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翦春韭」是什麼宴?雨翦春韭典故為誰傳?

作者:允嘉徽
常吃韭菜可以增進體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手腳冰冷、下腹疼痛。(胡乃文開講提供)
常吃韭菜可以增進體力、促進血液循環。古人「翦春韭」意味什麼宴會呢?「雨翦春韭」是誰留下的典故?(《胡乃文開講》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7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春天時節古人有一個雅興是「翦春韭」(*翦同剪),這與當今流行語「割韭菜」的對象是一樣的,內涵卻相去十萬八千里,天差地別。古早以前,先人早知道仲春的韭菜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古人強調順應天時過生活,春天「翦春韭」翦出了無數的春天記事、人生風景和溫馨情誼。

春天裡迎來新年,好友親朋邀約敘春小宴,其樂融融。怎樣發函邀約召喚好友來相聚呢?古人非常含蓄自謙,就以「翦春韭」為名,用這幅春日裡的好景緻,邀約勸誘好友來一場敘春小宴。

為什麼「翦春韭」款待客人?春天是韭菜最美味的季節,春韭應天時而生,攢聚物華。南朝宋、齊的文學家周顒說「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菜食中的勝味,且推薦給南齊文惠太子(蕭長懋,齊高帝蕭道成的孫子,齊武帝蕭賾長子)(見《南史‧卷三十四》)

「韭」一種而久,所以稱之為韭。春天的韭菜是食桌上的一種至味!(Shutterstock)

韭菜是一種非常好種的植物,種下之後只要在冬天培土一次,在韭的根部覆蓋泥土,等到春來就可以繼續收穫,而且一年割剪韭菜三、四次也不會傷害它的根本。元代王禎《農書》記載「韭,久也。《圖經》云:『一種而久,故謂之韭。圃人種蒔,一歲而三四割之,其根不傷。』」

淋過春雨後,春韭脆而無滓,更是美味中的美味!

唐代詩聖杜甫在《贈衛八處士》詩中留下「夜雨翦春韭」的情味,描寫老友衛八處士在春雨霏霏的夜色下為他翦春韭,溫暖了他的心房,留下了多難人生中美好又雋永的記憶。一場春韭小宴招待一位契闊二十載的老友!「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感傷,在春天煙雨中、在春韭美味裡消解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醇厚的情味。

雨翦春韭」的典故不是唐朝才有,這種溫暖情誼的另一端遙遙接繫東漢。東漢末年亂世中,有位高風亮節的賢士郭林宗(郭泰),他有個好友叫范逵,兩人情誼深厚。一個春雨霏霏的雨夜,范逵突然到訪。郭林宗在雨中給他翦春韭,作湯餅款待他。

湯餅就是湯麵,熱騰騰的湯汁暖胃暖心,春韭濃郁香氣飛散傳遠,受到許多人青睞。《晉束皙餅賦》說湯餅是最好的解飢食品,「弱似春綿,白若秋練,氣勃鬱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搭配春韭料理的湯餅,熱氣香溢八方。

這道春韭湯餅從郭林宗的手中傳下來了,傳了二千年,濃情厚誼的滋味代代遞增,《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傳載:「冒雨翦韭,郭林宗款友情殷」,令人無窮回味。後代因此以「雨翦春韭」來傳述友情的深厚,人間的溫情。

薄皮韭菜盒子,香氣遠溢。(Shutterstock)

《後漢書》撰述了郭林宗(郭泰,公元128年—169年)高風亮節、高古非凡的一生。他從小喪父,家境貧窮。他就學於成皋,二十歲時跟屈伯彥學習經史書籍。他穿著破舊的衣服,不執著於飲食,隔一日吃飯,樂在學習,勤學三年博通古籍。後來他到洛陽遊歷,受到當時名士「天下模楷李元禮」(李膺)讚譽:「吾見士多矣,無如林宗者也」,遂而名震京師。

郭林宗見天下將亂,開館授徒而不出仕,侍親至孝,且樂於勸善,提攜後人,從不批評他人。范滂讚賞他是個「隱不違親,貞不絕俗」之人。郭林宗死時四十二歲,來自四方為他送葬的有千餘人,一些人共同為他立碑立傳。當時聞名天下的大文學家蔡邕為郭林宗寫了碑文。蔡邕說:「我幫人寫的碑銘很多,他們的碑文都溢美了,只有郭泰一生德行銘記在碑文上毫無愧色!」

春韭獻給好友春敘的「春韭宴」人間美味。(Shutterstock)

春韭為我們作了「春韭宴」的人間美味,「雨翦春韭」的伊人傳下溫厚情誼和煦煦品德,芳遠益清。春韭情誼為人間畫下一道永遠的好風景!@*#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您聽說誰家剛剛誕生了一個「千金」,當即知道這家的新生嬰兒是個女孩。說起千金的話題,這裏邊還有不少趣聞,不僅指貨幣,也曾指男孩,那什麽時候專稱發生了改變?
  • 母親節讓人想起康乃馨。在中國歷史上,其實早就有代表母親的花了,比康乃馨更是悠久,那是什麼呢?中華文化的母親節很有特色!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說「病在膏肓」是指一個人已經無藥可救了。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膏肓是在人體的什麼地方?為什麼「病入膏肓」就無藥可救?這成語是出自哪本古籍?
  • 滿族,格格,清朝,夏瓊芬
    華夏民族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著古老的記憶,這記憶來自秦漢三國、唐宋明清。五千年間,每一朝代都遺留下豐富的文化,鐫刻在華夏民族的基因裡。您或許曾想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看一看歷史的朝代中是否有您前世的身影,那麼在此之前,您應當獲得適量的知識儲備,以免在古代社會裡不小心冒犯了君子、唐突了佳人。
  • 古人說感恩報德至死不忘!陰間的鬼也知恩圖報,史書上有記載。從另方面來說,人做的好事、善事,也不會白做,可能在什麼關鍵時刻、或關鍵的事情上就得到令自己意外的好回報。
  •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二十四節氣的「雨水」,自古來留給我們什麼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典故呢?
  • 元宵節能不想起吃「元宵」?!為何湯圓叫「元宵」?北方才叫湯圓為「元宵」嗎?追溯元宵或圓子、湯圓的源頭,可以溯源到何時呢?一顆元宵湯圓承載的歷史超乎你的想像!
  •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燈謎就是這樣的一種文化娛樂,事實上燈謎的內涵包羅萬象。製燈謎、猜燈謎盛行於歷代,燈謎的起源和一些名人、文學家聯繫在一起,他們都是誰呢?為什麼愛上燈謎也能讓人考場順利呢?
  • 黃曆二月春雷響,驚醒地下的蟄蟲出洞,這是陰陽循環的常態;早發的「冬雷」則是反常的天候現象。自古以來,人們就觀察到這個現象。這種反常的天候只是氣象上的表現嗎?還是和世間人事的治亂有所對應呢?有無應驗的實證呢?古書上和民間累積的經驗以及氣象學觀測,很早就觀察到了「冬雷」這種異常的天候現象,並且有一些說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