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秦武王與甘茂

太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8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戰國時,秦國的秦武王想要稱霸天下。他對寄居在秦國的甘茂說:「我想出兵向東進攻三川(韓國一地名),取周室而代之,你如果能為我實現這一夙願,我將至死不忘。」甘茂說:「我要求去魏國與魏王相約,共同攻打韓國。」於是,武王派親信向壽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國。

甘茂來到魏國,見了魏王后,對向壽說:「您回去告訴武王說:『魏王已同意我們的條件,共擊韓國。但魏王還是希望大王不要進攻韓國的好。」又說:「向壽拜託您,請您在大王面前把成功聯魏的一切功勞都歸於你。」向壽回到秦國,把這話告訴了秦王,秦王便到息壤這個地方迎接甘茂。

甘茂到了息壤,秦武王問他為什麼要把功勞歸於向壽?甘茂回答說:「要進兵三川,必須先攻下宜陽,宜陽是韓國的大縣,是上黨和南陽兩部間的貿易要道,長期以來,在宜陽積聚了兩地的人力和財物,它名義是縣,實際上相當一個郡。現在大王的軍隊要經過重重險阻,跋涉千里去攻打宜陽,實在太難了啊!

我聽說,張儀西並巴、蜀,北取河西,南占上庸,諸侯並不因此就贊揚張儀的能耐,卻稱頌秦惠王的賢明。魏文侯派樂羊為將,進攻中山,三年就滅掉了中山國。樂羊返回魏國,稱道自己的戰功。魏文侯拿出整整一箱群臣誹謗樂羊的意見書給他看,樂羊趕緊說:『這不是我的功勞,完全是主君您的功勞啊!』我現在只不過是個寄居於秦國的人,而您的大臣樗裡疾、公孫衍都和韓國都有關系,將來如果在攻打宜陽時對我進行非議,從中作梗,大王必會聽從而撤軍。如果這樣,大王就欺騙了盟國魏國,而我也會白白招致他人的怨恨啦。我害怕別人誹謗說我是為了自己的功名才這樣做的,所以才把聯魏的功勞歸給向壽。

我還聽說,從前曾參在費地時,費地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她仍然照樣織布。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仍然織布。又過了一會,又有人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過垣牆,逃跑了。就連曾參這樣賢德的人,他的母親都對他產生了疑惑和不信任。現在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參的母親相信曾參,非議我的將不止三人,我擔心大王恐怕會因為我的原因而扔掉梭子啊!」秦武王堅定地說:「我不聽信別人的議論,讓我們立誓約吧!」於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立誓約,絕不聽信讒言。

後來甘茂攻打宜陽,5個月還不能攻下,於是樗裡疾和公孫衍二人在武王面前進甘茂的讒言,武王幾乎都要聽信了,因而召回甘茂。甘茂到後對武王說:「為什麼忘了在息壤那裡立的誓約!」秦武王明白了,說:「這確實是我的錯」。秦武王又堅定對甘茂的信心,動用了全部兵力,繼續讓甘茂指揮作戰,最後終於攻克了宜陽。

人類對事情的真相,往往無法真正地確知,人類很多情況下只能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和工具來了解。所以語言、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媒介組成的傳播世界對我們今天了解事實真相經常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正像《鬼谷子》一書中所說的:「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諱忌也。眾口鑠金,言有曲故也。」宣傳時常可以改變、左右和顛覆著我們對人對物的看法,甚至顛倒黑白。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報道並不等於事實本身。

在一個新聞自由的國度裡,由於各個媒體可以自由地報道他們了解到的事情,即使一個媒體報道有誤,人們也可以從其它媒體報道了解真相。但在一個新聞不自由,媒體被國家政權壟斷的國度裡,壟斷者往往能夠指鹿為馬欺騙人民。這種狀況下獨裁者甚至可以殺人如麻,還說如何的自己偉大、光榮、正確,如何的「春風化雨」。人們要想不被欺騙,就要多想幾個為什麼,還要擴大信息來源,多聽一聽海外媒體的報道,多聽一聽被打壓的人是怎麼說的,以明事實、正決策。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古訓看來是人們需要永遠記住的 。

◇◇◇ ◇◇◇

原文: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對曰:「請之魏,約伐韓。」王令向壽輔行。

甘茂至魏,謂向壽曰:「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願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於息壤。

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為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險,行千里而攻之,難矣。臣聞張儀西並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為多張儀而賢先王。魏文侯令樂羊將,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返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羈旅之臣也,樗裡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於是與之盟於息壤。

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樗裡疾、公孫衍二人在,爭之王,王將聽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對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復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陽。【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則天的親戚建昌王武攸寧貪斂非常,橫徵暴斂財物,導致他轄區內的百姓十家就有九家傾家蕩產,潦倒乞討的充塞於途。老百姓向蒼天訴苦,滿路上的人都長吁短嘆。
  • 貞元年間,有個叫袁隱居的人,家住在湘楚一帶,他著有《陰陽佔訣歌》一百二十章。當時的相國李吉甫,自尚書郎貶到東南做官。有一天,袁隱居來拜見李吉甫,李吉甫久聞袁隱居的名聲,就請他進來敘談。李吉甫叫他給自己算算官職運數,袁隱居說:“您將可以做到將相,壽數是九十三。”
  • 唐朝刺史楊蔚到洋源出任洋州刺史,修道者陳休複每次到洋州都住在紫極官,刺史很想見他,而陳休複總是又到別處去了。於是刺史對衆道士說:“下次再來,一定向他申報。
  • 唐朝光啓三年,中書令高駢鎮守淮海時,發現蝗蟲只爬不飛,從城西浮過護城河,攀緣著城牆進入內城。它們聚集在路上和庭院中,驅除不止。松竹之類的樹木,一宿之間象用剪子剪過一樣,布幅上的畫像,都被它們咬去了頭。幾天以後,它們又互相咬食。
  • 武則天的親戚建昌王武攸寧貪斂非常,橫徵暴斂財物,導致他轄區內的百姓十家就有九家傾家蕩產,潦倒乞討的充塞於途。老百姓向蒼天訴苦,滿路上的人都長吁短歎。

  • 唐中宗神龍元年,中書令楊再思死,同日中書供膳也死,同被地府差役領到閻王那裡。閻王問再思:「在生時為什麼有那麼多罪狀?這麼多,怎麼能贖回來?」再思說:「我確實無罪。」
  • 元和十一年,監察禦史段文昌與崔植同時進入禦史台。先前的禦史崔玄亮是監察院的長官。看到崔和段是後來的,不是科舉出身,接待時神色傲慢,讓段文昌和崔植非常反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