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古風再現舞台 中華男兒展豪氣英姿

文/高天韻
神韻早期節目——大漢風(2013年製作)。(神韻作品)
font print 人氣: 12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兩千多年前,漢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彼時,疆土廣闊,國力強盛,科技與文化成就斐然。「漢族」「漢字」「漢服」由此得名。儘管其後朝代更迭,漢代風采承傳千秋,輝映銀漢。神韻藝術團2013年製作的舞蹈《大漢風》生動地再現這份輝煌。

舞台上,一隊隊漢代男子莊嚴地走來,他們身著綠色上衣,搭配棕色及淺綠色兩層下裳,寬大的衣袖上點綴白色圖案,瀟灑飄逸。他們時而列隊行進,時而停步行禮,時而翻騰跳躍,動作舒展剛勁,盡顯儒雅風範與泱泱大國的氣度。編舞技巧高超,以群舞、單人或三人領舞等多層次組合充分展現了中國古典舞的身法、身韻,以精湛的藝術美傳遞出傳統道德禮儀的內蘊。背景天幕投映出華麗、深廣的古代宮殿,巨大的棕色圓柱和綠色的前庭營造皇家的威儀和神祕感,且與演員的服飾巧妙呼應。

與此舞相配的,是專門創作的音樂。豐富多變的旋律成功地烘托作品主旨:開場的打擊樂及銅管定下了莊重、高貴的基調,隨後出現的樂段頗有戲曲之民族特色;琵琶帶來的慢板則輔助刻畫人物的內心,傾出一腔報國情懷。高潮部分的曲調極為悠揚動聽,令人心潮澎湃,一層層地調動觀眾的情緒,直至恢宏的終曲。

神韻作品以舞蹈和音樂語言所呈現的,是中國男子漢頂天立地的氣概,是古代漢朝及五千年中國文化的光采。英姿勃發的形體美,配以東西方樂器的節奏和韻律美,觸動觀者的聽覺、視覺和靈魂,振奮人心,又催人淚下。

談到漢朝的鼎盛,必須提及漢武帝。唐太宗有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雄才大略,武功赫赫,文采飛揚。他在位54年,開疆拓土,銳意改革,締造了西漢的極盛。

在軍事上,漢武帝北伐匈奴,遠征西域,四夷賓服。在其統治期間,漢朝的疆域比建國初期擴大了一倍,海南島就是在那時首次納入中國的版圖。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和西域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極大促進了中國同西方的經濟及文化交流。

在政治上,漢武帝開啟了用於選拔官吏的察舉制,此乃中國古代有系統地選拔人才制度之首創,對後世影響極大。在文化教育方面,武帝創建太學,開設樂府,推助了民間向學的風氣,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保護。

漢武帝還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漢書》中記載說,公元前122年十月,漢武帝外出狩獵時捉到了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神物,值得紀念,建議以此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該年為元狩元年。後來,記錄年代的起算之年就被稱作「紀元」。(註:學界有觀點認為,元狩是中國第一個年號,之前年號是漢武帝追記的。但是目前的觀點認為漢武帝即位時的年號「建元」才是中國第一個年號。)

此外,漢武帝愛好求仙訪道,在民間留下了不少神話故事,比如《太平廣記》裡就記載了漢武帝和西王母約會的趣聞。五千年中華文化真是神跡處處,仙氣飄渺。

兩千多年過去了,今天,神韻舞樂成功地演繹了漢朝的大氣磅礴,震撼力難以言表。事實上,每一部神韻舞蹈和原創音樂都蘊含著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值得反覆欣賞與回味。

點閱觀賞《大漢風》完整影片

歡迎欣賞更多神韻作品

乾淨世界: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uKDuVZFTkSNei

IG:https://www.instagram.com/shenyunworks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enYunZuoPin

推特:https://twitter.com/sycreations_ch

責任編輯:高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神韻早期作品《夢回大秦》。(神韻作品網站提供)
    憑藉陵園的地下模擬軍陣,人們可以想像古代秦軍橫掃六國的強大威武。神韻藝術家取材於此,呈現了一部男子舞蹈的精品、舞樂交融的傑作。
  • 2014年的神韻作品《風雨中的蓮》,記得當年觀看時為之動容落淚。舞台劇情跌宕起伏,在神韻交響樂團的精采伴奏下,更加深入人心,久久難以忘懷。
  • 開元年間,中秋之夜,唐明皇手執酒樽,凝望夜空、對月獨飲。他醉意朦朧,恍然入夢。這時,一眾仙女飄然而至,在宮苑優雅起舞。
  • 一位熱愛真正傳統文化藝術的女子,註冊「神韻作品」網站後,表示她珍愛以重建傳統文化為宗旨的神韻藝術團演出,從中在身心上獲益良多,並有更廣泛的對正統傳統文化的理解。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