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救人三命 天賜白銀兩罈

作者:泰源整理
善念感天賜金。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281
【字號】    
   標籤: tags: ,

清朝時,楚州有一個姓王的人,以賣花為生。每到年底的時候,婦人女子都需要用花來裝飾閨房,因為王某的花特別鮮豔,人們都加價爭相購買。

有一天,王某賣了一上午的花,到了中午時分,就坐在古廟中殿前的台階上,取出小秤稱銀子,估計賣出的花已有加倍的利潤。

這時忽然聽到大殿的西角有掙扎呼吸的聲音,王某很吃驚,進去一看,見一個身穿破衣服的男子懸梁自盡。王某趕快跑過去把他解救下來,撫摩他半天,這人才醒過來。王某對那人說:「你還年輕,為什麼要尋短見呢?」那人說:「我很不幸,家業凋零。做生意又沒有本錢,現在是一貧如洗。眼看要過年了,家裡沒有一粒米,妻子又要生孩子。我出門想借個三五十錢銀子救救急,沒想到竟然沒有答應的人。男子漢大丈夫活在世上,妻子生產,分文錢都沒有,有何面目回家,不如一死了之。」

王某說:「你要是死了,你的妻子生產之中誰來救援,必死,連腹中胎兒都要死掉。豈不是三條性命?我今天賣花得銀一兩六錢,除去本錢八錢,還剩八錢。我和你均分,你看怎麼樣?」於是王某把銀子慷慨贈送給他,也不問他姓什麼叫什麼,那人拜謝而去。

王某又到街上把剩下的花賣掉,到傍晚才回家。妻子正站在門口等候,說:「夫君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讓我擔心?」王某把贈銀救急的事情告訴她。妻子也很賢惠,並沒有怨言,說:「剛才見堂屋中有火光,有一尺多高,我怕遇見鬼,所以不敢在家待著。」

王某進屋一看,果然見有火光,說:「這是寶光,下面一定有金銀財寶。」找來鋤頭挖開,果然看到有白銀兩罈,上面都蓋著一個大元寶,元寶上面有字「救人三命,天賜成家」。王某用這些錢經營,於是成為富翁。他把帶字的元寶收藏起來,傳給子孫,到後來王家代代繁衍興旺,人們稱他為「花王」。

銀元寶。 (公有領域)

下面再講一個故事:

二人一善念而感天賜金

明代時期,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地區的米價一向很便宜,但在丁亥這一年大饑荒,嚴重歉收,米價貴至七錢。到了第二年戊子年的春天,新建縣有一鄉民家中十分窮困潦倒,全家的財產只剩下一隻木桶而已。為了不至餓死,鄉民便將木桶拿去出售,賣得三分銀,但以後的生活就無著落了。於是拿出二分銀買米,一分銀買砒霜,將砒霜加在飯中煮熟,然後準備全家人飽食一餐之後赴死。

飯剛剛煮熟,恰好這時里長(相當於現在的村長)上門來索取人頭稅,鄉民說無錢交稅。里長遠途而來,又飢又渴,心想,討不到錢,就是吃一頓飯也好,鄉民又說連飯也沒有。

里長見到廚房有煙火,便進入廚房,見到剛煮熟的一鍋飯,於是責怪他們欺騙人。鄉民家中的人連忙搖手說:「這鍋飯不是你能吃的。」里長見他們這樣說,就更加覺得奇怪。鄉民便流著涕淚告訴他實情。

里長大驚,急忙將飯倒在地下而用土埋上,說:「無需這樣做,我家尚有五斗穀,如若你跟我回家去將穀拿回來,搗去皮殼亦可食一些時日,到時或可有其它辦法,何必倉促自殞呢?」

鄉民感受到他的真情實意,就跟他回家去,果然得到了穀子,便將它擔回來,然後倒入缸中。此時看到有五十兩銀子隨著穀子倒出來,鄉民十分驚詫,說:「這肯定是里長將人頭稅收集在一起,準備交付官府,而錯放在這裡。他將穀子給我,救我一家人的命,我怎能貪圖這些銀子而連累他去死呢?」於是急忙拿著銀子趕回里長家。

里長開門見他拿著五十兩銀子回來,便說:「我也是貧人,家裡怎能有這麼多錢呢?這必定是上天賜給你的。」鄉民不論怎樣說,都不肯私自將錢拿回去。雙方爭持不下,最後將它們分成兩份,每人各分二十五兩銀子,於是兩家都稍富饒豐裕矣。此為二人一善念而感天賜金。

資料來源:《感應篇圖說》《二酉委譚》@*#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道光十五年(1835年)栗毓美為河南山東河道總督,他一生最大功績就是治水,民間為他修建了祠廟,拜他為「河神」,稱為「栗大王」,他也成為歷史上最後一位黃河河神。平時他在家中或外出時,必定會帶著一個小木牌和一件赤褐色的衣服,小木牌上沒有名字,只是寫著「恩太太」三個字,這背後有什麼感人的故事?
  • 姚老闆對馮皮匠說:「你們的起居飲食都不用愁,一切皆由我供應;兄弟您也不需要再勞累了,您將嫂子迎來,和我們一起居住,我們將一起經營這個合業,不用再有別的憂慮了。」馮皮匠為何能得到這個福分呢?
  • 一個人的錢財不是越多越好,要和自己命中的福分相匹配。如果一個人的命是註定只能載重五十噸重的船,但他憑努力、才能或時勢、機遇而發了個一千噸重的大財,船輕財重,這樣的船就行不遠,稍有風吹雨打,船身就會傾覆無疑,所賺的千萬財富也如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人間與幽冥真相隔嗎?人行善在天地和幽冥之界都有感應與回報。
  • 神目如電,因果報應亦不爽。殺人滅屍、盜財滅跡,難道人不知,天就能放過行惡的人嗎?來看兩則故事的印證:賴帳殺人禍延子孫和偷竊滅跡天降罪罰。
  • 兩個故事,兩種心態,一悲一喜的結局:丈夫因不相信妻子,想試測妻子的忠心,反而讓自己丟了性命;一個雇工勇抗盜賊,結果意外得妻。
  • 明朝嘉靖年間,浙江發生慘案,一個新嫁娘在成婚次日早晨,發現丈夫和他母親雙雙死在廚房裡,告上縣衙。結果新娘和護送她回鄉出嫁的親戚孝廉都被縣官冤判死刑。這個玄案是怎樣破案的呢?
  • 召家有三公子,老三資愚考了十年的童試,年年落榜,在家中成了在廚房掌火的「燒火三相公」。這一年他陪著兩位兄長上省城考舉人,卻意外中舉而且成了第一名的魁首,這難道是命中註定的?
  • 清朝時,一個卑賤的乞丐,怎能轉身變為水陸提督呢?他的人生中遇到了什麼貴人?發跡後他說,天下只有一個人知道自己,那就是查孝廉。查孝廉才華出眾,為人風雅,他說過,海內的豪傑,非到下層社會去尋訪不可。
  • 孫老叫人將酒席撤去,屋裡的老婆聽說兒子死了,一步一跌地大哭著出來。孫老說:「這兒子是來投胎討債的,不是你的兒子,你不須啼哭。」遠近的人都聞知此事,無不嘆息奇異的轉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