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漢武帝送了兩任皇后、兩位大將軍!真實的平陽公主讓你意想不到!

文/愛麗Ally
平陽公主府是個臥虎藏龍的風水寶地,不僅出了皇后衛子夫,還有衛青、霍去病兩大赫赫有名的將軍,還連帶著提拔了霍光,造就了衛家和霍家兩大家族的興起。圖為清院本《漢宮春曉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9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家好,我是Ally。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十多位平陽公主嗎?光漢朝就有五六位,其它朝代也有,她們的封號都是一模一樣的「平陽」兩個字。漢朝這麼多的平陽公主中呢,只有兩位特別出名。

那咱們今天要聊的就是為皇帝貢獻了最多人才的平陽公主——西漢漢景帝的女兒,漢武帝一母同胞的親姐姐,平陽長公主。因為從她府上前前後後出了皇后衛子夫、大將衛青、霍去病等等,還間接促成了兩大外戚家族的興起,所以很多現代的電影電視裡,通常都把她塑造成一個精明強勢,有深謀遠略,能慧眼識英雄的女強人;還有人說平陽公主總共嫁了三次,最終嫁給了給自己養馬的馬奴等等。其實這些都和史實相差太遠了,咱們今天就來聊聊歷史上真實的平陽公主到底什麼樣。

生平

其實平陽公主原本的封號並不是平陽,她最初的封號是陽信。陽信公主嫁給她的第一任丈夫平陽侯之後呢,她就跟著丈夫改了自己的封號,從陽信公主變成了平陽公主。雖然封號改了,但是這位平陽侯並沒能陪公主走到最後,他後來生了一場大病去世了,於是公主寡居了一段時間。

事實上,史書中對平陽公主本身的生平介紹很少,連她的名字、和她的出生死亡時間都沒寫,但是卻著重記載了從她府上出來的那些貴人們的事蹟,所以我們可以從側面了解到平陽公主的一生。

公主府出皇后

根據記載,平陽公主向漢武帝推薦過兩位美人,兩位最後都成了皇后。第一位美人就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

漢武帝是16歲登基的,登基之後好幾年都沒有孩子出生,其實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因為這時候他年紀還小,但是作為皇帝來講就可能造成根基不穩。平陽公主作為姐姐可能也是因為擔心吧,所以呢她在府上養了十多位美女,給皇帝弟弟準備著。

果然有一次漢武帝路過姐姐家進去拜訪,平陽公主就讓美女們都出來拜見漢武帝,結果這些美女他一個都沒看上。平陽公主沒辦法,那就好好招待弟弟,下次再說吧,於是她就讓府上的歌舞隊出來表演給弟弟喝酒助興。

漢武帝對歌舞隊中的一個歌女衛子夫一見鍾情。所以平陽公主這是歪打正著,還是給弟弟提供了一個美人,漢武帝一高興,就賜給了姐姐黃金千斤,於是公主就讓衛子夫跟著漢武帝一起回宮去了。

《史記》
子夫上車,平陽主拊其背曰:「行矣,彊飯,勉之!即貴,無相忘。」

跟據《史記》記載,衛子夫臨上車離開的時候,平陽公主拍著她的後背說:「走吧,好好吃飯,好好努力!將來尊貴了,別把我忘了!」

其實我覺得平陽公主這話說得挺樸實的,還囑咐衛子夫要好好吃飯,感覺就像是妹妹要出遠門了,姐姐不放心叮囑了一番。後來衛子夫果然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她為漢武帝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再後來還當上了皇后,而且這個皇后一當就當了38年。

我是不知道衛子夫富貴了之後有沒有幫助過平陽公主,但是衛子夫和漢武帝的其中一個女兒後來嫁給了平陽公主和平陽侯的兒子,這兩人能當上親家,說明她們倆的關係應該還是不錯的。

所以衛子夫是平陽公主給漢武帝貢獻的第一位皇后,很多年以後,衛子夫也老了,這時候平陽公主又給漢武帝推薦了一位美人,她就是那首著名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中的主人公李夫人。

平陽公主對弟弟推薦說李夫人跳舞好看,漢武帝又聽了這首歌,見了李夫人之後果然很寵幸她。這位李夫人卻紅顏薄命,早早地就病死了,等到漢武帝去世後,李夫人就被霍光追封為了孝武皇后。

所以平陽公主是一人就給漢武帝貢獻出了兩位皇后,但是要說她如何通過這兩個美女為自己謀劃倒是沒有任何的記載。尤其是把平陽公主和上一代長公主,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的親姐姐館陶長公主對比一下就能看出來,平陽公主她其實並沒有什麼野心。

館陶長公主

館陶長公主劉嫖和弟弟漢景帝也是一母同胞的姐弟,他們的母親是大名鼎鼎的竇皇后。在漢景帝在位時期,這位館陶長公主就算計著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當時的太子當太子妃。但是當時太子的母親栗姬拒絕了,這可惹怒了館陶長公主,於是她經常在弟弟漢景帝面前講栗姬的壞話。

後來她把女兒嫁給了漢景帝另一位夫人王夫人的兒子。但是這位長公主可沒有罷休,既然女兒嫁不成太子,那她就把女婿變成太子!

於是館陶聯合王夫人陷害栗姬,廢掉了前太子,然後讓王夫人當上了皇后,王夫人的兒子也當上了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總算是圓了她讓女兒當太子妃的計劃。而且館陶長公主因為仗著自己讓漢武帝成為皇帝的功勞,母女倆做事都越來越過分,最終漢武帝廢掉了她的女兒,立了衛子夫當皇后。

《史記》
陳皇后母大長公主,景帝姊也,數讓武帝姊平陽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棄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平陽公主曰:「用無子故廢耳。」陳皇后求子,與醫錢凡九千萬,然竟無子。

在女兒被廢之後,這位館陶長公主還多次責備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說,「皇帝沒有我就不能即位,過後竟然拋棄了我的女兒,他怎麼這麼不懂感恩還忘了本呢!」她還曾經試圖殺死衛青(衛子夫的弟弟),結果不但沒成事,反倒讓漢武帝注意到了衛青接著提拔了他。

可以看出來這位館陶長公主不但有野心,而且性格十分強勢,她一手顛覆了漢景帝的後宮和繼承人,還妄圖繼續操控漢武帝。

史書上對於劉嫖幹的這些事的記載是很詳細的,但是我們反過來看看平陽公主,她除了推薦了兩位美人給弟弟之外,沒有干涉過任何朝政,也沒利用這兩個美人做過任何事。

不過必須得說,平陽公主的運氣是很不錯的,她當初無心插柳柳成蔭,送了一個歌女給漢武帝,竟然連帶著提拔了兩位名留青史的大將和一位廢立過皇帝的權臣。

公主府出將軍

平陽公主當初把衛子夫送給漢武帝的時候,把衛子夫的弟弟衛青也一同送進了宮。這個衛青和衛子夫是同母異父的姐弟。他們的母親是平陽公主府的家奴衛媼,有人說衛媼是平陽侯的小妾,但是這個說法其實不成立。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季與主家僮衛媼通,生青。

因為《史記》裡記載的妾,在秦漢時期可以是女奴的意思。再說了,平陽侯的妾生的子女怎麼可能不跟平陽侯的姓呢?反倒都是跟母親姓衛。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所以根據衛青自己的說法,他和姐姐以及其他兄弟姐妹都是衛媼作為家奴和不同人私通生下來的孩子,他們本來都是要繼續在平陽公主府做奴僕的命運。結果衛子夫一飛沖天當上了皇后,衛青由於館陶長公主的緣故,因禍得福,也跟著得到了賞識成為了大將軍,七次出擊匈奴,三個兒子都封了侯。而且最後衛青還反過來娶了自己曾經的主人平陽公主,這個咱們一會再細說。

這個衛媼也是個人物,不僅生出了衛子夫和衛青,她的二女兒後來和人私通生了霍去病。衛青把這個外甥霍去病帶上了戰場,結果霍去病比舅舅衛青更勇猛,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將軍。

而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又被霍去病提攜,後來成為了漢武帝托孤的重臣,輔佐了四代皇帝,其中有一任是他一手廢立的,而霍光的女兒以及外孫女最終也都坐上了皇后的寶座。

衛家和霍家都成為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可以說,平陽公主招待弟弟漢武帝,導致漢武帝看上衛子夫,是後面這一大串人物發跡的前提。但是這些卻沒有一個是平陽公主原本的計畫,她最初不過是想進獻一些美女給弟弟解決沒有子嗣的問題。

誰曾想,衛子夫得到漢武帝如此的寵愛,弟弟衛青打仗這麼厲害,姨甥霍去病更厲害,而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所以平陽公主的無心插柳真是插出了一片森林,而且還給自己帶來一位未來的丈夫。

公主二嫁

網上很多人說平陽公主一生三嫁,說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汝陰侯夏侯頗,這點我是不認同的。

《史記》和《漢書》關於平陽公主的記載都沒寫這段,而且《漢書》裡明確提到公主的上一任丈夫平陽侯去世後,公主就下嫁了衛青,沒有汝陰侯什麼事。

但是因為漢朝有太多位封號是平陽的公主了,有些人就張冠李戴地把別的平陽公主的事安到了這位公主的頭上,誰讓漢朝她最出名呢?

《漢書‧卷四十一‧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第十一》
傳至曾孫頗,尚平陽公主,坐與父御婢奸。自殺,國除。

及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孫公主,故滕公子孫更為孫氏。

其實《漢書》裡記載嫁給汝陰侯的平陽公主外家姓孫,所以也叫孫公主,咱們這位平陽公主是王皇后的女兒,外家姓王不姓孫。

總之,平陽公主並沒有三嫁,她的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丈夫就是衛青。

《漢書‧卷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初,青既尊貴,而平陽侯曹壽有惡疾就國,長公主問:「列侯誰賢者?」左右皆言大將軍。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騎從我,奈何?」左右曰:「於今尊貴無比。」於是長公主風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詔青尚平陽主。

《漢書》和《史記》記載平陽侯重病去世之後,公主守寡了一段時間,後來長公主想再嫁,就問四周的人哪個列侯可以做她的丈夫。左右的侍從都說大將軍衛青可以。

平陽長公主一聽就笑了,她說,「這不是當初從我們府上和衛子夫一起送出去的小奴嘛?當年他還只是個騎馬跟隨我出入的奴僕,怎麼能配當我的丈夫呢?」

但是左右的人都說,「今非昔比呀,人家衛青現在是大將軍,姐姐衛子夫是宮裡的皇后,衛青襁褓裡的三個兒子都封了侯,富貴滔天,公主可不要小看了他。」

於是平陽長公主同意了這個建議,然後請漢武帝頒布了詔書令大將軍衛青迎娶平陽長公主。

在有些史料裡記載衛青曾經是騎奴,有些人就想當然的以為他是養馬的奴隸,其實騎奴是騎著馬跟公主出門的奴僕,也可以算是保鑣或者護衛吧。

史書裡關於衛青和公主的記載就這麼多,他們倆的結婚年月,婚姻長短,結婚時候的年紀,相差幾歲等等我們通通都不知道,只在最後寫了兩人一起合葬。

《史記‧田叔列傳》
乃為衛將軍舍人,與田仁會,俱為舍人,居門下,同心相愛。

衛將軍從此兩人過平陽主,主家令兩人與騎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斷席別坐。主家皆怪而惡之,莫敢呵。

但是我們可以從《史記》裡其他人的傳記裡找到一丁點關於他們的紀錄,說衛青做將軍的時候門下住了一些門客,衛青出門的時候就會帶上他們。

有一次,衛青就帶著他們去拜訪了平陽公主,既然是拜訪,這個時候他們應該還沒有成婚。這樣看來,衛青離開了平陽公主府之後還是會去拜訪公主的,說明第一衛青沒有忘本,第二他們倆還有往來,估計關係也不錯。

當年,衛青隨姐姐離開公主府的時候年紀應該還不大,後來經過了各種戰役,衛青也長大了,成為了一名英勇的大將軍,兩個人再在公主府見面的時候,身分地位已經對等了,那這個時候也許他們互相產生了好感也說不定。

不過這些都是猜測啦,誰讓史料的記載就那麼少呢?

總的來說,平陽公主府確實是個臥虎藏龍的風水寶地,不僅出了皇后衛子夫,還有衛青、霍去病兩大赫赫有名的將軍,還連帶著提拔了霍光,造就了衛家和霍家兩大家族的興起。但這些人物的發跡其實都是靠著他們自身的本事,沒有一個是靠平陽公主提拔上來的。而且我也不認為平陽公主是想通過進獻美女來謀劃什麼,我覺得她最多是擔心加上想討好皇帝弟弟,沒想到順手給自己鋪墊了下半生的歸宿。

在我看來呢,平陽公主是幸運的,她有著長公主的尊貴,雖然對政權沒有野心,不爭不搶不謀劃,但是命運特別地眷顧她。相比之下,館陶長公主則是貪心不足使盡了手段,到頭來兩個兒子都犯了事自殺,女兒也被廢,在冷宮過完了一生。其實爭與不爭,命運並不會因此而改變,那什麼情況下能改命呢?可以看看我上一集關於《人定勝天》的視頻。

那今天先說到這,你有什麼想聽的故事嗎?歡迎你在留言區來告訴我。

我們下次再見。

─點閱【愛麗話五千】系列─

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7ckQslcxWceIfl1oh0c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記載:宋朝建國之初,為了懲戒藩鎮的弊端,開始在各州設置通判,通判不是知州的副官,也不是知州的下屬,所以常常和知州爭權,通判的理由通常是:「朝廷派我來監督你的。」因此,州郡長官跟通判往往不和。從前,有一個人名叫錢昆,世代都是餘杭人,曾擔任少卿,非常喜歡吃螃蟹。錢昆曾要求外放為州官,有人問他希望到哪裡任職?他回答說:「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蘇東坡有詩詠嘆云:「欲問君王乞符竹,但憂無蟹有監州。」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韓非,戰國人,是韓國的公子,善於著書立說,但有口吃的毛病,與李斯同受業於儒學大師荀子門下,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
  • 關於「臥薪嘗膽」的故事,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踐,他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後,臥薪嘗膽,最終反敗為勝。而吳王夫差亡國前亦有先兆。
  • 阮籍身處魏晉之際,原本有救助世人的志向,但天下紛亂,知名人士少有能保全性命的,阮籍因此不參與世間人事,經常喝酒暢飲。司馬昭想為兒子司馬炎(晉武帝)提親,讓阮籍的女兒嫁給他,阮籍連續大醉六十天,司馬昭無法與之交談,只好作罷。有一回,官員說有兒子殺了母親的,阮籍說:「哼!殺父才可以,竟然還殺母啊!」在座的人責怪他失言。司馬昭說:「殺父是天下罪大惡極之事,你怎麼認為可以呢?」阮籍說:「禽獸知道有母親而不知道父親,殺父是禽獸這類的人,殺母則禽獸不如了。」眾人心悅誠服。
  • 王維《長江積雪圖》
    宗愨的叔父宗炳品行清高,但不願做官。宗愨年少時,宗炳問他的志向,宗愨說:「願乘長風(大風)破萬里浪。」宗炳說:「你若沒有大富大貴,也將會光耀門楣呀!」宗愨的哥哥宗泌娶妻時,當晚就被強盜打劫,才十四歲的宗愨挺身而出對抗盜賊,讓十幾個盜賊四下潰散,不得進屋。
  • 南朝劉宋時,東陽無疑所撰寫的《齊諧記》中記載,三國時魏國當陽縣人董昭之,一日,乘船過錢塘江,船行至水中央,見到一枝短蘆葦上有一隻大螞蟻驚惶的來回奔跑,怕被淹死。董昭之心生憐憫,用繩子套住蘆葦,拖引到岸邊,螞蟻沿著繩子爬上岸。這天夜裡,他夢見一個身穿黑衣的人,帶著百來個人,來向他道謝說:「我是蟻王,不慎掉入江中,承蒙您的救助,為感謝您的救命之恩,日後如果有急難,可以告訴我,當盡棉薄之力。」
  • 唐朝開國公主:平陽昭公主,她一手建立了娘子軍,娘子關也因她而得名,而且她是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用軍禮下葬的公主。
  • 程頤與其兄程顥(明道先生)同受業於學者周敦頤(被尊為理學始祖),二程學說理論相近,後人集二人學說編成《二程全書》,稱其學派為「洛學」。
  • 東漢末年,杜畿被推舉為孝廉,擔任漢中府丞。遇天下紛亂(董卓之亂),棄官避難荊州,漢獻帝建安年間才回來。《傅子》記載,杜畿從荊州回來,到許昌(今屬河南)見到侍中耿紀,兩人整夜長談。尚書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紀隔壁,夜間聽到杜畿之言,感到驚異,天亮派人告訴耿紀:「有才能優秀的國士卻不推薦,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見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舊識老友,於是向朝廷推薦他。
  • 晉國大夫欒書、中行偃派人殺了晉厲公,迎立十四歲的孫周為國君。大夫們在清原迎接時,孫周說:「我本來不希望回來做國君,雖然事已至此,難道不是天意嗎?如果你們責求國君,使他獻出生命,立為國君卻不聽從國君的命令,又何必要國君?那麼兩三個人要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共同順從國君,才是神所福佑的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