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微意妙難量 許大年誠心改過福綿綿

文/劉曉
許大年很善於謀劃以獲取利潤,因此很快積聚了不少財富,擁有大量良田、華美的宅院。(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618
【字號】    
   標籤: tags: ,

古人云:「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認識到錯誤,能夠誠心改過,沒有比這更可貴的事了。我們來看古籍中一個誠心改過,通過上天試驗的故事。

宋代有個叫許大年的商人,做生意時很善於謀劃以獲取利潤,因此很快積聚了不少財富,擁有大量良田、華美的宅院等,資產將近十萬。不過,唯一遺憾的是,許大年到了中年也沒有子嗣,因此很擔心自己百年後,無人繼承遺產,所以內心常常憂慮。

許大年四十三歲時,夫人終於生了一個兒子,許大年認為自己萬事已足,沒什麼可求的了。靜下心來,他反思過往生活,後悔經商時所行之事多有不合理之處,於是他決定信佛,多行善事,以贖前過。他將家產中通過別人抵債而來的,加倍償還原主;將家產中通過計謀得來的,則准許原主贖回。此外,對於救濟他人之事,他無不踴躍參與,並捐出了不少資產。

可誰都沒想到,許大年五十歲時,霉運當頭,不僅七歲的兒子突然夭折,而且家道中落。許大年心生埋怨,認為老天不公,因此終日仰天長嘆,請求老天睜開眼看看。

一天,正在埋怨老天的許大年忽然轉念想到:「天心仁愛豈有錯罰之理?必定是我所存的善心虛而不實,所行的善事假而不真,才導致的啊。」於是他發自內心地懺悔、自責,並在此後行善事時,必定發自內心地去做,不再敷衍。

如此過了幾年,許大年五十四時依舊諸事不順,家業更加貧薄。這一天天氣格外寒冷,外邊下起了大雪。許大年與夫人在屋子中邊吃小菜豆粥,邊回憶當年披著狐裘、吃著美味佳餚、喝著美酒、召集賓客開懷暢飲、掃雪烹茶的情景,依然是歷歷在目,仿若昨日。那時是何等的繁華啊!兩人感嘆,如今悔過行善卻反遭上天的懲罰,真是再怎麼做都是枉然。

說著說著,許大年又轉念道:「釋迦牟尼在雪山修行,受盡了苦楚,方才成佛。我雖然遭受磨難,但布衣薄粥尚未缺乏,對此,不但不感念上天之恩,反而心存埋怨,這豈不是更加墮落了?」遂趕快焚香禮佛,流涕懺悔,再不敢萌生放棄行善、向佛的想法。

當天晚上,許大年夫婦倆都做了同樣一個夢。他們夢見一個身穿紅衣、頭戴紗帽的神人來到他們家的中堂,叫出許多奇形異狀的東西,指著它們對許大年說:「這是喪門、弔客、冰消、瓦解等惡鬼。上帝因為你年輕時做了種種惡事,所以差遣破星做你的兒子,來敗你的家業,同時還派遣這些惡鬼來幫助消耗你的錢財。可喜的是,你得子後,改過向佛,施行各種善事,這些善行足以抵償前罪,所以把破星先收回去了,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兒子夭折了。至於這些惡鬼則是留下來試驗你是否誠心。試驗了這麼久,你並沒有放棄行善、向佛的想法,上帝決定嘉獎你,特命我來送福祿二位星官做你的子嗣。你失去一個得到兩個,失去壞的得到好的,真可謂收穫滿滿了。」說罷,神人向許大年拱了拱手,帶著眾惡鬼出門而去。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許大年五十歲的夫人突然懷孕了,後來生了一對雙胞胎,取名叫增福、增祿。兩子長大成人後,皆步入仕途,成為達官顯要。許大年夫婦也借兒子的光,受到皇帝的封賞。

參考資料:《太上感應篇圖說》《寰球名人德育寶鑒》@*#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的夏二娘生前一直欠錢不還,死後被陰間處罰,投胎到王家當驢還債……
  • 人吃什麼都是天定,更何況我們的命運呢?在天地之間,人真的很弱小。
  • 清代光緒年間,廣西平南縣有位「一劑先生」,名叫甘庸德(字元夫,一字玉山)。
  • 龍亭公園是北宋皇宮的遺址,它位於現今中國河南省開封市的龍亭區內。這兒的仿宋庭園有著大宋宮殿之雄渾氣魄,又兼具皇家園林秀麗之嬌美。公園內的楊家湖、潘家湖隔著一座石橋對立相望,其美景風光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 文昌,本是星宮名,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古代星相家認為他是主大貴的吉星,道教將其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以後,文昌星尤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有文昌「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的說法。
  • 李德裕問起自己的祿命如何?那人說:「太尉您位極人臣,還有什麼必要詢問呢?凡是人的細微小事,都有定分,何況功勛和爵祿這些大事呢!但我可以談談你家中的小事,來證以小見大之理。明天中午,有頭白獸從南邊屋裡出來,有個小童,梳著丫髻,身穿紫衣,年方七歲,手執竹竿,共九節,長五尺,驅趕那白獸,那白獸便又往南跑走。這小童不是您宅中的人。您試著等候應驗此事。」等到第二天中午,果然有一隻白貓,從南屋而來,有個丫髻紫衣的小童,去驅趕牠,白貓又往南跑走。
  • 朝代更迭,事事瞬息萬變。征戰、討伐之事似乎已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個朝代走向衰敗時頻繁上演。然而,在征戰沙場、討伐叛軍時扮演著重要角色、起著關鍵作用的一代權臣、將相卻早已是註定的天選之人。連他們克敵制勝的玄奧之處,也是由世外高人在洞曉天意後前來指點、告知的。既有高人相助,在絕境中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就不再是天方夜譚。
  • 宋朝有個叫廖忠臣的人,娶了歐陽家的女兒為妻。歐陽氏過門一年多後,公公婆婆就因染疫而亡,留下了只有幾個月大、仍在吃奶的女兒閏娘。彼時,歐陽氏也剛剛生下女兒,於是她同時哺乳兩個孩子。如此幾個月,歐陽氏的奶水不夠兩個孩子吃的,她便將親生女兒拜託鄰居餵養,自己專心餵養閏娘。
  • 他是一個窮秀才,屢次名落孫山,因此怨天怨地。一天,他等著妻子煮茶時,偶然打一盹,便步入了奇異的夢中之旅。他從寒士到權貴,從神童到天人,又從毛驢到蠢豬……黃粱一夢在清朝有了別樣的翻版,比之更加離奇……在一個壓縮交織的時空中,他經歷了天上人間。當他夢醒後,從此放下了抱怨,安貧樂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