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打造電動車電池供應鏈 擺脫對中共的依賴

人氣 372

【大紀元2022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專題記者張宛綜合報導)目前,全世界正在開啟一場全球性的關鍵原材料供應與回收的競賽。歐盟亟需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供應鏈,以擺脫對中共供應鏈的依賴,確保實現歐洲推廣綠能的目標。

9月1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usla von der Leyen)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發表2022年歐盟國情咨文。她表示,鋰和稀土很快將比石油和天然氣更重要。到2030年,歐盟對稀土的需求就會增加5倍。而目前,中國企業控制了全世界稀土和鋰精煉的產業鏈,歐盟需要建立安全可靠的供應鏈,以避免對中共供應鏈的過度依賴。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2021年,中國生產了全球四分之三的鋰離子電池,並擁有全球70%的電池正極材料產能與85%的負極材料產能。

當前,全球超過一半的鋰、鈷(鋰電池正極材料)和石墨(負極材料)的加工和精煉產能也都在中國。

鋰、鈷、鎳都是打造電動車電池的重要礦物。而中共的壟斷地位令歐美國家感到不安。

馮德萊恩表示,關鍵原材料的供應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地緣政治工具。2010年世界就看到了這種情況,當時中共大幅削減了全球稀土出口,並完全切斷對日本的稀土供應,以向東京施壓,要求釋放一名被拘留的中國拖網漁船船長。

歐洲目前只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電動汽車組裝產能;在電池關鍵材料供應鏈中,歐洲除了擁有2成的鈷加工產能之外,其它方面占比很少。

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必須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石油和天然氣供應高度對外依賴的情況,而《歐洲關鍵原材料法案》的提出,就是要推動建立從開採、精煉到加工和回收的完整供應鏈,並針對薄弱環節建立戰略儲備。

馮德萊恩認為,歐盟的合作夥伴美國、日本或韓國等,都在通過資金支持等方式,努力減少在關鍵原材料供應鏈上對中共的依賴。歐洲也可以設定一個目標,即到2030年,歐盟對精煉鋰的需求至少3成來自歐盟,或者至少能回收20%的稀土元素。

電池生產關鍵礦物的開採主要集中在澳洲、智利和剛果等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並由少數幾家大公司經營。

馮德萊恩表示,她將推動批准與智利、墨西哥和新西蘭達成的貿易協定,並尋求推進與澳洲和印度等夥伴的進行談判。

在鋰資源方面,歐洲國家已經開始引入新的供應源。

今年,澳洲鋰礦商瓦肯能源公司(Vulcan Energy)已在德國西南部獲取了1000多公里土地的許可。該公司計劃採取一種新技術生產鋰,這種技術可以直接利用地熱抽取富鋰鹵水、並提取鋰。

瓦肯公司已經與德國大眾(Volkswagen)、荷蘭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和法國雷諾(Renault)等汽車製造商,以及全球領先的材料回收技術公司優美科(Umicore)和LG Energy簽訂了5至6年內總量高達28.2萬噸的氫氧化鋰供應合同。

今年上半年,荷蘭先進冶金集團的子公司AMG鋰業(AMG Lithium GmbH)以及利維斯塔能源公司(Livista Energy)分別計劃在德國和英國建立一家鋰精煉廠,以供應電動車製造商。

今年8月,歐洲兩家頂級汽車製造商——德國大眾汽車以及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與加拿大政府簽署電池材料合作協議,以確保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關鍵礦物供應。

至於稀土元素,是生產電動車的永磁體必不可少的礦物。而中國主導著稀土的生產和加工,2021年占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67%。

稀土供應中,目前歐洲的供應鏈中只有加拿大的尼奧高性能材料公司(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有能力分離用於磁鐵的稀土材料。該公司在今年8月宣布獲得了格陵蘭島一個稀土礦的探礦權,礦石將運往位於東歐的愛沙尼亞進行加工生產。

今年8月,澳洲稀土礦商黑斯廷斯技術金屬公司(Hastings Technology Metals)表示將收購尼奧公司22%的股份。這意味著澳洲的稀土礦商也將加入歐洲的關鍵供應鏈。

美國推動建北美及盟友供應鏈

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美國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中的產能占比較小,僅占電動汽車產量的10%,以及電池產能的7%。

今年8月7日,美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了2022年《降低通脹法案》(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其中對有關在美銷售電動車獲取補貼資格做了修訂。

新法規定,如想獲得聯邦稅收抵免,在2024年1月1日之前在美投入使用的電動車,其電池關鍵礦物最少要有40%必須來自美國,或是美國的自由貿易夥伴國家,或是在北美地區回收的礦物材料。到2024年,這一比例將超過50%;2029年起該比例必須達到100%。

據路透社的消息,特斯拉目前正考慮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墨西哥灣沿岸建立北美首家氫氧化鋰精煉廠,以確保其電池關鍵材料的供應。

韓日布局高端產能

韓國和日本在電池原材料加工下游的供應鏈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額,特別是在高技術含量的電池正極和負極材料生產方面占據優勢。

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韓國占全球正極材料產能的15%,而日本占正極材料產量的14%,占負極材料產量的11%。此外,韓國和日本公司也參與了隔膜等其它電池組件的生產。

韓國政府在去年7月宣布在2030年前在電動車電池領域投資350億美元,以確保韓國企業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韓國政府在聲明中提到,韓國三大車載電池巨頭都將成為主要的參與者,推動研發電池及材料生產。

去年,三星SDI和韓國LG化學公司先後宣布擴大電池正極材料產能;而另一家巨頭SK集團旗下電池子公司則宣布了擴大電池產能的計劃。SK和LG兩家公司都想競爭特斯拉的4680圓柱電池的訂單。目前,該大容量圓柱電池由日本松下公司生產。

除了三大巨頭之外,韓國浦項化學公司今年5月份宣布與美國通用汽車簽署合作協議,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建造一座電池正極材料加工廠。

韓國樂天化學則在今年2月份宣布在本土新建一座電池電解液高純度有機溶劑工廠。樂天公司並計劃建立海外工廠,目標地點包括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德國工業城馬爾等。

在日本,各家車企也在尋求自主生產車載電池,並積極在本土以及美國擴張電池產能。

今年8月31日,豐田公司宣布向其在日本國內的工廠投資31億美元,擴大電池產能。同時,還將向計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建造的電池工廠追加投資25億美元,爭取在2024至2025年啟動生產;而豐田也將投資日本的零部件供應商保證其新廠的原材料供應。

此外,本田汽車也宣布與韓國LG新能源合作,在美國建立電池生產工廠。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韓擬與蒙古國合作 降低依賴中國原料礦物
美墨將在半導體和電動車領域開展合作
減少依賴中國 韓企轉向美國廢電池回收市場
鴻海攜手印尼能源業 打造電動車與電池產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