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清明節好詩詞 擁抱人生的況味

作者:允嘉徽
清明節氣裡天明氣清,春陽煦煦,萬物舒發。詩人們留下的清明好詩詞,古今未絕響。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84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春分連接清明,一年裡春光最是堪留戀的季節。春分裡,海棠花、梨花、木蘭花漸次開放到清明。清明節氣到,萬物清浄明潔,天地蓄物華。古來中華文化中,有許多的民俗風情和清明節相關連。那些敏覺的詩人、詞人們,逢清明時節曾有怎樣的情懷呢?趁清明詠讀古人詩詞,體會人生百味。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意會‧交會】
這首詩寫下清明時節的天氣,讓人印象深刻。清明節氣處在春雨時節,時雨春風化育萬物的精華,然而無邊絲雨紛紛下也可以擾亂遊興。巾溼履溼的遊人,急切切想找個處所避避雨,喝點酒暖暖身。迎面來了牧童捎來希望,牧童一伸手指向遠方杏花深處。

春雨中的杏花村,給人一幅美麗的「遠景」!我們的生活裡,也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境,能否再忍一下?能否再努力一程?一直在給人考驗的機會。難忍就忍一忍,難行再試一試,前方就是願望成真的好地方!

《江南通志》記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這首詩留下一個「杏花村」代指賣酒之家的典故。

杏花開遍清明來。(pixabay)

破陣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釆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意會‧交會】
新燕來時,趕上春分祭祀先祖的春社之時,梨花落去後,換來了清明時節。春光好,池畔初長碧苔三四點,樹叢葉底傳出黃鸝清音婉囀一兩聲。柳絮輕輕飛,春陽日日長。逢春社祭日,閨中少女也停下手中針線活兒,呼姊喚妹,踏青春遊,弄塵鬥草比輸贏,雙頰笑意盈盈。

詞人巧用時空、情境的對比:春分新來燕對故人先祖之祭,落花換來清明物華之新。天地清明芳潤的氣象對應少女青春的活力,純樸的遊戲也換得歡樂盈盈。全詞純用白描,然而形象生動,巧用對比,展現萬物昂揚欣欣向上的清明氣象。

詞人晏殊幼年時就以「神童」著稱,宋真宗景德二年,十五歲的他即受賜同進士出身。晏殊好賢,范仲淹、孔道輔、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為相時,進用了范仲淹、韓琦、富弼等良臣強將。他文章贍麗,尤工詩詞,甚得時譽。

春分時,燕子飛來逢社祭! (pixabay)

清明日對酒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意會‧交會】
清明掃墓祭祖兒孫在各地山頭,紛然來去。
清明日對比一年,墓地僅此一日的紛紛然;
清明夜對比清明日,墳頭穿越一年的寂然;
清明節對比人生的生離死別:紙灰白蝴蝶、哀痛泣血紅杜鵑,酹祭的清酒汁,生者的禮節距離九泉,橫跨數不清的遙遠。但願有生之日,莫忘人身難得,珍惜生命的賜予!

詩人高翥(1170~1241年)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他從少有奇志,不屑於科舉,遊蕩江湖,專力於詩畫,終身布衣。晚年貧困潦倒,在浙江寧波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時染疾死於杭州西湖,「江湖游士」與湖山長伴。

哀痛泣血化作紅杜鵑。 (Pixabay)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意會‧交會】
清明佳節,桃李笑春風對映悲草吟荒塚,生死兩茫茫。
驚蟄時驚雷震醒天地間蟄蟲,春分後龍抬頭,春雨灑透郊原草色清新。
人間誰賢誰愚?古有齊人出入墳墓間乞討祭食向妻妾誇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大官甘心被大火焚身。是賢是愚,千年之後又有誰識?卻在亂蓬中共丘塋。

黃庭堅描寫清明節氣前後的天氣物候,追憶故事,萌生「賢愚千載知誰是」的感嘆與省悟。北宋末年元祐年間,王安石變法推行新政措施,在朝廷形成了支持變法的「新派」和反對新政的「舊派」。當時受到打壓的舊派包括大文豪蘇軾、司馬光等人。黃庭堅是蘇軾門生兼好友,也略受牽連。在此背景下,黃庭堅有感而發,作了此詩。

賢愚千載知誰是?同在亂蓬中共丘塋。(Pixabay)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意會‧交會】
清明將來時節,奉召騎馬至京城。早已閱歷種種世間冷暖,如今交錯而過臨安世外繁華。
等待中,閒寄深巷小樓,一夜春雨,喚來杏花訊,明朝深巷可買得幾枝杏花。
閒情寄短紙作草書,春雨初霽,晴窗下煮茶,品茶乳花。
一片清明心,包藏素衣中,風塵不染身,清明時節可返家。

南宋社會,亂世中卻是笙歌繁華。一心報國的陸游,志在鐵馬金戈氣吞殘虜。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他應禮部試,名列前茅,因為秦檜之孫的成績落在其後而遭秦檜黜落,直到二十八年秦檜死了,始為福州寧德主簿。淳熙五年陸游得宋孝宗召見,但並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提舉常平茶鹽公事,淳熙七年,因為發粟賑災,被劾罷官,閒居在家。陸游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畢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他經歷了政治傾軋,變幻無常,深嘗世態炎涼世味。

淳熙十三年,陸游六十二歲。春天,他又被起用為嚴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裡聽候召見,寫下這首詩,透露他閱盡世味、返本歸真的心境。

晴窗細乳戲分茶。(fotolia)

餘味

宋代理學大家程顥說「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清新芳潤的清明,隱隱中在情境外對應著虛境:節氣更新,對比世代的更新,新來舊去照映生命的更迭。生命短暫,美麗的杏花村,怎能永續?人生為何?悲、歡又為何?從傾軋的人事,無常的變幻中走出來,不受其傷,堅守天真本性,一切都是試煉,詩人的詩詞給人玩味,人生原來就是修煉場。@*#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滿」這個名稱,讓人萌生出青春的氣息、等待、向上的美好感受;「小滿」節氣是一個和農業生產緊密相關的節氣,節物時鮮對應到健康生活之道,淵源流長。這時節,也是吃「苦」嘗「新」過小滿的好日子,古來的神傳文化豐富了小滿的內涵。
  • 「昨日春歸盡」指出二十四節氣中的哪一個節氣呢?中華養生寶典《黃帝內經》提醒人夏季養生的要則,想知道嗎?立夏民俗與養生有內在的什麼關聯嗎?夏季養生之道提醒你養生的要點。
  • 「清明」在春分節氣後到來,是二十四節氣的三月節,此時節為何稱「清明」?一年難得是清明!莫錯過天地精華孕育的好禮——清明好景與好滋味!
  • 清明節將來到就聯想到祭祖掃墓。其實清明掃墓的民俗形成得很晚,你知道在此民俗形成之前,古人從事哪些活動呢?
  • 春分是春天的中點,春分點為何被定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呢?特色古人很珍惜一年中難得的春分節氣。傳統文化中的春分,有哪些大小事留在人間典籍,養護我們的身心呢?
  • 「立春」的起源已久,映現的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成分之一。我們的古人怎樣在「天人合一」的指導下迎接立春,怎樣開展新春新希望呢?從天子到萬民、從國家到個人實踐的立春節俗對當代後人有什麼要義與作用嗎?
  •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過年」是從除夕前就展開一連串的年節風俗和儀式,帶來除舊布新的洗禮,展開一元復始的新氣象,其中更展現著歷代相傳的一種亙古的美德,守護天人相繫的紐帶。
  •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傳統的中國新年是從臘八節開始的,家家戶戶是從這天起,就開始置辦年貨,準備過年了。
  •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開端、領頭的節氣。「冬至」有什麼具體表現呢?「冬至一陽生」只是一個陰陽五行的玄虛概念嗎?還是一種可以實際觀察到的、甚至「捕捉到」的節氣現象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