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集錦】有一種美譽 似明鏡照人

文/杜若
圖為在湖南長沙出土的一面西漢銅鏡。(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倘若欣賞一個人,應當如何讚譽?在眾多的譽美之辭中,諸如:以玉樹臨風形容倜儻之士;以雲中白鶴形容隱士高潔;以璞玉比喻有潛質而未經雕琢之人;抑或如瑤林瓊樹,比喻一個人容貌才智出眾,猶如風塵外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讚譽,即以鏡喻人,百代流芳。

1.「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淸流憚於惠風?」——《世說新語·言語》

寧康三年(375年)九月九日,晉孝武帝司馬曜講《孝經》。《孝經》是儒家十三經之一,主要闡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由於《孝經》開宗明義,闡述了帝王至德要道,可「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對維繫普世道德起到了很大的補益之效,因此受到歷代天子推崇。

孝武帝講《孝經》,由僕射謝安陪坐,吏部尚書陸納、侍中卞耽宣讀,黃門侍郎謝石、吏部袁宏手持經書(從師受業),中書郎車胤、丹陽尹王混摘錄文句。用今日思維理解,無疑是一場高級專員讀書會,參與授書講學者是晉朝一代君臣。

為了準備這次侍讀會,謝安、謝石兄弟兩人和眾人就在自家庭院講讀溫習《孝經》內容。看樣子猶如現代的輔導班、補習班。中書郎車胤也在此列。

車胤,即後人所熟知的那位藉由螢火蟲之光讀書的名人。可能有些內容,車胤沒有理解透,但又不敢冒然去問,他悄悄地對袁羊(即袁喬,字彥升)說:「不問吧,怕精采的內容有所遺漏;問吧,又怕勞煩謝家兄弟。」

袁羊非常肯定地說謝家兄弟不會嫌麻煩的。車胤反問他說:「你怎麼知道?」袁羊說了一句非常漂亮得體的話:「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清流憚於惠風。」意思是,你何時見過明鏡照人會照到疲憊,清澈水流會懼怕柔風吹拂的呢?

形容一個人能像鏡子一樣願意始終付出,不疲於照人,不得不說這是很高的讚許了。

2.「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雲霧覩青天。」——《世說新語·賞譽》

在《世說新語》故事中,還有一位被譽為明鏡的人,即樂廣(?-304年)。

衛伯玉擔任尚書令時,一次他聽見樂廣和名士們淋漓酣暢地談論著,內心著實感到驚訝。他對樂廣說:「自從昔日的諸位名士去世以來,我常擔心清談快要絕跡了。如今竟然從您這裡聽到了這番清談妙論!」

於是衛伯玉令自家子弟去拜訪樂廣,說:「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雲霧覩(睹)青天。」在他的心目中,認為樂廣像是能照出人們品行優劣、人生得失的一面水鏡。能見到他,就像撥開雲霧看見青天一樣,讓心思清明。

水鏡,猶如明鏡,能清晰地映照出人和事物的本貌。後世常以水鏡比喻能洞見事物之人。

在三國史上奇人司馬徽(?—208年),道號水鏡。他是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經學、奇門和兵法。裴松之為《三國志·龐統傳》作注,引用東晉習鑿齒所著《襄陽記》說,龐德公(東漢末年隱士)稱諸葛亮為臥龍,侄兒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

在《三國演義》故事中,這位水鏡先生未卜先知,對天下事預測奇準。他預言劉備日後「龍向天飛」;推薦奇才諸葛亮,一言道破他「得其主,不得其時」,均是一一應驗。司馬徽識人精準,善於品鑑人才。他料事如神,看待世間凡事像水一樣瑩然透澈,或許因此被龐德公稱為「水鏡」吧。

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傳》

魏徵(580年-643年),原本是隱太子李建成的親信。李世民還是秦王時,屢建功業,威震四海,成為天下民心所向。魏徵曾建議太子儘早定策,有所圖謀。後来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兵敗。秦王李世民胸懷仁厚,器重魏徵有經世之才,並未與他多做計較。

秦王登基後,是為唐太宗。此後,魏徵與太宗相處了十七年,一位是以直言進諫著稱,一位是以虛懷納諫譽滿千秋。有時魏徵犯顏直諫,忤逆天子聖顏。事後,唐太宗依然從善如流,採納他的勸諫,大加恩賞,並接連提拔魏徵,讓他參與朝政。這一君臣之義,在史上頗為罕見。

大唐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後,「太宗登苑西樓,望喪而哭,詔百官送出郊外。帝親制碑文,並爲書石。其後追思不已,賜其實封九百戸。」

唐太宗追思賢臣,不僅親制碑文,又下詔賜封。每當臨朝聽政時,太宗對侍臣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為防自己犯下過錯,唐太宗一直器重這三面明鏡。但自從魏徵去世後,太宗說他失去了一面鏡子,為此慨嘆感傷。

太宗以明鏡讚譽魏徵,或許這是歷代賢臣中享有的最大哀榮,最高的美譽吧。

參閱資料:
《世說新語·言語》
《世說新語·賞譽》
《舊唐書·魏徵傳》卷七十一
《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卷六四@*#

點閱【漢典集錦】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楓橋鎮,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蒼莽之時,於湖水岸邊聽得入耳的木鼓鐘聲不覺令人感嘆天地悠悠的懷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大作《楓橋夜泊》
  • 在水滸故事中,每當豪傑出場,必有詩文介紹其名號與綽號。唯獨武松出場時,綽號一直空懸未著。
  • 古代的史家並不避諱將神奇的預言採擷入史,三國相關的史料中,關於預言的記載很多,其中不乏採自讖緯之言。
  • 齊國左相出訪魯國,他那豪華的車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魯國大夫叔孫豹善於預測,當即預料了左相的結局。宴會上,齊國左相舉止失禮,叔孫豹辛辣地諷詠道:「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看那老鼠都還有張皮,這人卻沒有禮儀,不死還等什麼?如此辛辣的諷諫,齊國左相做出了怎樣的回應?
  •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點,概說東漢末年由一統江山分裂為三國鼎立的局勢。然而,歷史大局的演變,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結果嗎?
  • 漢靈帝熹平五年(西元176年),一日,沛國譙縣的天空中,一隻散發著金黃光芒的黃龍,輕盈矯捷地遨翔天際。百姓們紛紛舉頭注目,大感驚奇,消息也不逕而走,傳到了京城。
  • 西漢末期開始,民間就流傳著一則語意不明,撲朔迷離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
  • 西遊記
    八戒相貌欠俊,怕嚇著眾人,於是嘴拄著牆根,死也不動。悟空見朱紫國掛了皇榜,於是念聲咒語,揭了皇榜,悄悄塞到八戒身上。國王久病不愈,難道需要「八戒」?悟空進宮給國王治病,他的孤拐臉把國王嚇得戰戰兢兢,為何悟空說他一千年也好不了?懸絲診脈、三折肱又有怎樣的含義?重溫西遊故事,試探其中寓意。
  • 西遊記
    經過繁華的鬧市,向來嘴饞的八戒卻與美食失之交臂,這其中有哪些寓意?悟空與八戒攜手買調和,看似日常生活化的描寫,是否有什麼隱喻?換個角度看西遊,會發現不一樣的義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