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結草銜環 生者與死者都不忘感恩圖報

作者:容乃加
結草銜環,知恩圖報。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894
【字號】    
   標籤: tags: , ,

知恩圖報是中華文化中珍貴的一環。古人說感恩報德至死不忘!陰間的鬼也知恩圖報,史書上有記載。從另方面來說,人做的好事、善事,也不會白做,可能在什麼關鍵時刻、或關鍵的事情上就得到令自己意外的好回報。

鬼結草報恩

《春秋左傳》魯宣公·傳十五年記載了一段鬼結草報恩的事。

在晉公子重耳出亡的19年間,有幾位賢士追隨在他左右,魏犨(音同抽)也是其中之一,以勇力聞世。重耳回國當上了國君——晉文公,封魏犨為大夫,後人稱他魏武子。魏武子的長子,叫魏顆,為人明禮敦厚,擔任晉國將軍。

魏武子有個寵愛的妾叫祖姬,祖姬雖受寵但沒有兒子。平日,當魏武子生病的時候,就叮嚀兒子魏顆說:「我死後要選個適合的人家,把祖姬嫁出去,祖姬是我心愛的妾,不要讓她流離失所,我在九泉下才能安心瞑目。」後來,魏武子病情沉重,臨終前告訴魏顆:「要讓祖姬為我殉葬,好讓我在地府有個伴。」

在魏武子死後,魏顆為祖姬找了合適的對象,把祖姬嫁了。有人問他:「你怎麼沒有遵照父親的遺言去做,怎麼把祖姬嫁了呢?」魏顆說:「人在病重時,腦袋就昏亂了。所以我按照父親腦筋清楚時所說的遺言去做。」

魯宣公十五年初秋,秦桓公出兵伐晉。秦國的人馬進入晉地,在輔氏(今陜西省輔邑縣)這地方紮營,領軍的猛將杜回是個大力士。魏顆受命反擊秦兵。兩軍在輔氏交戰,結果晉國打了勝仗,締造驚喜的戰績。

當時在戰場上,魏顆將與杜回交手的時候,忽然看見他的前方有一個老人把地上的草打結(結草)。杜回快速來到他前方,突然腳下一個踉蹌,顛倒在地,馬上就被魏顆生擒了。秦國士兵看到主將不戰而敗,瞬間洩了氣,潰不成軍。

那天夜裡魏顆夢見一個老人,一看就是白天在戰場上結草的那個老人。老人對他說:「我就是祖姬的父親,你採用你父親早先的遺言救她一命,我是來報恩的。」

銜環報恩

「銜環」是活著的時候報恩的故事,和「結草」結合成「結草銜環」的成語,都是講感恩圖報的故事。

「銜環」的故事發生在東漢太尉楊震的父親楊寶身上。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楊寶是弘農人,很有愛心,對動物也很愛護。他九歲的時候在華陰山北面,看到鴟梟攻擊一隻黃雀,黃雀被啄傷墜落在樹下飛不動,轉而又受到螻蟻侵襲,爬滿它全身。

楊寶將黃雀置懷中帶回家,放在屋梁上養護。夜裡聽到黃雀啼聲悽切,一看原來是被蚊子咬得很慘。於是他把黃雀移置巾箱中,日日用黃花餵它吃。過了十幾天,黃雀毛羽長成了,能飛翔了。它朝去暮來,夜裡就宿在巾箱中,就這樣過了一年時光。

忽然有一天,黃雀和群鳥一起飛回來。黃雀遶著楊寶家飛翔,邊飛邊哀鳴,數日才離去。那晚,楊寶讀書到三更,忽然來了一黃衣童子,對他說:「我是王母的使者。昔日出使蓬萊,遭到鴟梟攻擊,蒙君仁愛救了命,現在受命往南海。」黃衣童子與楊寶告別,拿出四個白玉環送給他,說:「令君的子孫為人高尚潔白,將會登三公,往後的事將如這四個環。」東漢經史大家蔡邕論云「昔日黃雀報恩而至」,意指楊寶的這一故事。

楊寶隱居不仕,孝順的聲名遠播,他的兒子楊震在東漢為太尉,掌軍事居三公;孫子楊秉,曾孫楊彪,都是東漢的名公,一家四代聲明高潔受人尊仰,結局果然如那四個白玉環預示的一般。

後人說「生當銜環,死當結草」,就是說銜環是活時報恩,結草是死後報恩,來自上述的兩個故事,合成「結草銜環」一詞,用來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圖報,展現溫良誠樸的可貴人性,也回應了行善得好報的天理。

資料來源:《春秋左傳正義》卷二十四,《續齊諧記》

─點閱【成語故事】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秋天多變的風貌往往容易觸動人心,詩人詠秋的詩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詩情畫意中對應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讓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們來看一篇詠早秋的詩,體會其中簡單二十個字中蘊含的豐富文化意境與深永的意味。
  • 人們講「靠山」是指人的後台撐腰的人事力量,「靠山」這一名詞是怎麼來的?它來自一段歷史中的真實故事。故事曉諭我們:不論居太平鄉或處亂世,作人能把住「良心」,不為名所俘,不被利益所誘,不畏強權欺壓,不懼邪惡逼迫,就是處世最好的靠山!
  • 在中華文化的川流中,「虛室生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觀之一,它出現在道家思想中,也被歷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歷來受到重視未有間斷,成了一種處世智慧。「虛室生白」出自何處?我們的先人怎樣用生命去實踐這種精神?
  • 從《列子》引出的這則故事,後來演變為「蕉葉覆鹿」,用來比喻世間的榮辱得失猶如夢幻,一切宛如鏡花水月;另有解讀則是比喻把真事看作一場夢而一再判斷失誤。
  • 如果您聽說誰家剛剛誕生了一個「千金」,當即知道這家的新生嬰兒是個女孩。說起千金的話題,這裏邊還有不少趣聞,不僅指貨幣,也曾指男孩,那什麽時候專稱發生了改變?
  • 母親節讓人想起康乃馨。在中國歷史上,其實早就有代表母親的花了,比康乃馨更是悠久,那是什麼呢?中華文化的母親節很有特色!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說「病在膏肓」是指一個人已經無藥可救了。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膏肓是在人體的什麼地方?為什麼「病入膏肓」就無藥可救?這成語是出自哪本古籍?
  • 滿族,格格,清朝,夏瓊芬
    華夏民族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著古老的記憶,這記憶來自秦漢三國、唐宋明清。五千年間,每一朝代都遺留下豐富的文化,鐫刻在華夏民族的基因裡。您或許曾想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看一看歷史的朝代中是否有您前世的身影,那麼在此之前,您應當獲得適量的知識儲備,以免在古代社會裡不小心冒犯了君子、唐突了佳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