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罰球!罰球!

不要跟英格蘭人說罰球。(Richard Heathcote/Getty Images)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02月02日訊】剛結束的卡塔爾世界盃,阿根廷成為主角梅西的完美舞臺,英格蘭又一次淪為配角,還是為了襯托「大反派」強勁的法國隊,史上最精彩決賽的對決終極完成,而英格蘭繼承他們傳統死法:罰球。

跟英格蘭人提「罰球」,有如在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裡說「伏地魔」一樣,刺中其死穴。自1990年以來,英格蘭在國際大賽中經歷十次罰球決戰,只贏取三次,其中一次於歐洲國家聯賽險勝,擊敗瑞士,英格蘭作為一支傳統強隊,這等表現令人難以置信,記錄差矣。

首個教訓英格蘭的,不是別人,正是死敵德國隊,1990年世界盃,那時還是西德,半決賽狹路相逢,最終以殘酷的罰球大戰決勝負,當時英格蘭頭號門將彼得·希爾頓,世界一流,他擅長猜對球飛方向,任誰也不信,竟然一個也沒撲中,最終德國4:2獲勝。

1996年歐洲盃,雖則四分之一決賽中,英格蘭憑罰球決戰淘汰了西班牙,但在半決賽,再遇德國,歷史重演,進入罰球決戰,英格蘭世界級門將希曼面對德國的6次射門,無一撲中,而英格蘭第六例罰球罰失,再次飲恨四強,這個射失罰球的人,正是目前英格蘭主帥「南天門」索斯蓋特。

這刻起,英格蘭人似乎認為被「罰球之神」詛咒,及後發生的,驗證了這一切,分別在世界盃的1998年八分之一決賽和2006年四分之一,以及歐洲盃2004四分之一、2012四分之一以及2020半決賽中,均輸在罰球點上。如今英格蘭人近乎放棄,甚至默認如果不能在常規時間解決戰鬥,就已輸了。因此英格蘭的戰術是力求不要拖入罰球,但戰略上,這已是先輸一招。

為什麼英格蘭不會踢罰球?論球員實力,這30年間,正是英格蘭黃金一代,各個位置都是世界級球星,一群俱樂部隊長和副隊長們組建的團隊,卻屢屢敗於心理戰-罰球絕殺,顯然有悖於人們的認知,只能說,罰球帶給英格蘭人的壓力,超乎異常。

英超聯賽總進球記錄保持者阿蘭·希勒曾說,當他走向罰球點的那段路程,是他人生中最漫長的,一旦射失,這陰影伴隨你一輩子。另一英格蘭名宿萊茵克爾也說過:「我是拿起球走過去?還是踢過去?是走著?還是跑著?」這種無意義的思緒,佔用極大CPU空間,系統自然無法如常運行。

然而這些壓力,往往來自球迷,因為英格蘭他們永遠期待羸取更高榮譽。大賽前總是提及罰球,淘汰賽中,所有英國媒體不斷播放「罰球」這字詞,而這會讓即便擺脫了歷史陰影的英格蘭球員,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不要想大象的結果,就是腦子裡都是大象。

結果是惡性循環,當你連續對決失利,卻更形崩潰,作為英格蘭教練組要解決最大的難題,是如何給球員減壓。能做到的,恰恰是2018年那一屆世界盃,剛才提到「南天門」索斯蓋特能上任,原因很簡單:找不到合適人選,其前任大山姆因錢權交易醜聞被解僱,只好選用英格蘭U21主帥的他臨時代辦。

或許是臨時性,而前黃金一代陸續退役,固當時由教練組到球員全是初出茅廬,當時英格蘭不被看好,包括英格蘭人也有如斯想法,小組能出線已經很好,英格蘭當刻沒了負擔,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英格蘭竟在16強階段,以罰球淘汰了哥倫比亞,打破英格蘭世界盃罰球不勝的記錄。

那場比賽,我印像很深,不全因英格蘭罕見地贏了罰球,而是出席保守黨組織的香港觀察活動,前港督彭定康邀請到場演講,談論香港,賽事卻在半小時後開始,在場人士急切期盼督爺快點講完,好能在西敏寺政府大廈會議廳裡,拉下螢幕,所有人一起看球賽。

最終延至罰球大戰,議會大廈該關門,也給我們一個方便,英格蘭贏了,廳內不管是否英格蘭人,都載歌載舞地慶祝,我知道裡面很多人平時不看球的,興奮如同中了金多寶六合彩。

可是,去年歐洲盃決賽,英格蘭又敗於義大利罰球決戰,五個球只進了兩球,瞬間打回原形。

不要跟德國人面前說二戰,不要跟法國人面前說英文, 不要跟英格蘭人說罰球。

文:天宇

責任編輯:陳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