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松風圖 

font print 人氣: 8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8日訊】
宋 馬麟
靜聽松風圖 軸
絹 設色 斧劈皴
226.6×110.3公分

麟(活動時間約十三世紀),先世河中人(今山西省永濟),後遷居浙江錢塘。馬氏一家可說是「繪畫世家」,其祖父馬世榮為紹興畫院待詔,父親馬遠為光、寧宗朝畫院只候、待詔。由於家學淵源,他自小受藝術薰陶,為其藝術造詣奠定深厚基礎。馬麟曾任職南宋寧、理宗朝畫院,位至只候,從現存畫跡來看其山水、人物、花鳥均極擅長,畫名幾與父齊。

  〈靜聽松風圖〉顯示馬麟在山水、人物等方面的繪畫才能。此圖繪深山流水間古松兩株,老幹橫偃如虯龍蟠空。一高士憩坐於松根,其身向後倚斜,右手支於松幹,左手輕執衣襟,傾首凝神諦聽,其有一侍童,操手執扇側立。畫家技藝高超,所作畫中人物姿態自然,比例準確,衣紋線描勁健流利。由於人物表情生動刻畫入微,其全神貫注的神態,使觀者經由想像似乎也聽到了迎風搖曳抑揚迴蕩的松聲。馬麟的畫無論是鉤勒填彩,或墨筆寫意,在其高超寫實功力外特重用筆。此張畫中的松幹瘦枝虯曲俯仰多姿,畫家在絹上以中鋒細長線條寫老樹巨幹,松針繁密層次分明,並以馬派特有斧劈皴法,來表現樹底下巨石之紋理。畫面後方一脈流水相映,溪水由左向右自山谷中緩緩涌出,其迂迴之狀恰足以疏解前景山石樹木方硬有力,迅疾揮灑的筆勢。南宋院體畫極為注重畫中人物、環境的氣氛營造,圖中隔岸遠山烘托下,煙水迷茫,更加強了景物鬱蔥秀潤之感。整幅畫筆意高古,氣韻閒逸,設色淺淡典雅和諧。

  此畫右上方有南宋理宗書「靜聽松風」四字,下并鈐有「丙午」、「御書」二璽。考南宋丙午年有二,前為孝宗淳熙十三年,後為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此畫所鈐丙午年印,應為理宗(一二二五-一二六四)御筆,因宋孝宗時馬麟恐尚未成名家。將本圖高士臉相與本院藏宋理宗像相比對,顯然是同一人。畫左下方有署款:臣馬麟畫。因此〈靜聽松風圖〉為馬麟畫宋理宗「靜聽松風」,應是馬麟成熟期最重要作品,更是傳世馬畫巨幀中之傑作。畫上除了清宮鑑藏寶璽之外,並鈐有收藏印記多方,分別是:虎、商丘宋犖審定真跡、天水郡收藏書畫印記等印章。(林莉娜)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