人華萊士(Peter Wallace)表示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能只是寫推特發牢騷,或找學校理論,而是競選教育委員。

華萊士透露,自己既然發現公校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就應該站出來競選教育委員,雖然他自己的2個孩子都已從公校畢業。

華萊士創建了加拿大藍圖(Blueprint for Canada)加拿大公共教育政策共享平台,列出他和部分其他候選人此次市選中採取的許多政策立場。華萊士透露,許多教育委員候選人想法和擔憂和自己的想法擔憂差不多。

渥太華-卡爾頓公校教育局(OCDSB)教育委員候選人普法爾(Chanel Pfahl)透露,她的競選平台就用Blueprint for Canada,因為這個平台總結的常識政策,在她看來,學校原本就該實施。

普法爾是巴里市一名高中教師,因在一個臉書群批評校園批判種族理論教學而被停職。她說,現在的教育局被一群意識形態驅動的傢伙掌控,根本不代表公眾。她要是能當選,一定會在教育局決策制定過程中,以代表公眾為己任,代表大多數人發聲。

批判性別教育走得太遠

渥太華-卡爾頓公校教育局另一名教育委員候選人波斯齊(Shannon Boschy),曾是一名高中老師。波斯齊表示,批判性別理論,尤其是跨性別方面的批判理論,已占據安省校園和課堂,演變成一種性別認同「肯定」文化,而非對孩子能起到幫助作用的一種指導。

波斯齊表示,在法律恐嚇下,沒人敢對孩子說個不字,或提出質疑。他透露,他因反對學校給孩子灌輸這種意識形態,而遭受大量線上線下的人身和人格攻擊。作為教育委員,應提出討論,同時抵制這種做法。

弗南德斯認為,作為大人,應保護孩子避免小小年紀就做這種有損身體的激素抑制性別試驗,孩子畢竟是孩子,容易做出不當決定,他們需要大人保護,而不是一味慫恿他們跟著感覺走,隨心所欲。

弗南德斯認為,公校系統在性教育和性別問題教育上,偏離軌道太遠,要改變現狀,需教育委員們和學校管理層對選民和家長更透明,共同合作以更民主的方式滿足家長們的心願。

她說,教育委員真正的職責是維護家長和選民,尤其是學生權益,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因孩子而起。◇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