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津基宮:波蘭末代國王的避暑夏宮

經典藝術傳承不朽,超越生命,啟迪人心
(LORRAINE FERRIER撰文/吳約翰編譯)
一座興建在波蘭華沙人造湖上的「島上宮殿」,採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體現波蘭末代國王對藝術與建築的熱愛。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Stanislaw August Poniatowski)在統治波蘭的大部分時間裡,用藝術傳達道德、愛國主義與良好治理的價值觀。(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3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1764年,波蘭末代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Stanislaw August Poniatowski,1732年─1798年)在華沙(Warsaw)買下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浴場(Bath House Pavilion)與周圍莊園土地,改建成避暑夏宮。

原本由荷蘭建築師泰爾曼‧范‧加姆倫(Tylman van Gameren)設計的浴場,擴建成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夏宮:瓦津基宮,俗稱「島上宮殿」(the Palace on the Isle)。浴場原本的一些設施在修築宮殿時保留了下來,例如:兩座大理石下嵌式大浴缸;牆上排列有藍白相間帶有庶民風格的荷蘭瓷磚;藝術家創作的浮雕,描繪了愛情、水和作家奧維德的《變形記》(Ovid’s Metamorphoses)等主題這些都是要讓沐浴者放鬆心情的布置。

浴場以巴洛克風格裝潢浴室,兩座大理石下嵌式大浴缸;牆上藍白相間的荷蘭瓷磚;藝術家創作的浮雕,描繪了愛情、水和作家奧維德的《變形記》等主題,這些都是要讓沐浴者放鬆心情的布置。(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瓦津基宮位在占地約180英畝的莊園裡,莊園內還有幾座新古典主義建築和廣闊的英式花園。來自意大利科莫湖(Lake Como, Italy)的宮廷建築師多米尼克‧梅里尼(Domenico Merlini)和德國薩克森州德累斯頓(Dresden, Saxony)的約翰‧克里斯蒂安‧卡姆賽澤(Johann Christian Kammsetzer)在興建宮殿時,參考意大利各時代建築,靈感包括美第奇別墅(the Villa Medici)的風格主義(或稱矯飾主義,Mannerist style)、盧多維西別墅(the Villa Ludovisi)的巴洛克風格(Baroque style),以及阿爾巴尼別墅(the Villa Albani)的新古典主義風格(Neoclassical style)。

國王對英式花園的熱愛來自他環歐旅行中所見,特別是英格蘭東南部的斯托花園(the Stowe Gardens)令他印像深刻。斯托花園係由著名的首席園丁、綽號「萬能布朗」的蘭斯洛特‧布朗(Lancelot “Capability” Brown)所設計。

瓦津基宮

宴會廳(Ballroom)明亮開闊,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設計,這是供國王接待市民和重要客人的場所。牆上壁畫描繪四季,色調柔和;白鷹浮雕象徵波蘭,是古羅馬時代就有的圖案。由於波蘭分裂和國王退位,宴會廳從未發揮完整的禮儀接待功能。

宴會廳(Ballroom)明亮開闊,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設計,這是供國王接待市民和重要客人的場所。(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從國王住所的更衣室(Dressing room)可俯瞰「島上宮殿」的湖景。國王每天更衣時,會在這裡聆聽官員宣讀文件。另外,室內天花板上懸掛一座18世紀瑞士製造,裡頭有隻人造小鳥的鍍金青銅鳥籠,實際上是個時鐘。

住所更衣室可俯瞰「島上宮殿」的湖景。室內天花板上懸掛一座鍍金青銅鳥籠,裡頭的人造小鳥是時鐘。(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國王的卧室房門上方,懸掛兩幅父母肖像。這是少數倖存下來的房間裝飾。奢華布料廣泛使用在床、牆壁和扶手坐椅上,呼應當代法國時尚。中性色調的豪華家具和顯眼的鑲木地板是完美的搭配。

卧室房門上方懸掛兩幅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的父母肖像。中性色調的豪華家具和顯眼的鑲木地板是完美的搭配。(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莊園還有其它著名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包括梅希萊維茨基宮(the Myslewicki Palace)、老橘園(the Old Orangery)與白宮(the White Pavilion)。老橘園腹地涵蓋王家雕塑藝廊(the Royal Sculpture Gallery)和王家劇院(the Royal Theater),老橘園裡的王家劇院即今日的波蘭王家歌劇院(the Polish Royal Opera)。

梅希萊維茨基宮

梅希萊維茨基宮(Myslewicki Palace)是國王斯坦尼斯拉夫‧奧古斯特的侄子兼繼承人約瑟夫‧波尼亞托夫斯基王子(Prince Jozef Poniatowski)的寓所。梅希萊維茨基宮採用新古典主義設計,外觀呈半圓弧造型,銅製屋頂曲面,融入中國式建築。遊客進入宮殿時會先通過一個高大的壁龕,兩側擺放雕像芙蘿拉和仄費羅斯(Flora and Zephyr)。

梅希萊維茨基宮是國王斯坦尼斯拉夫‧奧古斯特的侄子兼繼承人約瑟夫‧波尼亞托夫斯基王子的公寓住所。梅希萊維茨基宮採用新古典主義設計,外觀呈半圓弧造型,銅製屋頂曲面,融入中國式建築。(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老橘園

老橘園(the Old Orangery),由來自意大利的波蘭宮廷建築師多米尼克‧梅里尼(Domenico Merlini)設計。這座新古典主義建築於1785年至1788年間興建,園內有王家雕塑藝廊和王家劇院。

老橘園建於1785年至1788年間,園內有王家雕塑藝廊和王家劇院,後者即是今日的波蘭王家歌劇院。(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王家劇院是歐洲屈指可數的正宗18世紀宮廷劇院。劇院內有200個座位,以木材和不同顏色的大理石組成。法國雕塑家安德烈-讓‧勒布倫(André-Jean Lebrun)負責雕塑設計,波蘭畫家揚‧博古米爾‧普萊施(Jan Bogumil Plersch)繪製建築細節,以及想像觀眾欣賞演出時的視角畫面。針對觀眾視角,他運用了一種叫作「欺騙眼睛」(法語為trompe l’oeil)技巧,使物體在二維畫面上看起來像真的一樣。

老橘園設有王家劇院,它是歐洲屈指可數的正宗18世紀宮廷劇院,配置200個座位,以木材和不同顏色的大理石組成。(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王家雕塑畫廊(Royal Sculpture Gallery)沿著牆面陳列許多古代雕塑石膏模型,替換冬季時節擺放在老橘園的異國風植物。藝術修復師重建了廊道上1787至1788年的「卡姆塞澤柱廊」(Kamsetzer Colonnade)。而另一側走道上,則展示有名的古代雕塑仿品,背景是充滿意大利建築和鄉村風光的壁畫。

王家雕塑畫廊位在老橘園裡,沿著畫廊牆面陳列古代雕塑石膏模型,替換冬季時節擺放在老橘園的異國風植物。藝術修復師重建了廊道上1787至1788年的「卡姆塞澤柱廊」。而另一側走道上,則展示有名的古代雕塑仿品,背景即是充滿意大利建築和鄉村風光的壁畫。(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1774年,國王建造了一座白宮(the White Pavilion)作為避暑別墅。造型簡潔、典雅,屋頂以法式陽台欄杆裝飾。

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於1774年建造一座白宮作為避暑別墅。(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白宮餐廳日照充足,光線從兩側落地窗灑進屋內。宮廷畫家揚‧博古米爾‧普勒施(Jan Bogumil Plersch)在古典風格的餐廳裡,繪製了波蘭第一批怪誕畫作(grotesques),題材包括當時的世界、四原素、四季、五大洲(鴕鳥代表美洲),以及普羅大眾的工作等。

白宮餐廳日照充足,光線從兩側落地窗灑進屋內。宮廷畫家揚‧博古米爾‧普勒施(Jan Bogumil Plersch)在古典風格的餐廳裡,繪製了波蘭第一批怪誕畫作(grotesques),題材包括當時的世界、四原素、四季、五大洲(鴕鳥代表美洲),以及普羅大眾的工作等。(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國王熱衷藝術收藏,其愛好源自他在荷蘭時受到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等人作品的啟發。國王曾收藏8萬到10萬幅版畫與素描。如今在白宮裡也可欣賞到「英國王家收藏版畫」(The Royal Collection of Prints)。

國王曾收藏8萬到10萬幅版畫與素描。如今在白宮裡也可欣賞到「英國王家收藏版畫」(The Royal Collection of Prints)。照片裡,許多畫作展示在繪有細緻花朵圖案的牆上。(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鄰近國王私人住所的畫廊(The Picture Gallery)收藏許多重要藝術作品。遵循18世紀傳統,畫作懸掛在綠色牆上,布滿整個牆面空間,總計140幅畫作。

畫廊(The Picture Gallery)收藏許多重要藝術作品。遵從18世紀傳統,畫作懸掛在綠色牆上,布滿整個牆面空間,總計140幅畫作。(瓦津基博物館提供)

波蘭末代國王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建造的瓦津基宮布滿藝術與古典建築,不但能推廣宗教和道德價值觀,更能對外宣傳波蘭共和國。

原文:The Last King of Poland’s Summer Retreat: Royal Lazienki Pala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洛琳‧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美術和手工藝相關文章。關注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家和工藝師,如何在他們的作品中傳達出美和傳統價值觀。希望能為稀少且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手工藝品發聲,進而保存傳統藝術遺產。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創作每一件作品時心懷上帝。他們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繪了聖經與聖徒們的生活,成為教堂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將上帝的訊息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 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臘中部古城斯泰里斯衛城(Acropolis of Steiris)。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群可說是十一世紀拜占庭建築的瑰寶,公認是希臘拜占庭藝術第二個黃金時代(或稱中世紀拜占庭建築風格)最引人注目的典範。
  • 羅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又譯玫瑰宮)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是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藝復興風格宮殿。這座城堡不但擁有精緻的建築特色,其悠久的歷史長達400年,還一度是丹麥王室的住所。
  • 《歲朝圖》是在新年元日賞玩的圖畫。它契合時節,又喜慶風雅,從宋代開始深受眾家士子喜愛,就此一代一代流行開來。歷代都留下許多精品的「歲朝圖」「歲朝清供圖」。立意清朗,內蘊高雅,為一年最重要的民俗節日——過年增添無限韻味和祥瑞象徵!
  • 白廳宮(the Whitehall Palace)在1698年不幸遭祝融焚毀,唯一倖免於難的是建築群裡最具藝術與代表性的建築──「國宴廳」(the Whitehall Banqueting House)。國宴廳於1622年完工時,白廳宮作為英格蘭的主要王室住所已近一世紀之久,白廳宮有一千五百多個房間,是英格蘭規模最大的世俗建築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