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容易受傷的心靈 你必須留意3因素

作者: 施琪嘉

人氣 371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些神話、童話或魔幻文學作品所創造的英雄形象大都是歷經種種磨難,最終戰勝惡勢力,才能過上平靜安穩的生活,這其實都隱喻了一個內在小孩成長的過程。

介紹了內在小孩的形成,以及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特徵。這一堂課我們將探討內在小孩是如何受傷的。

譬如,一個孩子從小沐浴在父母的關愛之下,周圍的人對他比較和善,環境也比較友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用盡全力對他好,那麼他就能形成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健康的內在小孩的特點

早期來自父母的愛和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能幫助孩子形成有安全感的內在小孩。他會對周圍的環境特別信任,對周圍的人也特別熱情和友好,充滿自信。跟這種人接觸時,你也會覺得充滿正能量。

這種人的內在小孩既勇敢又熱情,既大方又單純,為人坦坦蕩蕩。當真正的人格形成後,他會讓人如沐春風。也就是說,跟他在一起時,你會感覺他從不做作,一言一行都非常自然。這就說明他擁有健康的內在小孩。

挫折並不一定導致內在小孩受到創傷。譬如,一個內在小孩在扮演過早期「上帝」這種角色後,就開始與現實接觸。那麼這個內在小孩就有可能耐受挫折,並且能認識到:「哦,父母有時發火並不等於他們對我就不好」,所以他就可以接受父母的不完美。事實上,他也逐漸接受了世界和自己的想像不一樣的事實。

這種內在孩子就能夠耐受挫折。偶爾考得不好、別人做的事不符合自己的願望、跟別人在一起玩時,被別人占點小便宜,他不僅可以耐受,而且還可以比較寬容。這種人當然就會受人歡迎。

但是在受挫後,內在小孩也有可能發展出另外一面──「惡魔」。它到底是不是內在小孩的一個特徵呢?有創傷的內在小孩當然有「惡魔」的一面,就像每個人的人性都有陰暗面。譬如嫉妒。一個內在小孩如果嫉妒心很強,就可能會想破壞別人所擁有的一切,認為「只要我自己沒有,你也不能有」,最後害人害己。

正常、健康的內在小孩也會有嫉妒感,只不過他能把這種嫉妒感克制在一定程度內,在這個程度內,嫉妒感表現出來的是羡慕。

那麼,嫉妒和羡慕有什麼差別呢?嫉妒是:「如果我沒有,我也不讓你有,如果你有,我一定要破壞你」;而羡慕則是:「你有的東西我沒有,也許我以後透過努力也可以有,可是現在,因為你有而我沒有,所以我特別羡慕你,但我也可以讚美你」,這才是健康的內在小孩的表現。

內在小孩為什麼會受傷

但是,如果在環境特別惡劣時,他也會朝有創傷的內在小孩的方向發展,這就構成了我們後續的話題—內在小孩是怎麼受傷的。

簡單地說,在形成的各個階段,如果內在小孩的需求沒有得到及時滿足,他就可能受傷。

譬如,最早期的「上帝」般的內在小孩,因為要活下來,所以呈現出一個「上帝」般的形象,要求周圍的人全心服侍他。這時如果父母對他足夠好,使他產生了安全感,逐漸地,他表達需求時就沒有那麼急迫,他就會變成一個有耐性,能接受挫折,並且能夠原諒別人、寬容別人的內在小孩。

但是,如果周圍的環境特別惡劣,他可能就會把「上帝」般的內在小孩保持下去。現實中的這個孩子就會表現得對人頤指氣使,說話口無遮攔,這正是具有「上帝情結」的內在小孩的外在表現。

如果年紀小的孩子有這種表現,我們還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狀態。但是我們會發現,在成年人當中也有不少這樣虛張聲勢的人。

有一些各方面都不具優勢的人,但他們的姿態卻好像自己大權在握,是一個「上帝」似的人。這種人的內在小孩其實是一個弱小的、自卑的、怕被別人瞧不起的孩子。所以他必須為自己製造出一個特別強的陣勢來壓倒別人,這就是一個有創傷的內在小孩的表現。

那麼,有創傷的內在小孩是怎麼形成的?

早期惡劣的環境和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可能會讓孩子形成有創傷的內在小孩。在各種不當的教養方式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疏離。如果父母不太理孩子,這個孩子就會感覺到危險,因為父母不講話、不陪伴,又不撫摸,他就無法擺脫「我活不活得下來」的疑慮和恐懼。

其次是「太強烈的刺激」。有很多父母親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對孩子不滿,譬如,他們想要男孩,生的卻是個女孩;或者想生一個健康的孩子,但這個孩子卻是身障;又或者父母想離婚,卻因為孩子不能離……在這樣的親子關係中,孩子就常常不能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關愛,相反,他常常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敵意,甚至是語言上或身體上的暴力。

除此之外,成長環境也可能存在不當的刺激,例如哥哥姐姐態度惡劣等。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母親因為全心照顧新生兒而忽略了稍微大幾歲的哥哥姐姐。哥哥姐姐感覺被母親冷落了,就可能偷偷掐弟弟或妹妹。

總而言之,周圍的環境對個人的生存特別不利時,他也容易形成一個有創傷的內在小孩,把自己的內在小孩臆想成具有無所不能的神力形象。

你可以看到電影「蜘蛛人」、「鋼鐵人」裡的主角,都具有一個特點,無論怎麼打都打不死。這種內在小孩的英雄形象也常常出現在中國文學作品中,例如孫悟空。

孫悟空的身體可以任意變幻,可以變大,可以變小,可以變成山石草木,他還有金剛不壞之身,無論是被放在煉丹爐裡燒,還是被砍頭劈身,被壓在大山底下,他都不會死。這就是一個內在小孩的表現,只是這個內在小孩具有極強的神力。

恰當、穩定和持續的教養方式

上文提到的不當之處,主要是對孩子照顧和愛護不足,沒有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現代人常有的現象:父母愛子之心太切、太強烈,給予孩子太多的關注。這種愛往往使父母給孩子的東西不是孩子需要的。

對於哪種教養方式是不恰當的,哪種方式是恰當的,我們可以從下面例子中體會。

兩三歲的孩子在公園裡爬樓梯。我們可以看到三種類型的母親的不同反應。

第一種類型的母親,看到孩子爬樓梯,馬上過去把孩子抱走,說這個太危險,你不能爬。這種母親會緊緊盯著孩子的一言一行,不讓孩子越雷池半步,這是過度敏感的母親。

第二種類型的母親,她的孩子已經都快爬到頂了,要摔下來了,她還在旁邊跟別人聊天,根本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情況,這就是特別疏遠的母親。這種孩子可能會外傷不斷,他的內在小孩體驗到的就是過於自由,沒有管束,但是經常因此受到身體傷害,各種摔傷、骨折。

第三種類型的母親,看到孩子在往上爬時,她邊跟別人講話,邊用餘光看著孩子。當孩子爬到一定的高度時,她就過去扶著孩子,並且鼓勵孩子繼續往上爬。這種方式就是「恰當」的教養方式。恰當的教養方式是避免孩子形成有創傷的內在小孩最重要的環節,除此之外, 還需要保持教養方式的穩定和持續。

穩定的意思就是,母親要經常出現在孩子面前,並且和孩子有固定的儀式。早上幾點起床,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然後晚上幾點鐘睡覺,睡覺前要講故事,要親一下……穩定對於孩子的成長是特別重要的,儘量不要讓孩子頻繁變換生活環境。

同時,對孩子的態度要有「持續性」,比如,你誇孩子要發自內心、穩定持續,不能因為他成績不好,就不誇他了。

綜合以上,恰當、穩定和持續是對孩子的內在小孩的形成非常重要的三個因素。如果這三個因素有缺失,就容易形成創傷的內在小孩。

<本文摘自《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心理醫師陪你跟自己和解的成長課》,境好出版提供>

●孩子總是予取予求? 臨床心理師談五個教養策略
●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讓自己慢下來
●每個孩子都很獨特 個性不同教養無法複製

責任編輯:曾臻◇

相關新聞
名次是一時的 教養是永遠的
【爸媽必修課】全家交流育兒經 達成教養共識
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情緒智商的重要性
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培養慈悲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