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內循環變死循環 農民工返鄉大凶之兆?

人氣 4708

【大紀元2023年03月01日訊】大家看到,中國經濟的兩大支柱,最近是垮得很慘,一個是房地產崩盤,一個是外貿出口暴跌。由於出口訂單大減,中國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工廠大量倒閉或是減產,大批找不到工作的農民工,只能被迫返鄉。那麼,中國的出口訂單為何會大幅下降呢?又為什麼有人說,中國農民工返鄉是大凶之兆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江浙滬廣工廠倒閉減產 失業潮洶湧而至

最近,網上流傳的多個影片顯示,江浙滬廣等地的大量工廠倒閉減產,大批打工者找不到工作。

比如,在浙江嘉興,一家材料工廠招聘20名員工,但是有300多人頂著寒冷天氣冒雨面試;在四川成都,一家電子廠招聘300個工位,天還沒有亮,工廠大門前就排起了上千人的長隊。深圳龍華人才市場的一名勞務中介表示,今年多家工廠很早就關閉了臨時工招聘通道,只招收正式工。

而在訂單流失、產能過剩的壓力下,也有公司給員工放起了長假,比如上市公司模具生產商東莞捷榮,已經安排部分人員放假,時間從2月21日到5月20日,長達89天,如果需要延長假期,會再另行通知。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說,在經濟活躍的「長三角」地區,九成以上的出口加工企業在今年的元宵節後,已經停止招工。

不僅如此,工廠招工的條件也是越來越苛刻,待遇越來越低。

在中國華南、華東地區的電子供應鏈招工現場,傳出中介趁機狠心砍價,時薪只有人民幣6塊錢。以最低時薪計算,1天工作8小時,收入還不到人民幣50元,連日常所需都負擔不了。

此外,招工年齡也更為苛刻,網上的一段影片顯示,深圳一家工廠的招聘現場,一名招聘人員在大聲通知,只招收86年以後的男性。

有民眾哀嘆說,以前是IT業35歲以上的失業,現在連普通工廠也不要86年以上的,那麼,三十多歲的人除了送外賣、送快遞、跑網約車之外還能幹什麼?65歲退休之前一直要飯嗎?

從一些網民傳出的信息來看,在上海、蘇州、深圳、廣州等大城市,都有數以萬計,甚至數以十萬計的打工人找不到工作,無奈地滯留在當地,而且,許多打工人因為住不起旅館,晚上就湊合跑去火車站、汽車站、網吧走廊,甚至是橋下、地下隧道過夜,希望還能等到工作機會。

出口訂單暴跌 產業鏈轉移成定局

那麼,大陸的失業潮為何洶湧而來呢,原因就是,中國的外貿訂單在大量減少。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說,在深圳鹽田港,層層貨櫃上積滿了塵土,空箱達到了29年來的高位。而且,上海港、寧波港、廣州南沙港,都出現了類似情況。

財新網在2月14日報導,一名上海港的碼頭操作人員表示,「碼頭的空箱都堆滿了,現在很多都堆到江蘇太倉去了,這種景象很多年都沒見過了。」報導中說,不僅是上海,這種空貨櫃堆積如山的現象,正在廣州等各大港口、港外堆場及貨櫃製造廠上演。

大陸媒體報導說,中國2023年春季外貿訂單,總體下降40%,其中傳統產品下降50%以上。雖然沿海地區組團出海搶單,但是收效甚微。

2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1月份錄得49.2,雖然比去年12月增加了0.2個百分點,但已經是連續第六個月處於收縮區間,並且低於路透社專家預測的49.5。

按照中共統計局公布的1月官方數據來看,PMI為50.1,比前1個月增加了3.1個百分點,時隔3個月後重返擴張區間。但是,1月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1,仍處於收縮區間。

事實上,中國的出口增速,在去年7月達到頂峰之後,就開始逐月下滑,從10月開始轉為負增長,並且降幅不斷擴大。在去年12月,中國的出口額,同比下降了9.9%。而且,出口下滑的趨勢還將延續。中國社科院經濟所近期發布的報告就預計,今年的出口增速將轉為負增長。

不過,中共官方將出口下降的原因,歸咎於國際需求收縮,以及過去兩年的出口增速很高、基數抬升,但是,卻不敢提到導致中國訂單大量流失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陸續撤離中國,將產能轉移到其它國家,而這也導致供應鏈上下游的很多國內中小企業沒了生意。

長期以來,美國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對像國,但在去年12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同比下降了19.5%。

自由亞洲電台2月17日報導,中美之間的貨櫃貨運價格,已經斷崖式下跌,最近的跌幅超過八成。而且,歐洲已經取代中國,成為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二大是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北美國家,中國已經降到第三。

另外,《德國之聲》早前也引述歐盟東盟商會執行董事的談話,指歐洲商人與中國脫鉤和供應鏈多元化「已成定局」。

所以,中國對美歐出口下降,是拖累中國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而導致產業鏈轉移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美中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

比如,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日本晶片生產商「京瓷公司」(Kyocera)的總裁就表示,日本京瓷正在將生產轉移到其它地方,並在日本國內大量投資生產設施。 在中美科技戰下,由中國生產再出口海外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可行,中國已經不適合繼續作為世界工廠。

農民工謀生之路渺茫 農村或成火藥桶

我們看到,2月16日,中共黨刊《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去年12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部分講話內容。習近平自己也承認,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問題是「總需求不足」,要提振消費,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但是如今,外企搬遷、私企倒閉,外貿和內需都面臨長期枯竭,中共卻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中國民眾的生活卻日益艱難,農民工的謀生之路更是變得渺茫。

對大多數農民工來說,如果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回鄉也難以解決就業問題,因為農村工作不好找,工資又少,留在農村掙錢根本難以養家活口。

在1月10日時,中共發改委曾發布了一個《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要求地方政府為農民工尋找更多的工作機會,3月份就開始實行。

什麼是「以工代賑」呢?就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賑濟的一項扶持政策。

這個管理辦法的第二十八條提到,要按照「能用人工儘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務工儘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的要求,組織項目所在縣域內的農村勞動力、城鎮低收入人口和就業困難群體等參加工程建設。

在去年11月,中共發改委和財政部等五部委,也呼籲採取更多措施,支持農民工就業集中的建築業、製造業、服務業企業度過難關,指導企業不得以年齡為由清退大齡農民工。

但是,花錢僱人力去做機器或許能夠完成的工作,可也讓民眾不滿。有網民說,幹嘛不直接回到原始社會呢。也有人質疑說,中國已建成所需的大部分基礎設施,許多基建項目沒有必要,只會增加經濟浪費。

先不說中共這些應急手段是否有效,但卻說明了,農村的失業危機有多嚴重。

中共也在2月13日發布了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裡面宣稱解決好所謂的「三農」問題,是中共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聽上去似乎很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但是長期以來,正是中共當局不斷用戶口、稅收、資源分配、就業、教育和保險等方式,刻意製造了城鄉二元結構,讓農村居民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樣的生活待遇,也讓進城打工的農民工淪為城市裡的「二等公民」。

對於目前的大批農民工無工返鄉,媒體人顏純鈎就評論說,這是中共的大凶之兆,將會導致中共基層政權的最先崩潰。

為什麼呢?因為改革開放為數以億計的農民工打開了一扇改變命運的大門,可惜四十年過去,一切又打回原形,他們又回到破敗的鄉村。但是,這些回鄉農民工正值青壯年,在城市接受過現代意識洗禮,網絡信息通達,又經歷過集體追薪的磨煉,一旦在鄉村集結,每日面臨失業困擾,看不到前景,很可能會向政府討要說法。如此一來,等於在廣大鄉村建造起大量「火藥庫」。一旦鄉村「火藥庫」一一引爆,中共政權的瓦解,就將從農村開始。

關於農村是否會變成「火藥庫」,還有待觀察。但是,有一點倒是已經成為現實。

大家看到,自從2020年5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兩會期間首次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所謂新發展格局之後,如今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經濟看起來還真是要達成「內循環」目標了。

但是,這個「以內循環為主」的經濟,究竟要如何發展,中共卻顯然還沒摸索出門道來。

比如,中共說要以內循環為主,但中小企業大規模倒閉,民營企業家信心坍塌;中共想要靠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但民眾卻拚命存錢,消費意願疲弱;中共說要發展高端製造業等新的支柱產業,但在中美科技戰的背景下,高科技的發展處處受制,現在已經乾脆說「能用人工就不用機器」了。

所以,與其說這個「內循環」,是什麼所謂的新發展格局,倒不如直接說,中國經濟正在「死循環」中打轉。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陳思雨
關注「財商天下」:https://bit.ly/GJEconUND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財商天下】ChatGPT搶飯碗 這些職業不易被取代
【財商天下】中國經濟依然虛弱 魔鬼藏在結構裡
【財商天下】不動產私募基金來了 能否拯救中國房地產?
【財商天下】全球製造業大轉移 墨西哥成中企跳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