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心情吃飯吧!「感受美味」滋潤你的人生

作者:蔭山洋介

人氣 254

編者按內向者的阻礙,不在於口條或能力,而是用錯方法。本文作者發現,多數內向者其實具有觀察力敏銳、思慮周延的特質,只是因為「過度在意他人」,導致無法施展、被埋沒在壓力之中。一旦用對方法, 反而比常人更能快速掌握脈絡,明確釐出客觀想法。本文分享內向者如何學習感受食物的美味。

重視自己的人往往也重視飲食

你每天的飲食規律均衡嗎?

我曾聽在大企業任職的朋友驚訝地說:「我發現最近的新人總是隨便喝個飲料、吃點零食、蛋糕就解決一餐,好像有填飽肚子就好,完全沒有好好吃午餐。」聽到這番話,連我也感到驚訝。

根據二○一九年日本農林水產省針對十八到三十九歲的人所做的「年輕世代飲食習慣相關調查」,其中「一天至少攝取兩餐包含主食、主菜、副菜的飲食」這一題,約兩成回答「幾乎每天」,三成回答「幾乎沒有」。

另外,約莫有兩成是「每週二至三天」,跟回答「幾乎沒有」的比例加起來,約略有五成的人不在意營養均衡的問題。這份問卷調查結果的確也符合我朋友的說法。

不重視飲食的行為,也代表不夠重視自己身體的需求。

假如你覺得「沒有特別想吃或是喜歡的食物,只是因為肚子餓才去吃東西」,那建議你可以從品嚐食物的美味開始學習。

感受食物的美味需要經過一番訓練,我們並非出生就知道什麼是「好吃」。美味感會受到文化的影響,因此世界各國的口味偏好形成很大的差異。

以日式料理的湯頭為例。外國人大多認為日本的高湯味道太淡,喝起來不夠有飽足感。雖然日式料理確實比西式菜色清淡,可是若懂得品嚐湯頭中的鮮味,就能體會到細緻高雅的美味。

學會品嚐食物的美味精髓,人生將會變得更加豐富,用餐時也會更開心,變得更期待用餐時間的來臨。

飲食才是保養肌膚最重要的事。(Shutterstock)
品嚐食物的美味,生活更有餘裕。(Shutterstock)

透過「感受美味」創造生活的餘裕

普遍來說,內向者對於「美味」的感受度不高。之所以這樣說,不是因為內向者的味覺不敏銳,而是因為內向者在用餐時常處於緊繃的狀態,全心全意都放在同桌人的一舉一動上。

無法在放鬆的狀態下飲食,是造成食不知味的一大原因。

大家有過這樣的經驗嗎?跟上司或客戶聚餐的時候,食物吃起來毫無滋味。但如果是家人朋友輕鬆自在用餐、交換感想,食物就變得好吃了起來。內向者的情形和商務飯局有些類似。在聚餐時經常過於在意現場氣氛,不太在乎自己吃了什麼,滿腦子都在顧慮對方的感受,往往對方說「好吃」,自己就跟著說「好吃」;對方說「有待加強」,自己就連帶附和「有待加強」。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選出一位自己願意敞開心房的人,一起共度用餐時光。

跟別人分享用餐心得,是學習「感受美味」的良好訓練。

內向者即便是跟朋友聚餐,也會因為害怕意見跟對方相左而不敢說出感想。因此可以的話,請務必找一位能夠相處自在的人陪你用餐,好吃就說「好吃」,難吃就坦白說「難吃」,然後再仔細思考食物美不美味的原因。倘若沒有一起吃飯的對象,用筆記本或是部落格寫下感想也是一個好辦法。

除此之外,下廚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假如你試著做出一桌美味佳餚,明明按照食譜烹調,最後的成品卻一點都不好吃,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你對美味的感受或記憶不夠清晰,所以不知道該如何調味。

不曉得如何調味,自然做不出好吃的料理。所以請大家透過實際操作,學習思考什麼是美味,自己又該怎麼做才能讓菜餚變得可口。「感受美味」是一件滋潤人生的事,也能夠藉此幫助內向者找回生活的餘裕。

<本文摘自《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不必能言善道,也能精準溝通、發揮影響力》,財經傳訊提供>

責任編輯:曾臻⊙

相關新聞
為何有人能活100歲? 研究:與腸道菌群有關
專家:睡覺時兩腿夾枕頭 對健康好處多多
面對悲傷 自我療癒 先學習接納別人的支持
用保險規劃財產 律師:避免親人爭遺產反目
最熱視頻
【遠見快評】烏克蘭最大水壩被炸 頭號嫌犯浮出
【菁英論壇】崩潰前夜 今年六四不一樣
【新聞大破解】自由陣營再全球化 中共友圈急縮
【時事金掃描】烏反攻箭在弦 粉紅參加瓦格納?
【思想領袖】前法律顧問揭中興違法 遭威脅
【熱點互動】白宮「重新接觸」北京 意欲何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