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法:明代書法

font print 人氣: 1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中國明代書法繼宋、元帖學而發展,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明初書法僅沿襲元代傳統,尚未形成特色,當時著名書法家有三宋,即宋克、宋璲和宋廣,及詹希元、杜環等。三宋及詹希元等人書法的平正、嫻熟,為台閣體開了先路。

  明朝中期文人書法重新抬頭,書法家們將興趣轉到古代書法上。如李東陽學顏真卿、李陽冰,吳寬學蘇軾,沈周學黃庭堅,張弼、張駿學張旭、懷素等。他們的書法在繼承優秀傳統基礎上更講求形式美和抒發個人情懷,終於在蘇州出現了吳門派書法,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等。


  吳門三家以小楷成就最為突出。但他們為了糾正台閣體整齊劃一、缺乏藝術意蘊的弊病,取法魏晉,強調表現書法的天籟之美,有意使點畫的長短曲直,各隨字態,筆畫繁者令大、簡者令小,斜正疏密,方圓穠纖,一任自然。另外,在祝、文、王等周圍,還雲集著一批書法家。如陳淳、文彭、文嘉、周天球、王稚登等人,都是屬於吳門派的書法家,所以當時有”天下書法盡歸吳門”的說法。


  明朝晚期,書壇還出現了許多風格獨特和成就卓著的書法家。如徐渭、邢侗、張瑞圖、董其昌、米萬鐘、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徐渭以縱橫馳聘的行草書來抒發胸中的鬱憤。繼之而起的是邢侗、張瑞圖、董其昌、米萬鐘等四人。邢侗廣師晉、唐、宋諸名家書法,留有許多臨摹古帖作品。其書法筆力矯健、沉著圓渾。張瑞圖書風奇逸,於晉、唐書法外另闢蹊徑,用筆體勢多方側,給人以古怪奇特之感。米萬鐘與宋代米芾同宗,專學米字,筆法沉著渾厚,在北方以書法擅名達40年之久。此外,還有創草篆的趙宦光,專工隸書的宋玨等。但在晚明書壇,影響最大,開一代書風的應推董其昌。

  董其昌兼工楷、行、草書,形成生拙秀雅的書法風格。在書法理論上,他強調書法貴有古意,認為書法必須熟後能生,即以生拙之態來掩飾技法的嫻熟,藉以表現書法的”士氣”。他重視書法家的文化藝術修養,主張多閱、多臨古人真跡,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提高藝術的悟性。這些與他在繪畫理論上提出的南北宗論是相通的。董其昌創造了一種似乎不食人間煙火的秀雅風格。另外,明晚期黃道周的攲側倔強,倪元璐的異理新態,王鐸、傅山的沉著雄深,都反映了明王朝覆滅前10~20年間書壇的巨大變化,這變化一直延續到清代初年。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秦漢時代漢字的變遷最為劇烈,大篆經過省改而創造了小篆,隸書發展成熟,草書發展成章草,行書和楷書也在萌芽,書法家也隨之大量產生,文字的變化和書法的成就給以後書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 王蒙,字叔明,號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晚年隱居臨平(今浙江餘杭臨平鎮)黃鶴山,固自號黃鶴山樵,又自稱香光居士。王蒙是元代傑出畫家,與倪瓚、黃公望、吳鎮共稱「元四家」。外祖父是元代著名書法家和畫家趙孟 。據《明史-文苑一》記載,「洪武初,知泰安州事。蒙嚐謁胡惟庸於私第,與會稽郭傳、僧知聰觀畫。惟庸伏法,蒙坐事被逮,瘐死獄中。」,是指王蒙明初出任泰安(今屬山東)知州,曾至胡維庸家觀賞藏畫,後因胡維庸案牽累,死於獄中。
  • 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是各種書體交相大發展的時期。這時隸書已走東漢末年程式化的末路,楷書趨向成熟,草書經章草階段發展成今草,行書在隸楷遞變過程中從產生到發展成熟,這期間湧現出了眾多著名書法家,產生了許多重要的書法理論著作,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光輝燦爛的時代。
  • 11月9日星期日,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的年度盛會「書法、作文、中文海報比賽」在亞凱迪亞高中舉行,來自南加州的37所中文學校及2所美國高中參加了比賽,參賽學生達768人次,比賽結果將於近日在中文學校聯合會網站 www.scccs.com 公佈,並於11月23日在亞凱迪亞高中舉行頒獎典禮。
  • 筆的種類大致分成狼毫、羊毫、兼毫三類。狼毫大部分是取自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屬於硬毫,彈性較強,寫出的筆畫鋒芒較露。
  • 隋、唐是中國書法史上最繁榮的時期。隋代立國時間較短,書法雖臻於南北融合,但未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僅為唐代書法起了先導作用。
  • 紙是我國四大發明(紙﹑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之一,在我們的生活週遭裡,沒有一天不使用到它,你可知道﹖以前的書寫工具,可是由笨重的竹簡﹑昂貴的縑帛,一路演變才有現在輕巧方便的紙張喔﹗
  •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