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航攝影像用途多元 航拍員養成不易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3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航攝影像能提供國土測繪、災害勘查及林業經營等多元用途,一張航拍影像得來不易,完成拍攝後,航拍員還需將原始資料,解讀成可讀資料,才會進入農航所空間測量課,進行影像後製。農航所長吳淑華分享,一位航拍員的養成少說半年以上,除專業能力外,也需具備合適的體能條件,如不會暈機,不懼怕搭乘小飛機,體能也要好等,且需通過航醫的體能檢查,才能夠上飛機。

農委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的航拍影像應用多元,從災害勘查、防災,到各項災後航測工作,如莫拉克風災。此外,違建建築、土地爭議,也都是由農航所的圖資佐證,吳淑華形容,就像是創造了一張畫布,農航所提供基礎GIS地理資訊圖資,進一步提供各機關單位運用。

一張航拍影像得來不易,完成拍攝後,航拍員還需將原始資料,解讀成可讀資料,才會進入農航所空間測量課,進行影像後製。吳淑華說,航遙測飛機執行任務時,飛機上會配置兩名飛行員,及兩名空照人員。

機上空照人員,依據工作內容不同,分別為領航與紀錄,在航遙測飛機上扮演不同角色。吳淑華表示,領航員由較資深者擔任,需熟悉臺灣全島及離島地形,能明確辨別重要地理特徵,掌握飛機位置及飛行方向,引導飛行員進入航攝任務區域,且隨時觀測機外天氣狀況,適時調整拍攝航線,像是,遇到天候因素、空域管制,導致拍攝工作緊急停止時,能夠立即應變、處置。

紀錄員的工作,則是需要熟悉相機等各項組件及操作方法,同時具備簡易故障排除能力,並協助領航員判斷天候狀況等。

農航所的航線規劃,原則上是將台灣本島依南北向劃分為80條航線,並依地勢高低區分為7個航高,在航遙測飛機執行航攝任務進入拍攝位置前,應進行至少3分鐘穩定直線飛行,及8字形盤旋飛行,以校正「IMU(慣性測量單元)」,結束航攝任務後則反序進行。

吳淑華表示,考量IMU的累積誤差影響,拍攝航線長度需控制在大約15分鐘內,拍攝時每一個曝光點也必須依座標精準定位,有時拍攝時,也須避開雲層即時轉換航線,或碰到飛行管制時,都要機動性避讓,因此,飛行員及航拍員之間,必須具備一定的默契,才能共同執行航拍任務。

操作過程繁複 航拍員養成須半年以上

對於如何才能夠成為一位航拍員,吳淑華說,一位航拍員的養成至少須半年以上,因為一系列工作非常繁複,目前農航所有八名航拍員,大多是念測量相關學系。若想成為一名航拍員,本身需具備合適的體能條件,不會暈機,不懼怕搭乘小飛機,體能也要好,且需通過航醫的體能檢查,才能夠上機。

吳淑華說,技術性上,需學習操作機上的軟硬體設備,將原始資料解算成可讀的資料,一系列操作是非常繁複的過程,「航拍員必須要適應這些操作,不然上了飛機會很緊張、手忙腳亂,不是那麼容易。」

此外,吳淑華表示,政府進行航遙測業務相關施政時,也需要有一個長遠、穩定的規劃,同時讓民間也能發展部分航遙測產業,保有機動性自主權,當政府需要緊急備援時,提供協助,而非政府獨占產業,必須是政府與民間產業互相合作。◇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