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斌先生在舊金山灣區的演奏會上(大紀元攝影)

將最美的樂章獻給全球華人

【人物】走進陳瑞斌的鋼琴世界

2003年12月16日 | 21:33 PM

【大紀元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衛泳、特約記者鑫鑫報道/不久前鋼琴大師陳瑞斌在美國舊金山灣區一場題為《浪漫情深,關愛琴懷》慈善演出,讓全場觀眾如痴如醉,以潮水般的掌聲要求加演才罷。一臺鋼琴在他的演奏下仿佛變成了整個樂隊,時而低吟、時而高亢,時而輕悠流暢、時而又雷霆萬鈞,仿佛明月清風、喜怒哀樂都由他揮洒自如。其中『彼德洛希卡』(小丑)是通常只有在國際鋼琴大賽才會演奏的超高難度曲目。陳瑞斌的飛指彈奏速度令人匪夷所思,他的演奏似乎還具有特殊的感染力,連听音樂會的孩子們也都安靜專心地長時間聽下來,讓孩子的家長和音樂教師們稱奇。那次演出,除五百多人的劇場內座無虛席外,還有近四百位觀眾即使出高價也難求一票。

陳瑞斌對音樂的獨到詮釋和高超的演奏技巧獲得國際音樂界的高度讚賞和評價。他被歐洲樂評譽為「二十年才出現的一個天才」。他曾獲十八項國際大獎(五項頂尖國際比賽金獎),并為烏克蘭、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前蘇聯等歐洲國家邀請,作為首席獨奏家与國家交響樂團演出。在即將隆重推出的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中﹐鋼琴大師陳瑞斌將現場奉獻最美麗的樂章﹐向全球華人恭賀中國農曆新年。此外﹐陳瑞斌還將于近期在紐約、新澤西、華府、多倫多等地的鋼琴獨奏會或新年晚會上亮相。在這一系列演出之前﹐讓我們首先走進這位音樂天才的鋼琴世界。

非凡的成功來自辛勤的磨礪

陳瑞斌出生于台灣台南縣﹐5歲由父親啟蒙﹐6歲就彈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拿下鋼琴比賽的頭魁﹐13歲被政府甄選為音樂資優生送往維也納。

陳瑞斌回憶說﹐維也納的音樂院﹑歌劇院都有學生站票﹐所費不貴學生卻受益良多。陳瑞斌初到異域首先猛補語言關。在上完德文課後直接衝向對角的歌劇院﹐排隊搶到便宜而有限的學生票后再衝向站票區﹐用手巾打一個結以示此處已有“站人”﹐再趕向街頭買點零食果腹。如此就可以享受並學習舞台上的虛擬人生課程。為什麼這麼喜歡歌劇﹖陳瑞斌也說不上來﹐只覺得歌劇好看﹑好聽﹐以前在台灣沒看過。維也納的歌劇院戲碼經常更新﹐少年的陳瑞斌並不知道歌劇其實是音樂﹑美術﹑舞蹈與文學和各方面藝術的結合。經過時間的淘汰下所能流傳下來的,均為歷代文化藝術之精華。全神貫注欣賞著這些藝術結晶的小台灣留學生陳瑞斌,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經由他深深著迷的歌劇洗禮,漸漸脫胎換骨而在文化的修養上逐漸成熟了。

除了音樂外﹐在生活上﹐一個13歲的孩子獨自生活在維也納,聽不懂﹐看不懂﹐不會說﹐又內向﹐而且沒有大人在旁照顧。除了開始有叔父照顧了兩個月﹐從此開門七件事得自己打理,再加上常因練琴被房東趕來趕去,非得到處尋覓廉屋的陳瑞斌,是怎麼走過來的﹖什麼是最艱苦的回憶﹖這些生活上的艱難在他的人生課程給了他什麼樣的影響? 陳瑞斌很含蓄地回答﹐都還好啦﹗住的比較辛苦﹐因為練琴很受限制。沒有洗澡的地方﹐要去公共游泳池交錢洗澡。天泠了自己要去扛煤油回家燒油取暖,而且,所住之處沒有電梯。無論搬什麼上樓, 都得一步步地抗著往上慢慢爬。也許這些生活上的困境造就了他日後能吃苦耐勞的個性,為他在練習艱難的樂曲上打下堅忍的毅力。

15歲時的維也納歲月﹐不僅陳瑞斌要照顧自己﹐還擔起照顧也是天才兒童以中提琴為主修出國的弟弟。哥哥不但要陪弟弟練琴﹐幫助他考試﹐還要身兼雙親雙職好讓弟弟不要吃太多苦。冬天的維也納是人們需要穿上最厚的羽絨大衣牙齒還會打戰的嚴寒﹐兄弟二人得扛著煤油回去老舊冰冷公寓取暖。為了練琴能有點熱氣﹐陳瑞斌把琴移近牆邊的火爐﹐因為靠近牆壁,隔壁容易被永不歇息的琴聲打擾, 被鄰居抱怨至房東處, 於是日積怨深﹐終於陳瑞斌還是被趕出去﹗有時預付了三個月租金﹐一個月就被趕出來。這樣的年齡﹐這樣的際遇﹐這樣的辛苦﹐你能從他輝煌的琴聲中聽得到嗎﹖

提到他的求學過程﹐他講起從維也納坐夜車去德國上課的故事。為了省錢﹐夜車最划算。到了德國﹐天尚未亮﹐他枕著琴譜袋﹐大衣權充被褥﹐捲在長椅上睡覺。警察以為他是車站裡的流浪漢﹐趕他出去。在跑路中﹐貝多芬從袋中掉出﹐老警察看在貝多芬面子上﹐放了他一馬。在饑餓實在難耐時,他也曾去遊民收容所喝咖啡吃慈善餐。陳瑞斌回想起來還挺開心地直說: 很好吃哩! 艱苦的歲月並沒有打倒過陳瑞斌的信心與毅力。很可貴的,他依然保持著他的奇才藝術家之心,不斷地在藝術的領域擴充自己的疆土,追求著純真、善良和完美的境界直至今日。而更難能可貴的是, 他儘力以他豐富的音樂去安慰所有受苦的心靈。

這位16歲就獲拉赫曼尼諾夫大賽獎的少年練的是什麼琴﹖陳瑞斌平靜而害羞地的微笑著說﹐那是一個琴鍵都跳不起來的老Baby Grand, 是他在琴行能找到的最便宜的琴。那是他用獲贈的一份較豐厚的獎學金﹐在琴行老倉庫裡找到的一個二次大戰時期的不知名Baby Grand﹐那琴陪伴了他十年﹐所得的許多大獎的都是在這台名不經傳的琴上慢慢琢磨出來。也真不知道孤獨生活的陳瑞斌在他那架老琴上如何音符逐音符的把一些超技的曲目全部串在一塊兒,還練的如此令人驚嘆.之後﹐他“晉級”到買了一臺 YAMAHA Baby Grand 至今。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他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磨練自己﹐彈奏出音色如此動人、技巧如此驚人的曲子來!看來工欲善其事, 並非一定要利其器。凡事用心最重要。

征服國際樂壇之旅

陳瑞斌16歲就贏得拉赫馬尼諾夫國際比賽。當時歐洲人對自己一手蘊育出來的文化音樂藝術有絕對的自傲。總認為要掌握西方音樂藝術﹐捨我其誰﹖結果卻被一個16歲害羞的﹐連上臺都不夠從容的東方少年的豐富樂思所震驚。

「每隔二十年,音樂界才會出現一個這樣的天才! 他那不可測的內在能量幾乎令人覺得是超自然的!」<新蘇黎世日報>的樂評如此讚揚一個來自東方的鋼琴家; 國際蕭邦學會的雙年會,每個出席國家只派一名代表演奏,而代表奧地利的,赫然卻是這位台灣人--陳瑞斌。

陳瑞斌在一九九零年羅馬國際鋼琴比賽贏得冠軍之前,十六歲就在西班牙鋼琴比賽上,被評判團頒發貝多芬作品演奏獎。這會頒發給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是非比尋常的, 這意味著這個少年在音樂上巳成熟到可以掌握貝多芬深刻的內涵。一九八七年夏,剛滿二十歲的陳瑞斌在意大利贏得貝里尼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之後,再次在維也納的大賽中獨佔頭魁。這位年輕人以他天才的火光燒著了種族歧視者的眉毛,音樂之都的大街小巷,一時貼滿了有關他的音樂會海報。而這些歐洲挑剔的愛樂者, 對陳瑞斌細膩晶瑩的音色以及無懈可及的技巧只有承認“這位從臺灣來的’陳’有著非同尋常的天份”。

近年來陳瑞斌還與許多重要樂團合作,如波蘭國家電臺、布達佩斯、美國猶他州、莫斯科國立、俄羅斯國家、德國哥庭根、布拉格、捷克布爾諾國立愛樂、羅馬尼亞各大交響樂團、雅典國家、日本新愛樂、新加坡、上海、台灣國家及倫敦室內樂團等。全世界最重要的劇院及樂團不斷爭相邀請。與陳瑞斌合作過的指揮家包括科米席歐納、席維斯坦、利蓋提、維特、高根等。 自1984年於維也納演奏會堂大廳首演之後,即常受各藝術節之邀,如薩爾茲堡藝術節、維也納春季藝術節、香港音樂節等並深受各地文化機構的支持,如國際蕭邦音樂協會,同時定期演出於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其中包括頗負盛名的演奏廳,如維也納愛樂廳、維也納大演奏會堂、莫斯科音樂廳、東京大演奏廳及大阪交響音樂廳、香港文化中心、上海大劇院、北京音樂廳及台灣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等。此外,並曾獲得多項特別獎、如1990年捷克國際蕭邦協會特別獎、1991年國際薩爾茲堡藝術節頒贈的〝最佳音樂貢獻獎〞及2000年台灣最佳表演藝術獎。

鋼琴大師費雪迪斯考對於陳瑞斌驚人的彈奏技巧表示信服,西班牙鋼琴家阿利西亞拉蘿佳也形容陳氏大師般的演奏壯麗偉大充滿信服力。最近幾年來各大報評家如波士頓環球報、新蘇黎士報、奧地利Kurier報、維也納日報、薩爾茲堡新聞報等對他皆有極高的評價、其中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奏鳴曲在陳瑞斌完美的詮釋下受到紐約著名評論家Harold C.Schonberg 給予最高的讚賞。

用心演奏的鋼琴家

陳瑞斌喜歡先研究譜子﹐覺得讀譜是件享受的事。“你可以有無限的空間想像音樂的流動”。(這對我有一點太抽象了)﹐但是陳瑞斌則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先在腦海裡有了想要的聲音﹐以及具體的結構,然後再在現實上去達到要求﹐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

他的練琴是從頭腦而不是手指開始練。他是他手指的主人﹐而不是任由“手指飛舞的樂匠”。也許這就是他在上大師班時一再問學生問題的原因。他不是只在訓練手指﹐而是想藉著問題啟發學生思想的運作。但是請別誤會﹐他不是鼓勵學生不練琴只坐在那兒想﹐“練手指是絕對重要的﹐可是愈年輕時練得愈好”。再來﹐耳濡目染﹐多聽音樂﹐多看相關的藝術文化﹐如同時代的歌劇﹑美術﹑文學﹐才能體會到當時能蘊育出這樣的音樂背景﹐於是音樂才能“入味”。文化背景的充實才能懂得怎麼把“音樂”演奏出來.而不是只在樂器上做體操。

陳瑞斌還在多個國家舉辦了上百場大師班(MASTER CLASS)。受益的學生不計其數。經他指點的學生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會忽然“沉靜”下來﹐開始會‘看譜’了。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多半學生只看音符,不分析樂句,也不管抑揚頓挫. 學生們還開始降慢速度﹐很細微地重複練習﹐最令人驚奇的是變得比較愛練琴了。

感恩神賜音樂天份

生性內向的陳瑞斌其實很喜歡人﹐喜歡把自己深愛的音樂介紹給大家。而且陳瑞斌對分享自己的心得有一種接近宗教的虔誠。他最想做的,是發揮自己的所有天賜的能力。他深信只要聽過他音樂演奏的人,都會感受到音樂之美﹐因為那是他真誠之心所奉獻出來的。而且聽眾也會因為他的音樂而快樂﹐這也是他最大的快樂。

當被問到“將來到見神的那一刻來臨時﹐第一句想跟神說的是什麼﹖”時﹐他慢慢漾出一個天真的笑容﹐“啊﹗感謝神給予我的音樂天份﹐能帶給人間更多的美與滿足吧。”

古書云﹐“審樂以知政”﹐人們音樂文化程度的高低會呈現社會文化的成熟度。要發展一個高品質的社會﹐其中提倡高水準的音樂或許是必要的途徑之一。我們期待著陳瑞斌這位秉性純真善良的鋼琴大師能為更多人帶來更為美好的樂聲﹐淨化人的心靈﹗祝願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能讓陳瑞斌將他最美妙的琴聲和祝福帶給全球華人。

鋼琴大師陳瑞斌

(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