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的育兒手記〈八〉

痴心媽媽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0日訊】
三歲七個月
會自己給自己講故事;左脚可單脚站立,右脚還不行。
特別喜歡扎皮帶,別上玩具槍和子彈夾,跟一大幫小朋友一道沖衝殺殺玩打仗。

注意同音字的區別。問:“飲料是不是尿?”“老婆婆和老師都姓 ‘老’,是不是同姓?”
兒子很實在,我與他打趣,“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的肉。”他馬上顯得很關切,“媽媽,你掉了我這麽大一塊肉痛不痛?”

姑姑結婚了,搬到對面住。兒子問:“媽媽,我們什麽時候也結婚呢?”對結婚的理解是搬家。

傍晚帶他去散步,遠遠看到有只狗跑過來,馬上躲到我身後。邊緊張地注視著狗的動向,邊爲自己壯膽而大聲宣布:“我很勇敢!”。有時看到狗,一時躲不及,就一連聲向狗說:“狗狗好!狗狗好!”以爲對狗禮貌一點,可以免遭侵犯。

三歲八個月
會自己洗臉;會駡人,我批評了他不服氣時,會小聲嘀咕:“死老頭”,以泄心中不滿。
家裏一個孩子難免孤獨。盼望有個伴,要求我,“再生一個哥哥給我好嗎?我想跟他手拉手去玩。”

問:“天上的太陽和星星爲什麽不會掉下來?”“地面上爲什麽會有影子?”
帶他到廣州去,看到商店玩具多得眼花繚亂,什麽都新奇,蹲在櫃檯前半天不走,見別的孩子鬧著要買,兒子也想要。我們訂下君子協定:看好了就買一件。想多要幾件,學其他孩子那樣也鬧兩下,但沒有效果。

兒子從小到大從沒有因哭鬧而占過便宜,明明可以給他的東西,一旦哭鬧著要時,反而不能給。我知道,世上無論多麽蠻橫的孩子,都决不會鬧著要天上的月亮,因爲他明白那是無法辦到的。我兒子很清楚,他一但哭鬧,所要的一切也就成了天上的月亮。在我們家堅持這一原則,哭鬧自然無法成爲法寶,時間一長,他也養成了不哭不鬧的習慣。

三歲九個月
喜歡用左手抓筆;喜歡用蠟筆塗塗畫畫。
愛聽贊揚的話。我給玲玲一盒糖。兒子想搶回,“這是我的。我還沒吃過呢,不能給她!”我說:“你是哥哥了,要象哥哥的樣子。”他想了想,又多拿一筒餅乾遞過去,“我剛才是跟你開玩笑的,這餅乾也給你拿回家吃吧!”

怕黑,不敢自己單獨睡,晚上叫他先上床他就說:“媽媽,你想不想長胖呢?想胖你就早點來和我一起睡覺。”小孩子也會做大人的思想工作。

吃飯仍不正經,手脚亂動撒了一地飯粒。我氣了,拿根小棍子打他的手,然後讓他把飯粒撿起來,兒子邊哭邊撿,邊提一系列問題:“飯粘在手上了,怎麽撿呢?”“撿起來的飯給誰吃?”“鶏吃了髒飯不衛生有病怎麽辦?”“爲什麽鶏吃了髒飯也不要緊呢?”原以爲打了他會讓他傷心反省,結果他對打那幾下根本不在意,沒過兩分鐘就烟消雲散,高高興興端著撿起的飯喂鶏去了。

我很懷疑,打的教育對這種年齡的孩子有什麽效果。有時拿起棍子,他居然說:“我有氣功,不痛。”邊講邊把肚皮鼓起來。有時使勁打他屁股幾下,不但不哭,反而把褲子脫下蹶起屁股大聲控訴,“你看看,這裏一道一道的都變紅了。”這是由于我在拿出棍子的同時未及時作出發怒的表情,他根本不知打是怎麽回事,或者是還未來得及反應。

我想,孩子更怕的不是打,是怕大人生氣的樣子,怕父母親不喜歡他。

許願對孩子來講,除非是馬上兌現的,否則亦無誘惑力。這種年齡的孩子很難維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家裏添了個嬰兒,每日工作量大增,據說養一個孩子要用十萬個工:不停地喂奶、喂水、換尿布、還要給他洗澡。一遇陰雨,房間裏裏外外全挂滿尿布。我也無暇顧及什麽儀態:衣服上總不時被沾上點黃的、白的。哭鬧聲一起,全家人就緊張地輪流把孩子抱在懷裏又拍又搖。據報上介紹,嬰兒腦子嫩,用勁搖動會損壞大腦影響智力。我專門訓練了丈夫的姿勢,怕男人力氣大,把孩子拍傷搖散了。
  • 從這時開始,當母親的麻煩事劇增了,每看到一樣東西都要回答兒子的提問:“這是什麽?”“做什麽用的?”“還有呢?”一直窮追不捨。所有那些問題彙集起來,足够編一套“十萬個爲什麽”。兒子愛看《看圖識字》、《小朋友》等讀物,老是纏著大人給他講解,真後悔生孩子前沒有念一段幼師課程,以應付眼前的每日必考。
  • 弗羅伊德講的戀母情結也許是存在的,兒子對父親有點排斥心理,不願他與自己一道分享母親的感情。吃飯時我提醒兒子別光顧吃菜不吃飯,等下一次吃飯時他就會告狀,“媽媽你看看,爸爸光吃菜不吃飯,他不聽話以後會長大孖瘡的”。真是個莫須有的罪名。
    丈夫自從有了兒子時常嘆惜,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已降爲二等公民,我又要當妻子又要當媽,只能當媽爲主,爲妻作次。
  • 遇上有趣的電視節目可安定下來坐著看幾分鐘。對大人們談話開始有興趣,一見大家笑也及時跟著笑,而且聲音特別大,笑完才想起問:“媽媽,你們剛才笑什麽?”在場的人都忍俊不禁。
  • 我平時一看到他的手髒,隨口就講:“快去洗洗你的猫爪子!”這天來了客人,我端出一盆水給他們洗手。兒子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大聲問道:“媽媽,你打水給誰洗猫爪子呀?”當場讓我好尷尬!從此再也不敢隨便對他使用不規範用語了。

  • 兒子生病,帶他去醫院看病。一回到家就問我:“醫生是好人還是壞人?”“好人爲什麽要拿針水往人家屁股上打呢?” 在他看來,大概衡量醫生是好人還是壞人的標準,就是有沒有造成他的屁股痛。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