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傳奇】一畝泉三戰惡龍

作者:仰岳
楊延昭傳奇一畝泉三戰惡龍。(夏瓊芬/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33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楊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遼名將,戍守邊防二十餘年,遼人(契丹人)十分畏懼他。遼人認為六郎星宿(將星)是他們的剋星,而楊延昭的智勇善戰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

楊延昭和天波府楊家將保家衛國、一門忠義的改編故事,從元代起,各種版本在戲曲、小說和評書中流傳甚廣,深受普羅大眾喜愛。此【楊延昭傳奇】系列,筆者僅就鄉野民間口耳流傳的軼聞加以摘錄綜述,與讀者分享楊六郎流傳千年的英雄故事。

一畝泉原稱為西塘泊,是保定八景之一「雞距環清」的源頭,古時在其周圍平方數十里內的泉脈密布如網,是保定市水源地之一,因此也被稱為是保定的母親之泉。

一畝泉村的風景如詩如畫,比起江南有過之而無不及,歷代也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客居此地。

而這一畝泉的起源更為神奇,當地百姓說:這道泉是北宋名將楊延昭用長槍扎出來的。長槍要如何扎出水來呢?那就得道出在當地流傳千年的「楊延昭三戰惡龍」的傳奇故事。

蛟龍作惡

現今河北省境內的保定市,在北宋前期屬於保州,是宋遼交戰的前線。這裡水源充沛、風景優美,猶如塞外江南,因而聚集了許多百姓在這裡安居。

有一天來了一條蛟龍,見這裡風光優美,就在河裡待了下來,久了之後就開始為惡。此龍有數百年道行,已成人形,它以人形現身,向當地百姓要小孩吃,若不從,就引發大水淹沒村莊。村中的漁夫們見義勇為,要除掉這條惡龍,保護村民,但因實力懸殊,紛紛成了這惡龍的嘴下亡魂。當地百姓無奈,只得忍氣吞聲將房屋遷往高處。

然而蛟龍並未善罷甘休,反而又引發洪水,將附近變成了一片汪洋,走避不及的百姓死傷慘重。這時,楊延昭正好巡察邊關經過這地方。他聽聞百姓哭訴因由後,便立即傳令至附近的水軍大寨,調一隊精通水戰的官兵們前來,一同抓捕惡龍。

不久,人員、船隻裝備準備妥當,楊延昭率將士們駕著戰船,一下子就在河道中遇上了這條蛟龍。楊延昭率先提槍接戰,將士們也一擁而上,紛紛射箭、張網、用槍刺,雙方激戰數十回合,但很奇特的是惡龍刀槍不入,只有楊延昭能傷得了它,雙方僵持不下。這時楊延昭虛晃一招,向後逃去,蛟龍張著血盆大口追來,他一轉身使出了楊家槍法絕學——回馬槍,惡龍閃避不及,腹部被劃出了一個大口子,鮮血狂噴,龍身頓時沉入河底,沒再浮上來,這時,在岸上觀戰的百姓們紛紛前來感謝楊延昭和將士們。但楊延昭認為惡龍未死,就與士兵們暫時在村裡住下。

北宋 郭忠恕《雪霽江行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隔日,惡龍果然又出沒繼續作亂。此龍以人形現身,向村民威脅每日要吃兩個小孩,若不從就要引發更大災難。楊延昭聞訊,再度率官兵前往迎戰,它跳入水中對楊延昭吼道:「你我無冤無仇,卻要以死相逼!你楊延昭欺我太甚!」楊延昭怒目喝道:「孽畜!你為貪口欲殺害百姓,天理不容,還不束手就擒!」

才說罷,蛟龍翻起大浪將戰船打翻,楊延昭也遭巨浪捲入河底,但他迅速游到水面,翻上戰船的甲板。惡龍再度襲來,楊延昭使出楊家槍法回擊,在創傷蛟龍後,又抽起腰間寶刀,將蛟龍攔腰斬成二段,它再次沉入水中,不見蹤影。

戰畢後,楊延昭不敢大意,怕惡龍會再度復活。他讓傳令回寓所,取太祖皇帝御賜的盔甲及寶劍來,又讓士兵們去幫助百姓善後,自己一人獨自牽著白馬,到岸堤上靜心祈禱打坐,請求神明給予力量斬妖除魔。

潛流五十里,孽龍永絕跡

又一天,這邪惡蛟龍更加猖狂,它以元氣大傷為由,要百姓們每日給它三個小孩食用。這時皇帝御賜銀盔甲及寶劍已送到,楊延昭聽聞消息,知道這惡龍道行不一般,命將士們照顧好百姓,不用跟隨,他獨自一人整好裝,佩上御賜寶劍,拿著平時使用的素纓蘸金槍,就騎著白馬前往河邊尋找惡龍。

楊六郎。(天外客/正見網提供

不一會兒他在河中發現惡龍蹤影,惡龍見著楊延昭便現出真身,向楊延昭撲來。此時伴隨著狂風大作,惡浪滔天。楊延昭的坐騎——白馬也幻化為白龍,駝著楊延昭向前迎戰。

惡龍的真身體型較以往現身時大上數倍,本想趁體型優勢把楊延昭一口吞下,但他身上御賜的護身盔甲堅韌異常,惡龍的利爪尖牙難以撼動。然而以真身現身的惡龍恢復力似乎更勝以往,楊延昭多次在其身上刺出傷口後,創傷隨即復原,二者大戰無數回合,難分勝負。

酣戰中,楊延昭靈機一動,借白龍之力一躍而起,離地數丈高。接著全神貫注,用盡平生之力將手上的素纓蘸金槍朝著蛟龍腹部猛力射出,槍猶如閃電般迅速貫穿龍腹,像穿糖葫蘆一樣地將蛟龍龍身釘在河床底。楊延昭立即抽出寶劍,將蛟首及四肢斬下,扔到一旁河堤的陸地上。

這時楊延昭仍不放心,喝令道:「潛流五十里,孽龍永絕跡!」他潛入水中,握住素纓蘸金槍再度向河底戳去,果然蛟龍的軀體掙扎著下鑽,不久之後便沒了動靜,惡龍徹底消失了。但沒想到的是,它似乎鑽通這界河長達五十里的潛流,最後再洶湧噴出形成水泉,這個泉水就是後世著名的一畝泉。

龍害根除後,楊延昭與將士們於此地教化百姓信佛向善,地方也日趨繁華,靠著這千百年來源源不絕的泉水,其山光水色似乎更勝以往,故百姓稱其為保定的母親之泉。而楊延昭三戰惡龍的英雄傳奇故事,亦在當地民間口耳相傳的流傳了千餘年。

後世文人曾作詩:《詠保定一畝泉》紀錄了這段故事。

詠保定一畝泉

出蛟西塘泊,孽龍施邪術。
掀風借水勢,強掠幼童吃。
眾生遭禍害,惶惶閉家宅。
延昭領軍來,馳馬巡關塞。
目睹此景慘,義憤填心魄。
誅妖揮寶劍,滅邪梃槍刺。
邊戳邊喝令。為民除蛟逆。
潛流五十里,孽龍永絕跡。
從此界河水,地底行半百。
再從泉眼出,匯成一畝泉。

然而,在楊延昭斬殺惡龍近千年後,中共發動文化大革命,保定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迅速成為重災區,北嶽廟、鎮國禪寺、明伏石窟、臥佛寺等名勝古蹟遭毀,數萬人捲入武鬥、死於非命,一畝泉的水也在文革之後乾涸,不再流了。

參考資料:

楊家將外傳》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趙雲雁 蒐集整理

點閱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的夏二娘生前一直欠錢不還,死後被陰間處罰,投胎到王家當驢還債……
  • 人吃什麼都是天定,更何況我們的命運呢?在天地之間,人真的很弱小。
  • 清代光緒年間,廣西平南縣有位「一劑先生」,名叫甘庸德(字元夫,一字玉山)。
  • 龍亭公園是北宋皇宮的遺址,它位於現今中國河南省開封市的龍亭區內。這兒的仿宋庭園有著大宋宮殿之雄渾氣魄,又兼具皇家園林秀麗之嬌美。公園內的楊家湖、潘家湖隔著一座石橋對立相望,其美景風光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 文昌,本是星宮名,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古代星相家認為他是主大貴的吉星,道教將其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以後,文昌星尤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有文昌「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的說法。
  • 李德裕問起自己的祿命如何?那人說:「太尉您位極人臣,還有什麼必要詢問呢?凡是人的細微小事,都有定分,何況功勛和爵祿這些大事呢!但我可以談談你家中的小事,來證以小見大之理。明天中午,有頭白獸從南邊屋裡出來,有個小童,梳著丫髻,身穿紫衣,年方七歲,手執竹竿,共九節,長五尺,驅趕那白獸,那白獸便又往南跑走。這小童不是您宅中的人。您試著等候應驗此事。」等到第二天中午,果然有一隻白貓,從南屋而來,有個丫髻紫衣的小童,去驅趕牠,白貓又往南跑走。
  • 朝代更迭,事事瞬息萬變。征戰、討伐之事似乎已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個朝代走向衰敗時頻繁上演。然而,在征戰沙場、討伐叛軍時扮演著重要角色、起著關鍵作用的一代權臣、將相卻早已是註定的天選之人。連他們克敵制勝的玄奧之處,也是由世外高人在洞曉天意後前來指點、告知的。既有高人相助,在絕境中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就不再是天方夜譚。
  • 宋代有個叫許大年的商人,做生意時很善於謀劃以獲取利潤,因此很快積聚了不少財富,擁有大量良田、華美的宅院等,資產將近十萬。不過,唯一遺憾的是,許大年到了中年也沒有子嗣,因此很擔心自己百年後,無人繼承遺產,所以內心常常憂慮。
  • 宋朝有個叫廖忠臣的人,娶了歐陽家的女兒為妻。歐陽氏過門一年多後,公公婆婆就因染疫而亡,留下了只有幾個月大、仍在吃奶的女兒閏娘。彼時,歐陽氏也剛剛生下女兒,於是她同時哺乳兩個孩子。如此幾個月,歐陽氏的奶水不夠兩個孩子吃的,她便將親生女兒拜託鄰居餵養,自己專心餵養閏娘。
  • 他是一個窮秀才,屢次名落孫山,因此怨天怨地。一天,他等著妻子煮茶時,偶然打一盹,便步入了奇異的夢中之旅。他從寒士到權貴,從神童到天人,又從毛驢到蠢豬……黃粱一夢在清朝有了別樣的翻版,比之更加離奇……在一個壓縮交織的時空中,他經歷了天上人間。當他夢醒後,從此放下了抱怨,安貧樂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