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集錦】

迎新年風俗集錦 驅邪迎福東西妙合

作者:容乃加
展望世界各國,地不分中外,都有迎接新年的特色風俗,也都有驅邪迎福的願景。(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2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從古以來過黃曆新年,傳統中的中國人有迎春接福的民俗非常多。展望世界各國,地不分中外,都有類似的迎接新年的風俗,又有各地的特色。從大疫與紛亂中迎向新的一年,人們怎樣從傳統中汲取寶貴的精神養分,跨度這一場天地人間的大考驗?

傳統中國  感恩天地神明 擊臘鼓慶新年

放鞭炮賀新年!圖為昇平樂事圖  放鞭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上古中國,在臘月臘日舉行「臘祭」,是一年中祭祀天地、五路神明和祖先最重大的慶典儀式,也就是感恩天地神明並總結報告一年成績的大祀典。一年的最後一天,千門萬戶在門上貼上「桃符」(春聯)、門神,待到交了子夜迎來新年,家家戶戶燃放爆竹趕年獸,慶祝平安年到來。

南北朝時代,在臘日這一天舉行禳邪儀式,人們頭戴胡公頭、擊臘鼓(*細腰鼓),並作金剛力士以逐疫驅邪,「臘鼓鳴,春草生」,展望春回大地。到了明朝,春聯普及到民間家家戶戶,成了一種最普及的新年吉祥春貼;春聯普遍展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和積善人家慶有餘的人生態度,策勵家門以善德感應天地迎福來。

日本新年初詣  聽108聲鐘響

日本的除夕夜(除夜),寺院的重要行事事敲響梵鐘 108 響,寓意著將 人間108 種煩惱、舊年的衰氣通通「除去」。很多日本人喜在除夕夜裡上寺院,等在寺院周圍聆聽108響鐘聲洗滌煩惱。梵鐘的1到107響在舊年裡敲完,接著在午夜12點時第108響鐘聲應時響起,信眾就在這一刻進入寺院朝拜神明,歡喜迎接嶄新的一年。新年期間第一次上寺院、神社去祈福,在日本稱為「初詣」,除夕夜跨子時的「初詣」是日本人最鍾愛的送舊迎新接福的新年活動。

東京的淺草是日本著名的寺院,也是日本新年第一天初詣的觀光名所。(盧勇/大紀元)

印度  哭新年 賀新年

在印度,在除夕前則能看到每個家門前都張貼出各種精美的圖畫。一到元旦清晨,傳統的印度人手提小燈,拿着紅粉包,向長輩和親友拜年,互相把紅粉塗在前額上。而也有的年輕人以水槍玩鬧,他們把紅墨水裝進水槍中,射到親友身上祝賀新年!

華人在新年期間,不喜歡一些不吉祥的徵兆,即使很平常的打破了碗盤的事,也要趕快說上一聲「歲歲(碎碎)平安」祈願將壞事轉吉。而在印度有些地區,卻有「痛哭元旦」的風俗。印度人在新年第一天他們在新年第一天約定成俗: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能發脾氣;同時,一大清早一家人互相擁抱便開始痛哭,老人先哭,然後中年人再哭,最後是孩子們哭。這些印度人感慨人生苦短,哭泣歲月流逝,就以痛哭來迎接新年!他們在一年之始提醒自己用善心面對人與事物,並警惕自己珍惜生命、愛惜光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信佛的人許多都在初一茹素淨心敬神,新年元旦也不例外。在印度則有「禁食元旦」的風俗。「禁食元旦」是在元旦這一天不吃東西,表示「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巴西  尋「幸福」 揪耳朵

南半球的巴西人聽到新年的鐘聲響起,就會開始「尋幸福」的活動。金樺果這種長在高山中的罕見果子被巴西人視為「幸福」的象徵;許多巴西人在新年伊始高舉火把,蜂擁登山,尋找金樺果。能夠找到這種罕見果子的人,都是通過了不畏艱險的考驗,才得以擁有。

而在巴西的農村,有一個與衆不同的新年習俗,那就是在元旦這天見面時「揪耳朵」,你揪我,我揪你,傳遞給對方自己的祝福。也有人跪求給揪耳朵呢,而且揪得越使勁,讓對方痛得越深刻,表示祝福越深刻喔!

西班牙連續吃下十二顆葡萄

西班牙人跨年連續吃下十二顆葡萄。(Shutterstock)

教堂跨夜的鐘聲響起,平日熱情洋溢的西班牙人怎樣跨年呢?他們通常在首都馬德里太陽門廣場歡聚「吃跨年葡萄」來慶賀一元復始,迎接新年的來臨。教堂12點的鐘聲每敲一下鐘,他們就吃下一顆葡萄,不快也不慢,配合鐘聲12響「連續吃下12顆」,表示來年幸福圓滿。西班牙人認為,12顆葡萄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同時每一顆葡萄都有不同的寓意,第一顆葡萄寓意「平安」、第五顆代表「和睦」、第六顆「避難」、第七顆「祛病」……。吃下12顆葡萄象徵新年的每個月都吉祥如意。

這種風俗的來源一說是起於1900年,西班牙東南部的阿里坎特葡萄大豐收,農民為了要促銷豐收的葡萄,結合了當時過新年的時機,把葡萄當作吉兆,創發了「吃好運葡萄」的點子,鼓勵人們跨年吃葡萄,迎接新年好運氣。至今,阿里坎特的「阿萊多白葡萄(Uva Aledo)」依然是西班牙人為新年選購好運葡萄的首選。

驅邪迎福的願景各方巧合

驅邪除魔、迎祥納福是地球上各方人士,對新年、對未來最普遍的共同願景。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新年習俗還保留著古老的善良傳統,趕走邪惡迎接美好的新年。

蘇格蘭轉動火球

蘇格蘭的靠海城市斯通黑文(Stonehaven)地區的人們在嚴寒的除夕夜裡,舉行「轉動火球」儀式(fireballs ceremony)。黑夜中的馬路上,人人持一條一公尺長的繩子,尾端繫著一團裝著易燃材料的鐵絲火球,手握著繩頭用力揮動甩圈圈,讓團團的火球呼呼地轉,用來驅邪迎善,接來新年的好運道。最後還在燃燒的火球會被甩入海裡。

瑞士戴面具驅趕惡靈

在瑞士阿彭策爾(Appenzell)中部地區的人則在每年一月十三日舉辦驅趕邪魔的儀式。在儀式前幾個禮拜,婦女們就為參加儀式的男人們製作儀式穿戴的服飾和頭飾。當天參加儀式的男子都要扮成女生,戴上口含小花面頰豐滿的面具,代表富有和善良!也有用植物作成木偶的裝飾,他們的胸前和背後都掛著鈴鐺,隨著他們的走動發出聲響,居民認為這樣可以把冬夜出現的惡靈嚇走。

瑞士阿彭策爾(Appenzell)中部地區的人穿戴植物裝飾扮演木偶,在除夕驅趕惡靈。(Shutterstock)
瑞士阿彭策爾(Appenzell)人扮演木偶驅趕惡靈迎接平安的新年(圖為木偶臉部)。東西方過新年驅邪除惡的傳統異曲同工,精神相通。(Shutterstock)

羅馬尼亞 化妝成動物形象驅惡靈

羅馬尼亞的科馬內斯地鎮民們穿上熊的毛皮服裝一起跳舞,驅除惡靈,迎接新年。(Shutterstock)

數百年來,在羅馬尼亞的摩爾多瓦地區有特殊的除夕和元旦慶祝儀式。科馬內斯地小鎮(Comanesti, Moldova, Romania)的鎮民會在跨年夜穿上動物皮毛服裝,扮演動物遊行、舞蹈,並舉行隆重儀式!

祝禱者穿上動物毛皮或民俗服裝,扮成羊、馬或熊的造型,挨家挨戶給各家人驅除惡靈。這個習俗源於基督教的傳說,相傳扮熊的上門來拜訪,除了驅除邪靈,還會帶來財富、健康和好運。居民們穿上彩色的民俗服裝或是動物毛皮,上街參加化妝舞會,踏著音樂的節奏在街上跳舞、遊行,一起迎接沒有邪靈的乾淨的新年來臨。

另一個摩爾多瓦的小鎮圖多拉(Tudora, Moldova, Romania),人們最重視的是元旦這一天。元旦寄託著一年美好的願景。圖多拉的人們在新年伊始的第一天穿戴特殊的面具和服裝,唱頌者表演一種儀式舞蹈,用以趕走過去的、糟糕的一年。他們的馬車、馬匹也裝扮得多采多姿展現新年的氣象!

羅馬尼亞圖多拉的人們在元旦穿戴特殊的面具和服裝,用以趕走過去的、糟糕的一年,迎接美好的新年。(Shutterstock))

近年來,新年跨年的看點漸漸聚焦到大規模煙火秀上,其實,在大眾媒體的鏡頭之外,在東西方各國還保留著不少傳統的新年祈願的風尚習俗,善良戰勝邪惡更是人間共同的願景。敬祝福世間人一起從傳統中找回正念、正信的力量,跨度2023年的這一場天地人間的大考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