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生活漫談:在加拿大管孩子

章園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日訊】朋友帶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從中國到多倫多遊玩,閒談之中發現,這兩個女孩子在家調皮不聽話時,也免不了受皮肉之苦。 說起管教孩子的事情,朋友問道,“是不是加拿大不准打孩子?”

加拿大的法律倒沒有說不准體罰孩子, 打孩子屁股目前還不違法,但是不能過度。至於怎樣才不算過度,取決於許多因素,尺度不好掌握。家長應該學習其他許多行之有效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加拿大社會對兒童 的保護確實很全面。所謂對兒童的虐待(Child Abuse),並不限於體罰。它包括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罪。以暴力打孩子固然是身體虐待; 羞辱、嚇唬孩子、在孩子面前打罵配偶可以構成對兒童的精神虐待;讓孩子看色情電影,可以構成性虐待。 如果孩子說出一些不符合他們年紀的有關性行爲的話語,人們便會懷疑孩子身邊的成人是否給他們看過他們不該看的色情電影或性行爲;孩子長期沒有早餐吃、沒有合適的衣服穿,可以構成父母、監護人的“疏忽”罪。

鄰居看到兒童被虐待,可以打電話報警。有的家長可能會埋怨鄰居多管閒事, 但是在加拿大,保護、教育兒童人人有責,兒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産,如果父母不稱職,社會就會介入。學校的老師如果聽到孩子說被打,或者看到孩子身上有傷痕,不必通知家長,就有責任報告保護兒童會 (Children’s Aid Society)。若干年前,居住在美國的一位中國人送孩子去日托中心。白人老師發現小孩屁股上有一塊淤青,誤以爲家長虐待孩子,後經解釋才明白中國孩子出生大都有這麽一塊,這可是炎黃子孫的標誌。

動輒打罵孩子在中國人社會也是不可取的。若家長能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爲,也許會發現,自己向孩子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打孩子,往往是因爲自己心情煩躁而發泄在孩子身上。若能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情平靜下來再去教訓孩子,效果會好得多。

小孩不聽話,有多方面的原因。也許是累了、餓了、生病了,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太少,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還是孩子的性情有獨特的地方?捫心自問,自己對孩子的瞭解有多少呢?@

(大紀元版權所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4至7歲的孩子開始學習時,比起思考選擇什麼教具、使用什麼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具備自我調節力。
  • 傳統上,良好的教育總是包括閱讀大量的經典文學作品。學生們以此接觸歷史上最睿智、最美麗的文字。這些文化遺產用藝術表達了人性的高度和深度,而年輕人通過閱讀來了解這些文化遺產。
  • 大約二十年前,在大學一年級的英語課上,我需要寫一篇深度研究論文來論證我選擇的話題。在動筆之前,我羞怯地將我的題目提交給我的教授批准,我覺得她會認為它很晦澀也非常瘋狂。儘管我猶豫不決,但她還是毫無保留地批准了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認認真真地寫了幾頁論據,論證為什麼美國教育應該回到「一室學校」的概念。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與知識不同,智慧是四大美德(古希臘哲學的四項基本美德:智慧、正義、勇敢和節制)之一。人們必須通過實踐,在日久天長的生活習慣中慢慢積累智慧。只停留在教科書裡,或老師的隻言片語中,無法領悟智慧的真諦。
  • 孩子們天生就有好奇心。他們渴望探索周圍的世界,像海綿一樣吸收新信息和技能。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的某個階段,這種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作為家長或老師,你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策略來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 歡迎來到少兒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個不能小覷的常見現象是:與父母交談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後的一件事。 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開啟與孩子的對話。本文列舉了你和孩子之間可能出現溝通障礙的六種常見情況,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蔣慧云的小書包
    「砰砰砰!砰砰砰!」有人把曾家的大門敲的又急又猛。曾母一邊說:「來了,是誰呀?」一邊起身開門。可門都還沒開呢,門外的人就上氣不接下氣的說:「老太太,我是鄰居張三啊。我剛才,在外頭聽說了,您的兒子,曾參殺人啦!」
  • 開始學習的前提條件是注意力。在注意力不足的情況下學習,就好比在用沙子堆城堡。因此在4至7歲期間,比起學習國語、數學和英語,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