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慧齡對談台美人:建構台灣集體記憶

紀錄片《給阿媽的一封信》製作歷時14年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主辦映後座談

人氣 88

【大紀元2023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曼沅柔斯密報導)3月26日(週日),大洛杉磯台灣會館於西來大學放映電影《給阿媽的一封信》,導演陳慧齡參與映後座談,與曾獲艾美獎最佳動畫的台美裔導演游朝敏(Kevin Yu)對談,並和觀眾一同思考如何建構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2023年3月26日,大洛杉磯台灣會館於西來大學播放《給阿媽的一封信》。(徐曼沅/大紀元)
2023年3月26日,《給阿媽的一封信》放映後觀眾反饋稱讚。(徐曼沅/大紀元)

拼合歷史碎片 建構集體記憶

陳慧齡表示,《給阿媽的一封信》製作歷時14年,她的初衷是「讓不存在的群像顯像」。紀錄片中有新婚不久丈夫即因政治冤獄枉死的阿嬤;有年逾80、唱著日本童謠的阿公;也有因隨國民黨赴台灣,大陸親屬遭迫害而自責的外省老兵。這些人是台灣歷史底層無數的碎片,陳慧齡試圖透過收集這些碎片,建構出屬於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2023年3月26日,(左起)駐洛杉磯經文處副處長張正育、台灣學校校長林淑卿、導演陳慧齡、駐洛杉磯經文處處長紀欽耀及洛杉磯台灣書院主任簡德源一同參與《給阿媽的一封信》映後座談。(徐曼沅/大紀元)

游朝敏表示非常喜歡《給阿媽的一封信》,他雖在美國出生成長,但因為父親來自台灣的緣故,非常熟悉台灣歷史;當看到這部紀錄片時,有很多感觸。當觀眾提問,是否能在好萊塢拍攝一部類似的影片時,游朝敏回應:「好萊塢更側重電影的娛樂性,但也並非不可能。」他認為,若能在娛樂與教育之間取得平衡,未來也可能會有這樣呈現台灣歷史的好萊塢作品。

《給阿媽的一封信》是台灣跨領域課程「島嶼的集體記憶」的發源點,該課程自2016年起獲得高雄市教育局支持,2019年起更獲得教育部國教署補助,作為全國性課程推廣,遍及17個縣市、150間學校,逾1,2000名學生受此課程影響,追尋建構了無數家族故事。

開始製作時,面對大量素材,陳慧齡也曾感到迷惘,擔心紀錄片承載不了這麼多的主角群像。但經過師長的提醒,她發現所有的過程都不會浪費,在不斷拍攝、剪輯過程中找到了故事的主線。

有機的記憶 流動的歷史

在拍攝過程中,有些學生一開始拒絕做作業,因為他們很少與阿公阿嬤接觸,但經過長期跨學科的引導,這些學生完成作業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轉變。陳慧齡回憶,有個學生不再對自己的爺爺口出惡言,甚至擔心爺爺失智,開始陪爺爺過馬路;也有些家庭會以「島嶼的集體記憶」作業中的畫像、錄像作為祖父母告別式遺照與放映畫面。這個計劃觸發學生去認識自己家族的故事,思考何為台灣認同。

《給阿媽的一封信》收入了台灣原住民、客家以及閩南與外省不同族群的家庭故事,以音樂、繪畫等藝術創作方式呈現家族回憶。片中,不吃日本紅蓮魚的家庭和懷念日本文化的祖父形成鮮明對比。陳慧齡問道,誰能想像,代表中國抗日的空軍後代,有朝一日會與轟炸大陸的日本台裔空軍後代成為同班同學?同一個社區的孩子,他們的祖父可能曾在同一片天空下代表敵對陣營彼此廝殺。

陳慧齡認為,當一群人彼此交換故事,不是一天,而是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時候,「集體記憶」就成為一個動詞,充滿個體差異的人們彼此匯流,成為有機的社會記憶復合體。雖然她所收集的都是未經證實的口述歷史,但正是這種「流動」性,使之可以對抗統治者的話語權和其所建構的「正史」。

該放映活動由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台灣學校主辦,洛杉磯台灣書院、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台灣電影工具箱贊助。大洛杉磯台灣會館董事長陳柏宇、台灣學校校長林淑卿、西來大學副校長Vanessa Karan、駐洛杉磯經文處處長紀欽耀及副處長張正育、洛杉磯台灣書院主任簡德源、洛僑中心副主任劉岱欣等貴賓皆到場全程觀賞。

望台美人留下回憶 記錄歷史

放映會後,燈光尚未亮起,現場已響起一陣掌聲,不少年邁的觀眾默默拭淚。主持人、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副董事長吳兆峯表示,他在紀錄片中找到了自己的記憶拼圖。

陳柏宇表示台灣會館每年都有228紀念活動,《給阿媽的一封信》剛好提供了一個了解這段歷史的機會。他認為觀賞影片後,人們會更有同理心,也啟發台美第二代了解台灣現在的民主自由得之不易。陳柏宇家族中就有個叔公代表日軍赴南洋參戰,後來成為家裡「不能說」的人。他認為這些歷史應該被記錄,這些傷痛應該被顯露才能撫平。

紀欽耀致詞時表示,非常敬佩陳慧齡花了十幾年時間完成這部紀錄片,他認為在歷史融合過程中,難免會有傷痛,但這傷痛會成為前進的動力。他很認同紀錄片中鄒族人對「人」的定義——在光明裡的人。

簡德源認為台灣有很多傑出導演,他們的作品中都體現了對台灣的情感,含有豐沛的台灣文化,在《給阿媽的一封信》中,觀眾感受到了台灣人的包容與愛。他期待能在台灣以外推展這樣的電影。

陳慧齡說:「紀錄片中沒有自己阿嬤的故事,但阿嬤卻在群像中。」該片在美國不同城市巡演時也獲得很多反饋,有兩名不同政治立場的觀眾看完後,告訴陳慧齡:「我們看到了自己家庭故事。」

她表示,製作該片的目的不是控訴、對立,而是建構歷史,放眼未來,讓台灣人的下一代了解人權之可貴,人權教育並不會與主權、政權衝突。目前,她仍持續實施「島嶼的集體記憶」計劃,越來越多的老師主動加入;她也期待台美人將自己的往事回憶記錄下來,匯成她下一部影片的素材。◇

責任編輯:呈文

相關新聞
FASCA年度成果發表暨台灣電影欣賞
導演陳慧齡出席《給阿媽的一封信》映後座談會
台灣會館播放台語黑白電影吸睛
二場免費電影欣賞及導演座談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