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轉向數據中心 中共滲透更隱晦

人氣 1833

【大紀元2023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投資數據顯示,中共「一帶一路」倡議(BRI)已從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轉移到了IT和生物技術等資本密集度較低的領域。

這可能意味著,「一帶一路」成為了中共的金融重擔。利用該倡議的轉向,中共企圖以更少的資金,進行著更隱晦的技術滲透。

近年來,西方國家多次指控,中共援助實際上是「債務陷阱」,可能讓開發中國家背負難以償還的債務,進而強迫該國在經濟或是政治上讓步,或接管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權利。然而,這種情況可能正發生改變。

據《日經亞洲》報導,該報統計了英國《金融時報》fDi Markets資料庫裡、外國直接投資監測系統的中國新「綠地」投資項目後發現,在2022年,信息技術、通信和電子元件方面的投資總額為176億美元,是2013年啟動「一帶一路」倡議時的6倍。

這意味著,中共正在世界各地,建設許多類似塞內加爾新政府數據中心這樣的項目。

《日經亞洲》表示,該中心位於首都達喀爾(Dakar)以東半小時車程處,由軍隊看守。該設施於2021年完工,服務器由華為提供。塞內加爾還利用中國資金,安裝了一條海底電纜和城市監控攝像頭。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出於安全考量,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清單。近年來,西方各國官員也不斷對華為安全風險提出警告。

日本芝浦工業大學副教授持永大(Dai Mochinaga)說:「中國在2000年代末,開始出口國內開發的數字基礎設施。」

他說:「隨著華為擴大海外投資,這一趨勢在2013年前後急劇上升。」

生物技術一直是中國投資的另一個明顯增長領域,在2013年至2022年期間膨脹了29倍,達到18億美元。

在中國投資轉向IT和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同時,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支出也在下降。與金屬有關的項目的支出,如鋁生產,自2018年達到頂峰以來,也一直在下降。

《日經亞洲》指出,在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投資成本較低。每個化石燃料項目平均投資7.6億美元,採礦業為1.6億美元。另一方面,生物技術,每個項目只需要6,000萬美元,IT服務僅需要2,000萬美元。

儘管中共「一帶一路」已經為全球基礎設施提供了約1萬億美元的資金。然而,近年來這也日益成為中共的金融重擔。

本月稍早,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統計,從2020年到今年3月底,中國機構向世界各地公路、鐵路、港口、機場和其他基礎設施提供的BRI貸款中,有785億美元的借款無法收回。

這個金額是過往同期的4倍多。據榮鼎集團此前的統計,在2017年至2019年底的3年間,BRI有170億美元的借款變成壞帳。

過去10年裡,中共通過「一帶一路」擴大全球影響力,向亞非歐國家提供巨額貸款,使許多國家掉進債務陷阱。然而,隨著難以求償的情況不斷增加,許多專家認為,中共近年來為了「救自己的銀行」,又加緊向這些國家提供緊急紓困貸款。

據世界銀行、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AidData和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撰寫的一份報告,在2019年至2021年底,這種紓困貸款的總值達到1,040億美元。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報告作者之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對路透社說,「北京最終是想救自己的銀行」,「這就是為何它進入了國際紓困貸款高風險業務」。

「卡內基中國」(Carnegie China)非駐所學者龔雪(Xue Gong)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預測,隨著中共當局聚焦發展本土技術,以及國內公共資金不足,用於BRI的資金將會減少。

龔雪說:「不可能為了BRI,大規模向國企提供現金。」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以色列據報襲擊伊朗 世界各國回應
傳以色列空襲伊朗 恰逢伊朗最高領袖生日
以色列疑空襲伊朗 對油價金價股市有何影響
伊朗淡化以色列襲擊報導 稱不會進一步報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